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日清晨,乾清宫暖阁的空气凝滞。王承恩捧着墨迹未干的《陕西赈灾应急章程》,脚步沉重,身后跟着眼窝深陷、面色灰败的户部尚书傅冠和首辅温体仁。
“陛下,”王承恩声音干涩,“内阁与户部的章程…呈上了。”他将奏疏轻放御案,如同放置烙铁。
朱小明压下忐忑,拿起沉甸甸的奏疏。条目清晰,他凝神看去:
第一条:灾情核实。 (点明商洛山流民为“心腹之患”。)
第二条:钱粮筹措(分期执行)。
第一期(十日内):
拨户部库银三万两。(朱小明:???八万七变三万?)
调京通仓陈粮两万石。
陕西藩库、常平仓就地开仓。
顺天府“劝谕”富户捐银一千五百两,绢布六十匹。(朱小明嘴角抽搐:比上次还少?)
第二期(一月内):
挪借修缮先帝陵寝工料银三万两。
“协调”山西、河南调漕粮五万石(许日后补偿)。
“劝谕”再筹银一万两。
第三期(两月内):
“待”秋税解京后拨陕银五万两。
“视”灾情定后续。
第三条:钱粮调运分发,(路线、粥厂等。)
第四条:责任划分。(户部总筹,内阁协调,陕西巡抚主责。)
第五条:监督问责。(都察院巡查,严惩贪墨懈怠。)
朱小明的表情从期待变为困惑,再到难以置信,最终化为铁青的暴怒。
“‘分…期…执…行’?”他抬起头,声音冰冷如刀,刺向垂首的傅冠和温体仁。“温阁老!傅尚书!给朕解释!什么叫‘分期执行’?!陕西几十万灾民在等死!在造反边缘!你们搞‘分期付款’?!还分三期?!首付三万两陈粮?!后面全是空头支票?!‘协调’?‘待’?‘视’?你们当这是买房吗?!”
他抓起章程狠狠抖动:“傅冠!三天前户部还有八万七!钱呢?!”
傅冠“扑通”跪倒,抖若筛糠:“陛下息怒!那…那八万七,五万是昨日兵部提走的九边军饷押解银…动不得啊陛下!”额头死死抵住金砖。
“动不得?!”朱小明怒极反笑,转向温体仁:“温体仁!你这首辅当得好!‘协调临近省份’?拿什么协调?!‘日后补偿’?朕的脑袋日后还在不在都不知道!还有这劝捐!三天一千五百两?!顺天府的衙役是去要饭吗?!富户的银子镶在屁眼里抠不出来吗?!”
他胸膛剧烈起伏,眼前发黑。看着这充满推诿字眼的章程和跪地的臣子,巨大的无力感和被愚弄的愤怒淹没了他。这就是“催命”三天的结果?一个处处挖坑的“分期”计划?
“好!好得很!”朱小明怒极反笑,将章程狠狠摔在地上,纸张四散。“王承恩!”
“奴婢在!”王承恩一哆嗦。
“把这‘分期’大礼,原原本本抄一百份!”朱小明眼神冰冷,“贴到六部衙门!顺天府!京城四九城门楼!让天下百姓看看,他们的父母官是怎么‘分期’救几十万条命的!”
“还有!”他目光如电扫过二人,“温体仁!傅冠!滚去户部衙门大门口坐着想!三天之内!想不出立刻弄到钱粮、能救眼前人命的实在法子!你们就自己摘了乌纱帽,滚回老家种地!朕…说到做到!”
“滚——!!!”
最后一声咆哮震落梁上灰尘。温体仁身体一晃,脸色灰败,一口血硬咽下去,瞬间佝偻。傅冠瘫软在地,涕泪横流,官帽滚落,露出花白头发。
王承恩看着暴怒的皇帝和瘫倒的重臣,天旋地转。完了!万岁爷掀桌子了!章程贴满全城?阁老尚书坐衙门口?大明朝何曾有过这等事?!京城…要翻天了!
朕的江山有点潮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