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汴京去英山县,走陆路大概是10—15天,走水路是7—10天。
青峰当天便启程,带足了银钱走出家门。为了速度能快一些,他去坐的船。
在船上待了足足九日,幸好他并不晕船,青峰下船,便找人打听这县里的书局。
青峰以为只问毕昇这个名字没多少人会知道,但毕昇在英山县居然小有名气。
一老丈道:“这毕昇是县里书局的工匠,专管印刷。有一日,他说若是这刻版上的字能调换顺序就好了,之后他便苦心钻研,有多少钱都花在了上边。”
青峰不自觉笑了出来,道 :“我家主人便是听了他的故事,极为感兴趣,才叫我来见一见他。
劳烦老丈带个路吧。”
他拿出了一贯钱,递到了老人手中。
老人喜笑颜开,脸上的表情更加真诚了。
……
另一边,柴安很快便寻到了一处好铺子,前边做生意卖书,后边用来做印刷场地。
这铺子不小,比起潘楼对面的四福斋还要大一些。
还有一块不小的地方给伙计们做休息的地方。
柴安很满意,但他也不能一个人决定下来,叫身边的长随去郡主府告知林凌,两人又一道去看过一遍。
虽说这几日忙了很多,但柴安还蛮开心的,一是,多了家产业,二便是,能见到刘从昭的时机变多了。
虽说那人对他的心思一无所知,她更是不可能给予自己半分垂怜。
但……能看到她,也是好的。
定下这间铺子之后,剩下的手续都由柴安负责了,林凌叫青山跟着他,负责之后的重新修缮。
印刷机很快便造出来了,还有印刷需要的蜡纸、铁笔等东西,全都准备就绪。
林凌给柴安演示了遍操作的流程。
柴安惊喜的看着手中的纸,说道:“这纸本就便宜,印刷又如此简单,定价定然也不会高,这下很多人读书便容易了。”
书局还没正式开张,林凌想印几本书,她便自己动手,柴安一捋袖子,也跟着帮起忙来。
“是给你庄子上那些小孩子准备的?”柴安问。
林凌点头:“嗯,你怎么知道的?”
他答道:“那日在街上瞧见两位卖字的书生,我瞧着他俩字写的极好,便想着雇他们在潘楼替人誊诗。
我开价不低,这两人却都一口回绝,一问才知,他们两位在郡主的庄子上教书。”
“我庄子上确实雇了三位教书先生,听庄头说,他们教的很好,孩子们也很用心的在学。”
林凌含笑说:“我想印些书送过去,现在他们还没识得多少字,我听杜仰熙——就是你遇见的两人中的一位。
他说现在已经有几个孩子将千字文全部背了下来,只不过还不太能一眼看着便知道字怎么读。”
柴安轻轻应了一声,手上的动作半点都不慢。
两人没一会儿便弄完了手头上的东西,林凌将印好的书交给青莲,由她送到庄子上去。
柴安戏谑着开口:“郡主真是比外头传言中更心善。”
“怎得?你要给我著庙立像,供奉着我?”林凌挑眉,笑着问道。
综影视之林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