公元前666年 - 大事记:公元前666年是:周惠王十一年;鲁庄公二十八年;秦宣公十年;陈宣公二十七年;蔡穆侯九年;郑文公七年;宋桓公十六年;楚成王六年;齐桓公二十年;晋献公十一年;燕庄公二十五年;卫懿公三年;曹僖公五年;杞惠公七年。
大事记
东周时期文物
公元前666年是:周惠王十一年;鲁庄公二十八年;秦宣公十年;陈宣公二十七年;蔡穆侯九年;郑文公七年;宋桓公十六年;楚成王六年;齐桓公二十年;晋献公十一年;燕庄公二十五年;卫懿公三年;曹僖公五年;杞惠公七年。
公元前666年,周惠王11年,郑文公7年,秋,子元以车六百乘伐郑,入于桔柣之门。子元、斗梧、耿之不比为旆,斗班、王孙游、王孙喜殿。众车入自纯门,及逵市。县门不发,楚言而出。子元曰:“郑有人焉。”诸侯救郑,楚师夜遁。郑人将奔桐丘,谍告曰:“楚幕有乌。”乃止。—《左传•庄公二十八年》。
公元前666年,邾国君王曹琐卒,子文公曹蘧蒢嗣位。文公曹蘧蒢(前666年-前615年)。邾国(又名邾娄国、小邹国),中国历史上春秋战国时代的一个诸侯国,国君为曹姓。
公元前666年,齐桓公姜小白奉周惠王姬阆之命,进攻卫国,卫军大败。卫国贡献出很多珠宝货物贿赂齐国,齐军才退兵。据《元和姓纂》及《通志·氏族略》等所载,周武王灭商后,封其弟(文王幼子)于康邑,世称康叔。后周公(武王之弟)又将原来商都周围地区和殷民七族封给康叔,建立了卫国,定都朝歌。公元前209年,卫国灭亡。卫立国838年,传35君。
公元前666年,晋献公姬诡诸,遣太子姬申生出镇曲沃(山西闻喜),次子姬重耳出镇蒲邑(山西隰县),三子姬夷吾出镇屈邑(山西吉县),仅留驪姬之子姬奚齐与驪姬妹妹之子姬卓子於都城絳城。
公元前666年,楚国派遣尹(宰相)芈善率战车六百乘进攻郑国,齐国、宋国、鲁国三国联军救助郑国,楚国不敌联军而退兵。
公元前666年,是鲁国的***年。鲁国是周朝诸侯国之一,鲁国的第一代国君是周公旦的儿子伯禽,都城曲阜,在泰山以南,略有今山东省南部,兼涉河南、江苏、安徽三省之一隅。鲁国也是孔子的故乡。伯禽下传九代到武公九年时,鲁国发生变故,直到后来周宣王立鲁孝公为止。孝公下传两代到隐公、桓公时,鲁国再次发生政变。桓公之后到鲁庄公时期,鲁国多次与齐国发生战争。庄公儿子愍公、釐公时期,鲁发生庆父之乱。釐公下传两代到宣公时,襄仲杀嫡立庶,从此三桓强盛。宣公下传三代到昭公时期,三桓发兵攻击鲁君,鲁国公室从此名存实亡。昭公之后的定公、哀公都是被三桓逼到国外流亡死去的。鲁悼公以后鲁国渐渐衰落,到第33位国君顷公二十四年(前249年)是,鲁国被楚国灭亡。
逝世
东周时期的货币——环钱
公元前666年,邾国君王曹琐亡。邾国,在今邹县中部、南部,济宁东境,滕县北境,东、西、北三面界鲁”。邾国常受鲁国侵掠,《左传》载:“鲁师入邾,邾人保于绎”;邾国也曾在反击鲁国的侵略中,“获僖公胄,悬诸鱼门”。不仅黎民百姓蒙受苦难,而且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遂有“三迁”之举。从史书记载看,邾国早时定都于訾娄(今曲阜市息陬一带),所以邾国亦称邾娄国。二迁于邾瑕(在今济宁市南5公里处)。但是这里地势低洼,常年遭受水灾的侵害,为避下就高,又三迁于峄山之阳。至于迁都原因,《左传》载:鲁文公十三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公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君,以利民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公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峄山之阳,地理形势优越,易于防守;土地比较肥沃,适于发展农业生产。文公定都后,战乱威胁大为减轻,洪水亦不再为患,邾国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奠定了邹城市古代行政区划的基础。
历史年表详细版_d029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