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如墨,沉甸甸地压在盛京的上空。万寿宫内,烛火如豆,在幽暗中瑟瑟摇曳,昏黄的光影似鬼魅般在墙壁上跳跃、变幻,投下斑驳陆离的幻影。梁太后静静地端坐在雕花檀木椅上,椅背之上精雕细琢的龙凤纹路,在这摇曳的烛光下,仿佛也被赋予了诡异的灵动,若隐若现。
她手中执着一串佛珠,圆润光滑的珠子在指尖缓缓流转,发出轻微而单调的摩挲声,仿佛在这寂静的殿内,诉说着不为人知的心事。然而此刻,她的目光却有些游离,眼神空洞地望向远处,思绪似乎已飘向了那遥远的过往。
“你说什么?”梁太后的声音,犹如一把利刃,突然划破了殿内令人压抑的寂静,低沉且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诧异与难以置信。她微微眯起眼睛,眼眸中瞬间闪过一丝忧虑,那眼神仿佛能洞察一切隐藏在黑暗中的秘密。
跪在她身旁的太监,听闻此言,身躯猛地一颤,犹如遭了雷击一般。他赶忙将头深深地伏下,额头几乎紧紧贴在光洁如镜的地面上,声音颤抖且恭敬到了极点,回道:“回禀太后,千真万确。奴才亲眼目睹,淮安王殿下于今日午后,神色匆匆地迈进了皇后所居的凤仪宫,直至傍晚时分,才见他一脸落寞地离开。”
梁太后的眉头瞬间紧紧蹙起,宛如两条纠结缠绕的丝线,再也无法解开。手中正缓缓转动的佛珠,也在这一刻戛然而止。她缓缓抬起头,目光透过雕花的窗棂,望向那远处被夜幕无情吞噬的昏暗天际,眼神中满是凝重的沉思之色。良久,她才低声喃喃自语,仿佛在问身旁的太监,又仿佛只是在问自己:“他去皇后那里究竟所为何事?”语气中充满了疑惑与隐隐的不安,那声音仿佛是从她内心最深处挤出来的。
她清楚地记得,当年,刘瑾不顾满朝文武的反对,一意孤行地强行将原本已是王妃的魏锦瑟纳入后宫。那一刻,兄弟二人之间的情谊,便如精美的琉璃,在瞬间支离破碎,再也难以重圆。煜儿自此对刘瑾恨得咬牙切齿,兄弟俩反目成仇,多年来形同陌路,互不来往。这一切,宛如一根尖锐无比的刺,深深地扎在她的心中,每每触及,便是一阵钻心的疼痛,让她夜不能寐。当初,她曾苦口婆心地劝阻刘瑾,言辞恳切,甚至声泪俱下,试图让他回心转意。然而,刘瑾却心意已决,犹如顽石般不为所动,最终导致了这场令人痛心疾首的兄弟阋墙悲剧。每当想起这些,梁太后的心就如被千万根细针同时刺入,痛不欲生。
太监见太后陷入了深深的沉默,心中忐忑不安,犹如十五个吊桶打水——七上八下。他小心翼翼地试探道:“太后,要不奴才即刻去仔细查探一番?”声音小得如同蚊子嗡嗡,生怕一个不小心,就惊扰了太后那纷乱如麻的思绪。
梁太后轻轻摆了摆手,动作略显疲惫,仿佛刚才的回忆已经耗尽了她所有的力气。声音也带着几分倦怠,缓缓说道:“不必了,你去把皇帝传过来吧。”
“是。”太监领命,脚步轻缓而急促地退下,每一步都走得小心翼翼,生怕发出一丝声响。那身影在昏暗的宫殿走廊里,渐渐消失,只留下一串轻微的脚步声,在寂静的宫殿中回荡。
不多时,刘瑾在太监的引领下,迈着沉稳而有力的步伐踏入殿内。他身着明黄色龙袍,那袍上绣制的金龙,张牙舞爪,栩栩如生,仿佛在烛火的映照下,欲腾空而起,尽显皇家威严。头戴冕旒,冠上的明珠璀璨生辉,映衬出他眉宇间与生俱来的王者之气。然而,当他面对梁太后时,那冷峻如霜的面容瞬间柔和下来,眼神中满是恭敬。他恭敬地行礼道:“儿臣参见母后。”声音中带着对太后深深的敬重,那声音在殿内轻轻回荡。
