皇帝的动作很快,在几天后的大朝会上直接颁布了圣旨,朝臣们一片哗然。
虽然很多人心里都有猜测过皇帝的意图,但是他们没想到皇帝会不和朝臣们商议直接下旨。
朝堂上那些墨守成规的老古板自是不同意的,毕竟大熙从未有过立公主之子为储的先例。别说大熙了,就是前朝,前前朝也没有。
“陛下三思,我朝从无此先例啊。立储之事,应当慎之又慎啊,”
家中有女儿在宫中为妃的,还希望宫中的妃子能诞下皇长子的大臣急了。“陛下春秋鼎盛,何必急于立储啊。”
还有一些提前压宝宗室的人更是反对。“陛下,张大人说的有理啊。陛下若觉得膝下寂寞,可以过继宗室子养在宫里啊。说不定还可以带来小皇子呢。”
“还请陛下收回成命啊。”
一些各怀心思的大臣跪倒在地让皇帝收回圣旨,皇帝的阴沉的不像话。
他自然知道会有人反对,但是身为皇帝,有人反驳他的决定,他就是不爽。
而且那些人说的是什么话?
过继宗室?他这皇位不给自己的乖孙给别人的孩子?他又不是脑袋被驴踢了!
皇帝:齐焱是朕的孙儿,身上流着朕的血!他怎么就不能做储君?
皇帝:无先例?那朕就做这个先例!
皇帝自从动了立齐焱为储的心思后,也是做足了准备。吏部尚书见时机差不多了首先进言,“我等皆为陛下臣子,自然是以陛下的心意为重。”
“陛下想立谁人为储君,那就立谁。”
吏部尚书说完之后,方则仕站出来赞同他。
方则仕:江大人所言甚是,臣附议。
方则仕:更何况小公子沉稳持重,聪慧过人,必定能担此重任。
单孤刀一事之后,方则仕对周瑾保下方多病一事心存感激,对周瑾有利的事情他自然会极力促成。
其实就算是方则仕不感激也没用,因为他没得选。欺君之罪可不是那么好背的,他算是彻底绑死在周瑾的船上了。
毕竟若是皇帝知道被欺骗之后,会怎么对亲生女儿不好说,但是怎么对方家却是可以预见的。
而方则仕发言过后,安阳侯等几位重臣陆续站出来赞同皇帝。
皇帝:还是几位爱卿得朕心啊。
皇帝:那些不同意的,是提前看好了哪个宗室,打算压宝,赚个从龙之功吗?
皇帝扣都这顶帽子太大了,没人敢接,刚才说要皇帝过继宗室的大臣连连磕头,口中念着臣不敢。
顽固不化的老古董也是有的,皇帝直接让他告老还乡。然后又贬斥了两个早就发现他们勾搭宗室的大臣,其他人也就都老实了。
最后全体官员异口同声的喊着陛下圣明。
因为距离的原因,消息最先传到了沈皇后宫里。沈皇后喝茶的手一顿,面上闪过一抹苦涩。
她终究是比不过的对吗?
然而只是一瞬,沈皇后便敛起了情绪,神色复归平静,仿佛那抹波动从未出现过。
也是,长幼有序,到底是齐焱年岁长些。
而且齐焱那孩子她也见过多次,聪慧沉稳,是个当储君的好料子。
而后宫妃子们正好来给皇后请安,也就都知道了这个消息。那几个年轻心气又高的妃子顿时觉得天塌了。
大熙从来没有过太孙,册封太孙的仪式,皇帝让礼部比照着册封太子的仪式来的,甚至要求更加隆重些,把礼部的官员忙的脚不沾地。
册封太孙自然是要昭告天下的,而皇帝为了给自己的好大孙造势,更是弄的声势浩大。
大熙境内但凡有一条狗不知道这件事,那都是底下官员的失职。
而肖紫衿自然是也得到了消息。
肖紫衿:你说什么?太孙?
肖紫衿:那李相夷以后岂不是要当太上皇?
肖紫衿气急攻心喷出一口血来,然后两眼一黑直直的向后倒去。
而当他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一边身子不能动了。
他赶紧叫人请大夫来给自己诊治,而大夫诊断的结果是肖紫衿因为气急攻心,中风了。
至于能不能恢复,大夫表示他保证不了。
而此时,被赶出百川院,又莫名其妙武功尽失,因为种种“意外”流落街头。又因为得罪了人而双双被打断了腿。
正艰难度日的纪汉佛和白江鹑正因为谁多吃了一个包子而争论不休继而大打出手,毫无之前的团结可言。
莲花楼:醉相宜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