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前朝针对景仁宫的安排争论不休的时候,青樱也收到了乌拉那拉氏递的消息,希望她能在皇上面前使使劲儿,让景仁宫出来。
青樱自然也是想要景仁宫皇后被放出来的,要不说人都是“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呢,不同于原剧情中想要孝顺姑母的心思,这辈子的青樱显然功利许多。
嫁入王府这六七年来,青樱一直活在琅嬅的阴影之下,纵使她是王府中除了福晋外最得宠的人,但依然得在嫡福晋面前卑躬屈膝、俯首帖耳。
这种不论是从心理上还是外在上的碾压让青樱内心煎熬又痛苦,在青樱看来这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富察氏强大而乌拉那拉氏落魄,若是景仁宫能被放出来并且得封母后皇太后的话,自己的处境一定会截然不同。
可惜,不管青樱心里是怎么想的,丧仪期间除了弘历和琅嬅住在养心殿,其他女眷每日都要回到王府去,这让青樱想见弘历一面也成了难事。
青樱也曾试过求见弘历,结果忙于前朝事务的弘历直接将青樱的求见请求转给了琅嬅处理,理所当然的,琅嬅也拒绝了。作为板上钉钉的主子娘娘,这一场丧仪需要琅嬅忙碌看顾和表演的地方也很多,哪有闲工夫见青樱。
无奈之下,心有不甘的青樱脑子一抽,一咬牙竟是找上了熹贵妃。
不知是不是剧情影响,总之青樱还是生出了那个可笑的想法,即让景仁宫封为母后皇太后之后去行宫颐养天年,当然了,这一次的提议自然是缓兵之计了,青樱心里盘算着,待到时机成熟,她与姑母一同发力,定能迎姑母回宫。
不过青樱自己觉得这个法子是非常不错的,不见前朝争论这么久还是没个定论,说明皇上恐怕也是犹豫不决的,甚至…甚至说不定皇上也倾向于放姑母出来的, 想到这个可能,青樱只觉得觉得心里甜滋滋的。
总之,在青樱看来这个办法既可以让前朝停下争论,让皇上松口气不必再为难。又可以保下姑母,姑母不在宫里住的话,熹贵妃想必也不会再不满了。
自觉计划完美、一举三得的青樱信心满满的去后宫求见了熹贵妃,然后就遭遇了重重一击,第一次真正见识到了这个世界、见识到了后宫争斗的残酷。
被弘历和琅嬅联手摆了一道之后,熹贵妃纵然心有怒意也不得不捏鼻子忍下,开始计划怎么向景仁宫下手,事后又能够把自己摘干净。
就是这么巧,在熹贵妃想到之前,青樱就主动送到了熹贵妃眼里,看着跪在地上义正严辞、真情实感的说着自己想法的青樱,熹贵妃差点压不住胸腔的抖动笑出声来,她与景仁宫算计争斗多年,被景仁宫数次逼入险境,更是被算计得家族破败,结果任景仁宫机关算尽又如何,新一辈天真愚蠢到这种地步,乌拉那拉氏真是气数已尽。
于是兜兜转转的,事情的发展到底是合上了剧情线。
青樱一脸难以置信的接过熹贵妃的毒药,耳边回响着熹贵妃说的后宫只能有一个乌拉那拉氏的话,失魂落魄的走了出去。
与之相反的,看着青樱离去的背影熹贵妃心情大好,困扰的事情就这么简单的解决了,她终于可以安安心心的做自己唯一的皇太后了。
至于那毒药,熹贵妃当然也会再给景仁宫送一瓶,送给青樱是为了用青樱去逼迫景仁宫,一生将家族看得无比重要的景仁宫皇后一定会用自己的性命去换青樱的存活,毕竟若是没了青樱,即便她成了皇太后对乌拉那拉氏也助益不大,因为她已经没有未来了。
一个等死熬日子的皇太后,和一个新帝宠妃,这笔帐景仁宫肯定能算明白。
至于说青樱会不会也提前服下毒药,那就不关熹贵妃的事了,若是能够一波送走两位乌拉那拉氏,这种好事只会让熹贵妃更加开心愉悦。
几日以后,景仁宫皇后暴毙,太医给出的诊断是伤心过度猝死,同时还有气质沉稳许多的青樱出面作证,力证自家姑母之死并非人为。
张廷玉还是继续咄咄逼人的想要皇上追封景仁宫,岂料数日里一直和稀泥、好说话的新帝突然展现出雷霆之怒,万钧之势向着张廷玉压下。
新帝当朝怒斥张廷玉狼子野心,不顾大行皇帝尸骨未寒便在前朝挑起事端,更是不顾先帝生前意愿,实在枉费先帝的信重提拔,实乃不忠不义背徳忘义之贼。
没有人想到新帝会骤然发难,也没有想到新帝言辞如此犀利,这番话一出张廷玉满面涨红、目眦欲裂,痛哭流涕着差点就要血溅当场自证清白。
可惜新帝却不吃这一套,更是直言。
弘历:血溅金銮便是威逼君上、藐视君威,是为大不敬之举!若犯此罪,宜当抄家灭族,流放千里!
这话一出,张廷玉再也忍不住胸口一痛,一口鲜血便涌上喉头,可张廷玉的傲气傲骨被一句抄家灭族打了个粉碎,硬生生将嘴里的血咽下,跪在地上请罪,直将头磕得砰砰响。
弘历没有理会磕烂了脑袋的张廷玉,直接秉承雷霆之势,将张廷玉一党中几个位高权重者与一些刺头统统拿下,罢官的罢官, 抄家的抄家,流放的流放。
这一番动作看得朝堂诸人心惊胆寒,他们算是看出来了,这位主儿当真是有圣祖年轻时的遗风,可不是如先帝那般多疑又软弱的,这位可不会被什么名声、礼法、大义裹挟,他要的,是大权在握、说一不二!至于名声,不过是点缀权利的锦上添花罢了。名声再好,没有权利的皇帝也只是个傀儡。
顿时诸位大臣将皮子紧了又紧,终于明白,这天是彻底变了。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新帝并没有对张廷玉赶尽杀绝,甚至只是摘了他的顶戴花翎、降了他的品级,职位却并没有变化。
聪明人顿时明白过来,新帝这是要留着已经被打残的张党和被打乖了的张廷玉,在朝堂上继续制衡满臣,方便新帝迅速收拢大权。看明白的人不由得暗暗心惊新帝的心性之成熟,先是纵容张廷玉那老匹夫几乎蹬鼻子上脸,接着又能为了大局直接松松揭过此事,全然没有少年人的意气用事。
可惜看得再明白也没用,大势在他,新帝是皇上在正大光明匾额后留下遗旨明确指定的继承人,朝堂上和宗室里也都有自己的忠实班底,不论哪方面都没有可以指摘的短板。
众大臣也只能眼看着新帝快速收拢大权,并且疯狂吞噬蚕食重臣手上的权利迅速坐稳龙椅,然后认命般地接受头上再次出现了一位如圣祖般一言定乾坤的强势君主的事实。
综影视:最终赢家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