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专业人士,大家随意看看,就当是图个乐。
我个人认为三次元太宰是典型的BPD边缘型人格。
我先介绍一下边缘人格比较典型的特征:
情绪不稳定,行为冲动
缺乏安全感,害怕被抛弃
高敏感
自杀倾向
渴望爱,却又怕被伤害,难以建立稳定的亲密关系,对同事朋友反而忍耐力很强
自我认知模糊,抗压能力不行,能力与现状形成矛盾。
成瘾行为。
太宰治就是这种人
情绪不稳定
他曾经参加东京都新闻社的求职测验落选,于是去于镰仓山上吊自杀,但是上吊的绳子断了,他也就没有在继续去实施自杀行为。说明他的情绪很不稳定,这次自杀只是一时起的冲动,并不是真的做好了自杀的打算。
还有就是缺乏安全感
太宰《追忆》里写到过他做过的一个梦,从小养他的姑母不要他了。梦是人类和潜意识连接的桥梁,通过梦,我们可以看出太宰治潜意识里就是缺乏安全感的,害怕被抛弃的,这种不安从年幼时就刻进了他的骨髓里,后来他的第一任妻子出轨,再次重现了他童年害怕被抛弃的创伤,所以他的反应才会那么大,甚至让山岸外史使用暴力来平衡内心的痛苦。
高敏感
太宰曾经在《追忆》写他自己的童年时光,有很多文字都有高敏感的影子“我是片正在凋谢的花瓣。只要有点风丝,我便会发抖,被别人稍微轻视,我就会苦闷得想死”还有在衡量自己喜欢的女生喜不喜欢自己时“我悄悄用那团扇的风量多少来衡量美代的心,美代给弟弟扇的风比给我的多,绝望的我啪的一声把叉子放入装有炸猪排的盘子里。”
顺便说一句,高敏感人群特别痛苦是有四个部分,四个部分全中的话,抑郁程度会远远比普通人高得多(从小条件特别好,对自己要求高,然后达不到,就会有很深的挫败感,然后就是表达不出来,分三种,内向表达出不来,自尊心太强,表达不出来,没有人诉说,表达不出来。我仔细想了想太宰好像全中,所以太宰真的不是无病呻吟,他是真的心里很痛苦。)
其实深入了解一下太宰的作品的话,你就会发现太宰的心思不是一般的细腻,有些女孩子可能都没有他这么细致的心。
自杀倾向
五次自杀三次殉情。太宰情绪其实还是极端的,会被某一瞬间或一句话刺激到,然后支离破碎,从外界因素的憎恨到对自己的厌恶,嫌弃自己,有自我毁灭的冲动。自杀者的思考特点其实很极端,非黑即白,非是即否,不是爱就是恨,不完全成功就是失败,没有第三种可能,极端的想法会让人选择越来越少,想法越来越窄,这时也就是自杀念头的开始。还有另一种可能,就是自杀者他之所以自杀,是因为他有潜藏的需求与渴望(爱、尊重、和平、喜悦),他通过自杀的方式来满足自己的情感需求,(比如说一家人都嫌弃一个孩子是累赘,因为这个孩子而不开心,这个孩子就去自杀,其实他是希望大家可以开开心心的过好每一天。如果他的家人和他在一起时也是开心的话,那么他就不会去自杀)
渴望爱,却怕被伤害
《人间失格》“胆小鬼连幸福都会害怕,碰到棉花都会受伤,有时候也会被幸福所伤”有一点回避型依恋的感觉,很拧巴很矛盾。其实也是童年创伤导致,太宰童年就有被抛弃的感受,因为害怕被抛弃,所以在感情方面很被动。
成瘾行为
太宰酗酒,买过吗啡。(上瘾的原因其实就是获得快感和减少痛苦,太宰治对这些东西上瘾足以反映他的内心。)
除了这些比较典型的BPD特征以外,太宰还有一些症状
精神分裂
精神分裂主要诱因有四个
外界刺激
心理创伤
物质滥用(安眠药,吗啡一类)
遗传因素(这个太宰应该没有)
精神分裂包含的症状其实也很复杂的,太宰比较明显的是
被迫害妄想症
在家门口转悠半天不敢进去,怕里面有人杀他,包括半自传《人间失格》也写到“我在无亲无故的房子里感到一阵恐慌”
还有就是他的外表和内在不一样,他外表看上去很幽默搞笑的这么一个人,但实际上内心很忧郁,但是他找不到人去倾诉,一直压抑着内心的忧郁,这就导致他内在和外在隔阂越来越深,他的主观世界是与客观环境相分的,情感症状(抑郁,焦虑,负罪感)都可以在《人间失格》中读到。
给大家看一下图
精神分裂画出来大概就是这样。
再感慨两句。我是2024年因为一本《人间失格》走进了太宰治的精神世界,其实跟他还是挺有共鸣的,有的时候想想,当年没给我找心理咨询师的话,其实我的结局也跟他没什么两样。
孤独的人不能彼此相遇,但是能让彼此在绝望中看到光。在我含着寂寞和不安的时候,也只有从太宰治的书中才能获得几丝安慰。
感谢您,生而为人。
江水滔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