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史书记载:端敏乃昭阳女帝之长女,闺名凤岚,穆武帝之第五女,诞生于昭和三年夏至之月。在此之前,杨氏已育有一子一女,即懿文太子与端素长公主。遗憾的是,端素长公主年仅一岁便不幸夭折,而懿文太子亦未及弱冠之年便撒手人寰。令人费解的是,二人皆是在端敏满三岁之后相继离世,此事至今仍被后人津津乐道,充满种种猜测与不解。
端敏公主降生之时,她的母亲杨氏已荣登皇后之位,使她自幼便享有嫡长公主的尊贵身份。及至五岁那年,杨氏再度诞下一子,取名琨。待琨满周岁之际,杨氏又喜得第三子,名曰珏。时光荏苒,当珏亦迈入周岁的门槛时,杨氏迎来了第四子现。直至昭元三十二年的春风拂过皇宫的每一个角落,杨氏终于产下了另一位公主,端淑长公主由此诞生。
据史书记载,昭和元年,正值豆蔻年华的十五岁端敏长公主,遵从皇命,下嫁于定国公。翌年,她诞下一子,取名薛言。待至及笄之年,端敏再度遵照家族安排,与姑母丹阳长公主之子薛定安结为连理。两人心灵相通,情深意切,不久便迎来了他们爱情的结晶——薛言,自出生之日起即被授予世子之位。然而,天不遂人愿,当薛言年仅五岁之时,其父薛定安不幸病逝。杨皇后怜惜爱女,特许外孙承袭爵位。彼时,穆武帝龙体渐弱,朝政大权逐渐落入杨皇后之手。端敏公主与夫家上下关系和睦,即便夫君离世,亦无再嫁之意。面对此情此景,杨皇后与丹阳长公主均感不舍,不愿见端敏孤身一人度过余生。
宸国昭阳女帝杨氏:于是让端敏嫁回母族。
宸国昭阳女帝杨氏:然而端敏不愿如此,不惜以死相逼。
宸国昭阳女帝杨氏:可是她的母亲恍若不闻。
宸国昭阳女帝杨氏:反而安慰她道:“母后让你下嫁夏侯一族,并非是要你去做个贤妻良母。”
宸国昭阳女帝杨氏:“如今你父皇病重,谁也不知道能撑多久。”
宸国昭阳女帝杨氏:“只能先委屈你了,只要一年,一年后母后就找个错处发落了他。”
宸国昭阳女帝杨氏:“届时你们奉旨和离。”
端敏大长公主凤岚:“为什么?”
宸国昭阳女帝杨氏:“予当然知道夏侯惇非良人,然夏侯一族权势过大。唯有用明升暗降的办法。”
宸国昭阳女帝杨氏:“也就是做驸马。”
于是,她将心中的不满尽数转移到了夏侯家身上。政和元年,时年二十五岁的端敏嫁入了夏侯家,成为了夏侯淳的新娘。
夏侯惇,这名才情横溢的风流才子,自古便多有佳话流传。然而,在他人生中最辉煌的一刻——新婚之夜,却上演了一出令人唏嘘的悲剧。面对端敏公主那不容置疑的命令,他毫不犹豫地挥掌,重重地落在了她的脸颊上。只因她竟敢为公主怀胎的妾室求取正名。这份屈辱,如同利刃般刺入了端敏的心扉,使得她内心积压已久的怨愤瞬间爆发。愤怒与不甘交织成一股狂暴的力量,驱使着她拿起鞭子,疯狂地抽打着面前的男人,直至他几近昏迷。在鞭影交错间,端敏的声音冰冷而坚定:“你最好不要再打扰我的清净!尽管你是我的夫君,但别忘了,我是圣上的爱女,皇后所出的嫡长公主,太子唯一的亲姊。即便偶尔对你不敬,又有谁会指责我?他们只会劝你宽容大度。”这番话,既是对夏侯惇的警告,也是对自己地位的宣示。在这座金碧辉煌的宫殿内,权力与尊严的较量从未停止。
说完,她便命人护送驸马回府,并严令府中上下,未经圣旨许可,任何人不得擅自接见驸马及其家眷。此举很快引来了外界关于端敏公主性情古怪、冷酷无情的种种非议。
然而,在穆武帝的袒护之下,无人敢对此多言。自那日起,端敏长公主便不再掩饰她的锋芒,温婉贤淑的形象一去不复返。她频频施展权谋之术,干预朝政,大肆聚敛财富。尽管如此,作为穆武帝与杨皇后唯一存活至成年的长女,她身上承载着父皇母后的无数心血与期望。据史书记载,穆武帝膝下共有十位公主、九位皇子,然而真正长大成人的,唯有天后所诞下的两位公主与四位皇子。端敏虽排行第七,实则为嫡系长公主。因穆武帝与杨皇后首女不幸早逝,加之她出生后直至端淑公主降生前,一直独占父母宠爱,故而养成了这般随心所欲的性格。
在端敏和离后不久,穆武帝下旨将她嫁给了勇毅侯的嫡长子燕征。
百惠子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