梁太后抬眼望向他,目光中交织着复杂的情绪,有疼爱,有责备,还有深深的忧虑。那目光仿佛能穿透刘瑾的内心,看透他所有的想法。她微微点头,语气温和地说道:“免礼,坐下说话吧。”声音轻柔,却又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
刘瑾依言在梁太后右侧的椅子上缓缓落座,脸上立刻露出关切的神情,轻声问道:“母后今日特意召见儿臣,可是有什么要紧之事?”他的眼神紧紧盯着梁太后,试图从她的表情中找到一丝线索。
梁太后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责备,却又满含着宠溺,说道:“怎么,没事就不能找你了?你啊,自从当了皇帝,这整日忙得脚不沾地,连见你一面都难咯。”她微微摇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无奈与落寞。
刘瑾听闻,脸上立刻露出一抹讨好的笑意,语气中带着几分撒娇的意味,说道:“母后这是说的哪里话,儿臣就算再忙,也绝不敢有丝毫怠慢母后。母后若想见儿臣,只需一声令下,儿臣定会立刻赶到母后跟前。”他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试图驱散梁太后心中的阴霾。
梁太后看着他那副模样,忍不住“噗嗤”一声笑了出来,伸手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笑骂道:“你啊,还是这么油嘴滑舌,就会哄哀家开心。”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慈爱,那笑容仿佛让她一下子年轻了几岁。
刘瑾笑了笑,随即神色一正,认真地问道:“母后,您此番找儿臣,想必确实有要事相商吧?”他的眼神变得严肃起来,等待着梁太后的回答。
梁太后收起笑容,目光中忧虑之色更甚,缓缓说道:“瑾儿,哀家听说……煜儿今日去了皇后那里,此事你可知道?”她紧紧盯着刘瑾,眼神中充满了期待与担忧。
刘瑾闻言,脸上的笑容微微一僵,眼神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复杂情绪,那情绪如同流星般一闪而过,但很快便恢复了平静。他轻轻点了点头,语气平淡地说道:“是,儿臣也有所耳闻。”然而,那平淡的语气下,却隐藏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紧张。
梁太后的眉头皱得愈发紧密,仿佛一个永远解不开的死结,语气中带着浓浓的不安,说道:“他去皇后那里到底想干什么?你们兄弟俩多年互不来往,形同路人,他怎么会突然做出这种举动……”她的声音微微颤抖,透露出内心的极度不安。
刘瑾沉默了片刻,脸上浮现出一抹苦笑,缓缓说道:“母后,儿臣也不太清楚。或许……他只是单纯想去看看皇后吧。”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无奈,那苦笑仿佛在诉说着心中的苦涩。
梁太后无奈地摇了摇头,语气中满是自责,说道:“瑾儿,当年你执意将皇后纳入后宫,哀家就曾苦苦劝过你,这会伤了兄弟间的情谊,可你就是不听啊。如今煜儿对你恨之入骨,兄弟反目成仇,这一切都是哀家的错,哀家当初若是能再强硬些,阻止你这鲁莽的举动就好了……”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懊悔,仿佛回到了当年那个无奈的场景。
