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忆起自己学包饺子的经历,伊凡不禁想到现在dumplings风靡全球。当然,现在这个词的意思要广多了。在当下这个时代,饺子是最受澳大利亚人欢迎的中国食品。在那里,它的名字是dim sim,本意是“点心”。一篇文章说,“如果没有多汁的点心,中餐将不完整”。从外形看,澳大利亚版的“点心”与中国传统的饺子略有不同,它们通常更大、皮更厚、更软。
而随着中餐在法国普及,越来越多法国人开始在家尝试包饺子,或从亚洲超市买速冻饺子回家煮。法国人向来注重伴随美食的社交体验,包饺子也被认为是一种新颖且富有趣味的活动,尤其适合朋友聚会和家庭聚餐。这还是从零无那了解到的。零无对这种近年来逐渐流行的社交方式有些感兴趣,找到机会体验了几次,感觉很不错。这也是她带领追随者从欧洲来到华夏,并且现在在华夏北方的一个小镇定居的原因之一。
不止澳、法,波兰人也钟爱饺子。在波兰圣诞节的传统十二道美食中,饺子是必不可少的存在。那里饺子的起源与中欧、东欧的美食文化都有关联。饺子文化深刻地融入了波兰人的生活——在家吃饺子,请客吃饺子,过节也吃饺子。不少餐厅将饺子作为特色,它们会开发不同口味来吸引食客。
除此之外,波兰的传统美食“小耳朵”也和饺子有些类似。一听名字,便能联想到“小耳朵”的样子——它们比普通的波兰饺子小,形状像耳朵。通常的做法包括水煮和油煎,鉴于烹饪方法相对简单、食材容易获得,大部分波兰人都会自己在家制作这道美食。在家制作“小耳朵”,也是波兰人的圣诞传统之一。相比平时吃的,圣诞版本的“小耳朵”红菜汤相佐。不过,对于这类波兰面食的起源,目前依然众说纷纭。吸血鬼不是美食专家,即使几种说法中提到的年份伊凡都经历过,但他并没留意:我斗胆代表美食界和史学界深表遗憾。
思绪从几百年前回到现在片刻,又倏忽飘了回去。伊凡和那小僧自正月十五过后就分道扬镳了。那小僧实在聪慧过人,在分别时给他留下了极深刻的印。不然,伊凡也未必能直到现在,还对一个只短暂相处了几个月的人记忆犹新。
伊凡临行时,慧萌问道:
慧萌:为什么,那时,你每天和我一样走许多路,却并不口吐热雾?
伊凡立刻看向慧萌,等他说出结论。
慧萌再次对他叩首:
慧萌:小僧有眼无珠,不知承蒙哪位神仙关照,能脱胎换骨,今朝新生。
伊凡愣住,不知如何回答。告诉他真相无异于摧毁他的信仰,默认却实在是滑稽。鼓励他反抗会让他进退两难,但祝愿他安于现状,外界依然有可能追查到此。蓦地,他也陷入此前慧萌感受到的两难境地了。
好在,他说与不说,都不会对宏观的历史造成什么大波澜。毕竟,慧萌只是这个时代这个国家的一个普通人。毕竟,更大的战争即将爆发。毕竟,他还要顺着时间长河旅行,或者说流浪。他的爱人还在北方的冰盖下等他。
那么,开个玩笑又何妨?他略施小计,哄得村民们以为见到真佛。他们纷纷跪倒在地,向他表示敬意。他就在一片祝福声中借着树梢飞奔而走,在村民们的眼里,这是在飞行。村民们虔诚的祈祷落在耳后,他不知道自己其实是觉得好笑还是哀伤。
龙和吸血鬼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