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顾惊鸿脚步匆匆踏入朝堂之时,殿内的紧张氛围如同一团即将爆炸的火药,压抑得让人喘不过气来。只见晋王刘钰高高扬起手中那份所谓的“太子罪证”,那纸张在他手中被攥得皱巴巴的,仿佛他心中那迫不及待想要扳倒太子的急切。他声色俱厉地指责着刘承,每一个字都像是带着尖锐的刺,在朝堂上横冲直撞:“父皇!太子皇兄妄图谋反,此等罪证铁证如山!若不即刻严惩,我大朝的国法威严将荡然无存,江山社稷又该何去何从?”他的脸涨得通红,额头的青筋都因为激动而暴起,眼睛瞪得如同铜铃一般,闪烁着得意与急切的光芒,仿佛已经看到了太子倒台后自己的辉煌未来。
支持刘承的大臣们见状,纷纷挺身而出,宛如一群守护正义的勇士。他们义愤填膺,言辞激烈地为刘承辩解。其中一位老臣,他白发苍苍,胡须在激动中微微颤抖,手指着刘钰,怒斥道:“晋王殿下,您此举分明是居心叵测,蓄意陷害太子殿下!为了一己私利,不择手段,实在是卑鄙至极!”其他大臣也纷纷附和,有的慷慨激昂地陈述太子的功绩,有的则冷静地分析这份“罪证”中的漏洞。两拨人针锋相对,激烈的争吵声在空旷的朝堂上回荡,仿佛是一场激烈的战场厮杀,每一句话都如同利箭一般射向对方。
刘瑾坐在龙椅之上,面色阴沉得如同即将暴风雨来临的天空,黑沉沉的,仿佛随时都会压下来。他强撑着病弱之躯,久病的憔悴在他脸上刻下了深深的痕迹,此刻的他满是疲惫与凝重。他的目光如同鹰隼一般,冷峻而深邃,在众人身上一一扫过,那眼神仿佛能看穿每个人心中的想法。最后,他的目光牢牢定格在刘钰手中的“罪证”上,声音低沉而压抑,仿佛从幽深的地府传来:“呈上来。”
刘钰嘴角勾起一抹得意的笑容,那笑容如同狡诈的狐狸,带着一丝得逞的喜悦。他迈着自信而张扬的步伐,故意将脚步踏得很响,仿佛在向众人宣告自己的胜利。他双手将手中纸张毕恭毕敬地递了上去,眼睛却时不时地瞟向刘承,眼中满是挑衅。
刘瑾缓缓展开细看,每看一行,他的眉头就像被无形的手越拧越紧,原本阴沉的脸色此刻愈发冰冷,仿佛能将周围的空气都凝结成冰。他的手指因为愤怒而微微颤抖,看完之后,他猛地将“罪证”重重拍在龙案上,龙案上的茶杯都被震得哐当作响,发出清脆而刺耳的声音。他怒目圆睁,直视着刘承,大声呵斥:“刘承,你作何解释?”
刘承面色坦然镇定,毫无惧色地跪地叩首,他的脊背挺得笔直,仿佛一座不可撼动的山峰。他声音坚定而洪亮,犹如洪钟般响彻朝堂:“父皇,儿臣对您、对这江山社稷忠心耿耿,日月可鉴,绝无丝毫谋反之心。这分明是有人蓄意构陷,处心积虑妄图搅乱朝堂,动摇国之根基。恳请父皇明察秋毫,还儿臣一个清白。”
刘瑾眉头紧拧,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他正要开口,这时大皇子刘政不紧不慢地站了出来。他先是恭敬地向陛下行了一礼,那动作优雅而得体,脸上带着恰到好处的关切与忧虑,仿佛真的在为朝廷的局势担忧。他缓缓说道:“父皇,如今朝堂乱象丛生,各方势力纷争不断,如此局面实不利于江山社稷的稳固。儿臣心疼父皇日夜操劳,愿为父皇分忧解难,恳请父皇早日定夺此事,以安抚民心,稳定朝纲。”
刘瑾微微眯起眼睛,目光在刘政身上停留片刻,眼神中闪过一丝复杂难测的神色。他在心中暗自思量着刘政此举的意图,这个儿子平日里看似低调,实则心思深沉,如今突然站出来,不知又打着什么算盘。沉默良久,陛下终于缓缓开口:“政儿,你这些年虽未封王,但朕一直看在眼里,知你对朝廷忠心耿耿。今日朕便封你为梁怀王,望你日后能秉持初心,为朝廷鞠躬尽瘁,多做贡献。”
刘政心中涌起一阵狂喜,但他极力压抑着自己的激动,脸上依旧保持着恭敬的神情。他连忙跪地谢恩,声音中带着一丝难以掩饰的颤抖:“谢父皇隆恩,儿臣定不负父皇所望。”
众人还沉浸在这突如其来的封王消息中,尚未回过神,刘瑾又轻轻咳了两声,缓缓说道:“至于你儿子,朕给他赐名为‘晏’,寓意河海晏清。”