刘瑾低下头,脸上满是愧疚之色,语气中带着深深的懊悔,说道:“母后,您千万别这么说。当年是儿臣一时冲动,被执念蒙蔽了双眼,才酿成了今日这般不可挽回的局面。儿臣……儿臣这些年来,又何尝不后悔呢。”他的声音低沉而沙哑,充满了自责与痛苦。
梁太后看着他那副自责的模样,心中一阵酸楚,眼眶微微泛红。她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语气温柔且慈爱,说道:“瑾儿,哀家知道你也有自己的苦衷。可是,煜儿毕竟是你的亲弟弟啊,你们兄弟二人若是能够冰释前嫌,重归于好,那哀家也就了却了一桩心事,能安心了。”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期待,希望刘瑾能明白她的苦心。
刘瑾沉默了一会儿,随后坚定地点了点头,说道:“母后放心,儿臣已经派人去请煜儿了,明日一早,他便会入宫给母后请安。”他的眼神中透露出一丝决心,仿佛在向梁太后承诺着什么。
梁太后听闻,脸上顿时露出欣慰的笑容,眼中闪烁着点点泪光,说道:“那就好,那就好。希望你们兄弟二人能借此机会,解开心中的结。”那笑容中充满了喜悦与期待,仿佛看到了兄弟二人重归于好的美好画面。
她顿了顿,似乎突然想起了什么,又急忙问道:“对了,承儿最近怎么样?哀家都许久没见到那孩子了,怪想他的。”她的眼神中充满了慈爱与思念,仿佛刘承那乖巧的模样就在眼前。
刘瑾闻言,脸上立刻露出骄傲的笑容,语气中满是自豪,说道:“承儿很好,前几日还在儿臣面前念叨着,说十分想念皇祖母,想要进宫来给您请安呢。”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儿子的赞赏与喜爱。
梁太后满意地点点头,语气中充满了宠溺,说道:“承儿这孩子,从小就乖巧懂事,讨人喜欢。可惜你啊,非要把他当储君来培养,让他整日埋头于功课之中,忙得不可开交,都没什么时间能来陪陪哀家这个老太婆了。”她微微摇头,眼神中流露出一丝遗憾。
刘瑾赶忙赔笑道:“母后息怒,儿臣也是希望承儿能早日成才,将来挑起这江山社稷的重担,所以才对他要求严格了些。”他的笑容中带着一丝讨好,试图让梁太后消消气。
梁太后瞪了他一眼,语气中带着责备,说道:“你啊,就知道给承儿施压。他才多大年纪,你就让他学这么多东西,也不怕把孩子累坏了。”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心疼,仿佛看到了刘承辛苦学习的模样。
刘瑾笑了笑,语气中带着几分自信,说道:“母后放心,承儿聪明伶俐,学什么都快,一点就通。儿臣相信,假以时日,他定能独当一面,成为一代明君。”他的眼神中充满了对儿子的信心与期望。
梁太后闻言,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说道:“承儿的确是个好孩子,哀家打心眼里喜欢他。”她的笑容如同春日暖阳,温暖而慈祥。
就在这时,殿外传来太监高亢的通报声:“启禀太后娘娘,太子殿下求见!”那声音在寂静的宫殿外响起,如同洪钟般清晰。
梁太后和刘瑾同时转头望向殿门,只见一个身姿挺拔的少年迈着沉稳的步伐,缓缓走入殿内。他身着华丽的太子服饰,锦袍上绣着精致的蛟龙图案,随着他的走动,那蛟龙仿佛要腾飞而起,尽显尊贵之气。少年面容俊朗,剑眉星目,眉宇间透着一股与生俱来的英气,正是太子刘承。
“参见父皇,皇祖母。”刘承恭敬地行礼,声音清脆悦耳,宛如珠玉落盘,在殿内轻轻回荡。那声音中充满了对长辈的敬重。
