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孙宇明蹲在龙腾苑小区门口的水泥地上,面前摆着两筐西葫芦和茄子,电子秤旁贴着手写的“龙观生鲜·便民直供”纸板。五岁的孙宇航坐在折叠凳上,手里攥着荧光笔,在硬纸板上画歪歪扭扭的笑脸:“爸爸!笑脸!买菜送!”
“送你大爷,”孙宇明拍了下孩子的手,“再画就把你送给老周当儿子,他缺个搬面粉的。”
刘福贵的货车喇叭在小区路上响得震天,他探出头,车斗里装满河北香河的豆角:“老孙!物业说门口不能摆摊,让老子停到三公里外的停车场!”
李思晨抱着淘宝打印单从面包车上下来,防晒袖套滑到肘弯:“停就停,咱靠口碑吃饭,居民会跟着咱走。”
老周骑着三轮车过来,车斗里堆着新到的胡麻油,车把上挂着“龙观粮油·周记老字号”的木牌:“西三旗便民市场的摊位还有空,租金比城北市场便宜一半。”
孙宇明踢了踢脚边的西葫芦:“不去,回龙观的居民认咱这张脸,去西三旗从头再来?”
7月10日,三十多个原城北商户聚在龙腾苑广场,刘福贵举着写有“还我摊位”的横幅,孙宇明站在中间给居民发传单:“各位街坊,咱菜还是原来的菜,人还是原来的人,就是换了个地儿!”
“孙老板,”王大妈拎着布袋子过来,“你这西葫芦比美廉美便宜两毛,给我来三斤。”
“得嘞!”孙宇明麻溜地称重,“大妈,您给咱带句话,菜好才是硬道理。”
夜里,商户们在刘福贵的货车里开会,车灯照亮半张回龙观地图。老周用粉笔在车窗上画圈:“城北市场腾退是板上钉钉,咱得找新据点。”
“找个屁!”刘福贵灌了口二锅头,“老子刚打听到,区里要搞‘社区商业示范点’,咱这便民摊就是现成的!”
孙宇明盯着地图上的“生命科学园”标记:“刘哥,你是说咱去申请示范点?”
“对!”刘福贵拍着方向盘,“周妹子在医院认识街道办的人,能帮咱递材料。”
7月20日,街道办王科长来到便民摊,孙宇明递上十年来的供货合同和客户好评截图:“科长,咱在城北市场干了十年,没缺过斤少两,没卖过烂菜。”
王科长点头:“你们的情况我们了解,示范点确实需要诚信商户。”
李思晨适时递上淘宝店的订单数据:“科长,我们线上线下结合,能做到凌晨采摘、上午配送,比超市快12小时。”
“行,”王科长收下材料,“先给你们发临时经营许可,过渡期三个月。”
8月,孙宇航正式在龙腾苑幼儿园入园,书包上别着“龙观生鲜小代言人”的胸牌。每天放学,他都会蹲在摊位前,用奶声奶气的声音喊:“叔叔阿姨买菜呀,我爸爸卖的菜最甜!”
“小宇航真会揽客,”买辣椒的年轻妈妈笑,“比超市的促销小姐还能说。”
李思晨擦着汗,把电子秤往树荫下挪了挪:“孩子在市场里长大的,耳濡目染。”
刘福贵蹲在旁边啃黄瓜,突然骂道:“操!绿源优选在小区门口放了自提柜,跟咱抢生意。”
孙宇明瞅了眼蓝白相间的自提柜,冷笑:“放就放,咱卖的是现摘菜,他们卖的是冷库货。”
8月15日,美廉美新系统上线,要求商户接入智能分拣设备,孙宇明看着报价单直皱眉:“一套设备八万,老子半年白干了。”
老周凑过来,眼镜片上蒙着汗:“张胖子的绿源优选早就接入了,听说拿了政府补贴。”
“补贴个屁,”孙宇明摔了报价单,“咱靠人工分拣,误差不超过半两,比机器靠谱。”
9月,回龙观夜市重新规划,腾出半片空地给便民商户。孙宇明的摊位搬进夜市大棚,头顶的塑料顶棚被秋雨打得噼里啪啦响,却挡不住络绎不绝的人流。
“孙老板,”夜市管理员晃过来,“大棚租金每月四千,比城北市场便宜一半。”
刘福贵吐了口痰:“便宜个球!城北市场的老槐树还能遮阳呢,这破棚子漏雨!”
李思晨在账本上记下租金,突然说:“宇明,咱把淘宝店的客服电话贴在棚子上,夜市年轻人多,能引流。”
9月30日,孙广林从山东老家回来,带了十斤自酿豆瓣酱,往摊位的货架上一摆:“老家亲戚说,咱在城北市场的事传遍十里八乡,都夸咱能折腾。”
孙宇明尝了口豆瓣酱,辣得直吸气:“折腾了十年,最后在夜市摆摊,说出去丢人。”
“丢个屁!”刘福贵拍着他肩膀,“老子货车队现在给三个社区送货,比在城北市场还忙。”
10月,北京秋高气爽,孙宇明的便民摊迎来转机,街道办正式批复“龙腾苑社区生鲜示范点”,送来块铜牌。孙宇航踮着脚去摸铜牌,被刘福贵抱起来:“小子,这是你爸的军功章,将来传给你。”
“不接!”孙宇航扭头,“我要开消防车!”
老周笑得直拍大腿:“老孙,你儿子有志气,不像咱卖菜的。”
孙宇明看着铜牌上的“龙观生鲜”,突然想起城北市场的老槐树,想起十年前父亲蹲在铁皮棚前抽旱烟的场景。如今树没了,摊位换了,却在另一片土地上扎了根。
11月,绿源优选的自提柜因故障停运,居民们又回到孙宇明的摊位前。李思晨趁机推出“会员储值卡”,五百元送二十斤面粉,老周的粮油成了最好的赠品。
“思晨,”孙宇明数着储值卡订单,“你这脑子,比电子秤还精。”
李思晨白他一眼:“跟着你在市场混了十年,学也学会了。”
12月,回龙观迎来初雪,夜市大棚挂起红灯笼。孙宇明的摊位前支起煤炉,炖着老周送的胡麻油豆腐,香味飘出老远。刘福贵的货车队换上雪地胎,车身上喷着新广告:“龙观生鲜·雪天不涨价”。
“孙老板,”买白菜的大爷搓着手,“下雪天还出摊,不容易啊。”
孙宇明递过白菜,哈出的白气在冷空气中消散:“大爷,咱卖菜的,跟地里的萝卜似的,冻不死,拔了根还能再长。”
夜里,一家人挤在面包车上,孙宇航趴在李思晨腿上看绘本,孙广林在后排打呼噜。孙宇明望着夜市大棚的塑料顶棚,想起城北市场的老槐树,想起那些在摊位前吵架、喝酒、数钱的日子。
回龙观记忆之城北市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