刘政再次叩首谢恩,脸上洋溢着满满的感激与荣耀。然而,顾惊鸿却敏锐地察觉到,刘政这看似为陛下分忧的举动,实则暗藏心机。他深知刘政野心勃勃,一直觊觎着皇位,此次趁机巩固自己的地位,无疑是想在朝堂上进一步扩大自己的影响力,为日后的争斗增添筹码。
顾惊鸿毫不犹豫地向前踏出一步,身姿挺拔如松,他的眼神坚定而锐利,仿佛能穿透这朝堂上的重重迷雾。他声音洪亮而坚定:“陛下,此事疑点重重,诸多细节经不起推敲。在真相尚未水落石出之前,还请陛下不要轻易轻信这份所谓的‘罪证’。晋王殿下如此仓促发难,实在难免让人怀疑其动机不纯。”
林之越也紧接着上前一步,拱手行礼,他的言辞恳切,脸上满是忧虑:“陛下,太子殿下多年来一心为国,为朝廷尽心尽力,众人有目共睹。以太子殿下的品性与忠心,怎会做出这等大逆不道的谋反之事?其中必定有人在背后推波助澜,蓄意扰乱朝堂,其用心险恶,昭然若揭。恳请陛下彻查此事,还太子殿下一个公道清白。”
刘瑾微微点头,目光在顾惊鸿和林之越身上扫过,眼中闪过一丝不易察觉的深意。他心中明白,这两位大臣都是忠诚之士,他们的话不无道理。他缓缓说道:“二位爱卿所言有理。此事关系重大,关乎我朝的兴衰荣辱,朕定会彻查到底,给天下臣民一个交代。在此期间,太子暂被软禁于东宫,未经朕的允许,不得踏出东宫半步。”
刘承心中虽有万般不甘,但君命难违,他咬咬牙,眼中闪过一丝无奈和悲愤。他跪地领命谢恩,随后,在侍卫的严密护送下,神色落寞地被带离朝堂。他的背影显得那么孤独和无助,仿佛被整个世界抛弃。
其实,刘瑾心里比谁都清楚,他这个儿子一向忠心耿耿,这份“罪证”大概率是有人蓄意伪造用来陷害他的。但朝堂局势复杂得如同一张巨大的蜘蛛网,各方势力盘根错节,他不能轻易表露自己的态度,以免打草惊蛇,引发更大的混乱。他需要借助这次机会,引蛇出洞,将幕后黑手一网打尽,彻底整顿朝堂,让这摇摇欲坠的江山重新恢复往日的安稳。
散朝之后,顾惊鸿忧心忡忡地回到将军府。书房内,气氛压抑而凝重,仿佛有一块无形的巨石沉甸甸地压在两人心头。窗外的天色渐渐暗了下来,乌云遮住了太阳,仿佛也遮住了他们心中的希望。
顾惊鸿坐在书房的太师椅上,眉头紧锁,满脸忧虑。他的手指不自觉地敲打着扶手,发出有节奏的声响,仿佛在思考着应对之策。他开口说道:“阿瑾,如今局势愈发棘手。大皇子被封王,又得陛下赐名其子,势力如日中天。晋王与燕王狼狈为奸,如今更是抛出这所谓的‘太子罪证’,他们步步紧逼,丝毫不给我们喘息的机会。你我该如何应对这错综复杂的局面?”
宋怀瑾在书房内来回踱步,他的脚步急促而沉重,每一步都仿佛踏在自己的心上。他神色凝重,沉思许久后缓缓说道:“当下最紧要的,是要尽快查清这份‘罪证’的来历,顺藤摸瓜找出幕后黑手。同时,我们也绝不能放松对‘暗影阁’的追查,说不定这一系列阴谋的背后,都有‘暗影阁’在暗中操控。”
顾惊鸿深以为然地点点头,他的眼神中透露出坚定的决心:“不错。我即刻安排人手,加大对‘暗影阁’的调查力度,务必将他们在京城的一举一动都查得清清楚楚。至于那份‘罪证’,我打算先从晋王殿下身边的心腹之人入手,看看能否找到突破点,撕开这阴谋的口子。”
就在他们紧锣密鼓地商议应对之策时,楚王刘勤派来的人匆匆赶到将军府。来人神色匆匆,一路小跑着进入书房,他的额头满是汗珠,气喘吁吁。他单膝跪地,急切禀报道:“顾将军,宋公子,楚王殿下命小人前来告知,楚王殿下通过多方人脉打探得知,‘暗影阁’在京城的秘密据点似乎与城西的一家绸缎庄有关。那家绸缎庄平日里看似生意兴隆,往来客人众多,但实则是‘暗影阁’用来传递情报和联络各方势力的重要据点。”
顾惊鸿和宋怀瑾对视一眼,眼中同时闪过一丝惊喜的光芒。这无疑是一个重大突破,仿佛在黑暗中摸索前行时,突然看到了一丝希望的曙光。他们当机立断,决定立刻行动,亲自前往城西绸缎庄一探究竟,期望能借此揭开这一系列阴谋背后隐藏的真相,为刘承洗清冤屈,还朝堂一片清明,稳固这摇摇欲坠的局势......
惊鸿遇瑾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