梁太后见到他,脸上顿时绽放出慈爱的笑容,眼神中满是欢喜,连忙招手道:“承儿,快过来,让皇祖母好好瞧瞧你。”她的眼神中充满了迫不及待,仿佛要把刘承的模样刻在心里。
刘承快步走到梁太后跟前,乖巧地屈膝行礼,语气中带着浓浓的思念,说道:“皇祖母,承儿许久未见您,心中日夜想念。”他的眼神中充满了真挚的情感,那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梁太后紧紧握住他的手,目光在他脸上细细打量,眼神中满是慈爱,仿佛要把这些日子的思念都在这一刻倾诉出来。她说道:“承儿,你这段时间过得可好?功课繁重,有没有累着自己呀?”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关切,仿佛刘承是她最珍贵的宝贝。
刘承微微一笑,笑容如春日暖阳般温暖,语气温和地回道:“回皇祖母的话,承儿一切都好,功课也都按部就班地完成,并未落下。皇祖母不必担心。”他的笑容中充满了自信与从容,让梁太后倍感欣慰。
梁太后满意地点点头,轻轻拍了拍他的手背,眼中满是疼爱,说道:“那就好,那就好。承儿,你这次入宫,是不是有什么事情要和皇祖母说呀?”她的眼神中充满了好奇,试图从刘承的表情中找到答案。
刘承摇了摇头,眼神中透着真诚,说道:“皇祖母,承儿此番入宫,并无其他要事,只是近日忙于功课,未能时常前来给您请安,心中实在愧疚,所以便想来看看您。”他的眼神中充满了愧疚与孝顺,让梁太后心中一阵感动。
梁太后听闻,眼眶不禁红了起来,声音中带着几分哽咽,说道:“承儿,皇祖母也想你啊。你父皇整日让你学这学那,都不让你好好休息,真是苦了你了。”她的声音中充满了心疼,仿佛刘承受了天大的委屈。
刘承笑了笑,语气中带着宽慰,说道:“皇祖母不必心疼承儿,承儿并不觉得苦。父皇是为了承儿好,希望承儿能早日肩负起应有的责任,承儿明白父皇的良苦用心。”他的笑容中充满了懂事与理解,让梁太后心中倍感欣慰。
梁太后看着他懂事的模样,心中一阵酸楚,眼泪忍不住夺眶而出。她伸手轻轻抚摸刘承的发丝,语气中满是慈爱与欣慰,说道:“承儿,你真是个好孩子,皇祖母以你为傲。”她的眼神中充满了骄傲与自豪,仿佛刘承是她这辈子最得意的作品。
刘承微微低头,谦逊地说道:“皇祖母过奖了,承儿还有许多不足之处,还需父皇和皇祖母多多教导,承儿才能不断进步。”他的态度谦逊有礼,尽显皇家风范。
梁太后看着他,眼中满是欣慰。她轻轻叹了口气,语气中带着几分感慨,说道:“承儿,你父皇年轻时就和你一样,聪明伶俐,懂事孝顺。可惜……唉,过去的事,就不提了吧。”她的眼神中闪过一丝忧伤,仿佛想起了那些不堪回首的往事。
刘承闻言,目光中闪过一丝疑惑,但出于对长辈的尊重,他并未多问,只是乖巧地点了点头。
殿内一时安静下来,只有烛火在微风中轻轻摇曳,发出“噼啪”的声响。梁太后紧紧握着刘承的手,目光中满是慈爱,仿佛要将这些日子的思念都在这一刻倾诉出来。
刘瑾坐在一旁,看着眼前这温馨的一幕,心中也不禁涌起一丝暖意。他深知,虽然自己与刘煜之间的矛盾难以轻易化解,但至少还有刘承这个懂事孝顺的儿子,能够陪伴在母后身边,给她带来些许安慰和快乐。
夜色渐深,万寿宫内烛火依旧明亮,映照出三张各怀心事的脸庞。兄弟间的嫌隙,母子间的深情,皇权与亲情的复杂纠葛,在这深宫的夜幕下,继续演绎着不为人知的宫廷故事,宛如一幅神秘而又深沉的画卷,等待着后人去揭开它的面纱。
惊鸿遇瑾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