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大玩家》最后一站录制在古镇,苏然刚踏进巷子就被节目组的“惊喜”砸中——任务卡要求他用传统工艺做个木雕,还得刻上自己的名字。他拿着刻刀对着木块研究半天,结果第一刀就歪到姥姥家,把“苏”字刻成了“草”字头,旁边的非遗传承人爷爷扶着老花镜叹气:“孩子,你这手艺去劈柴都得被嫌弃。”
上午学扎染时更热闹。别人染出来的布不是青蓝渐变就是带花纹,苏然非要搞“艺术创新”,把染料倒成个抽象图案,结果染出来像块打翻了墨水瓶的抹布。他还不死心,举着布跟导演嘚瑟:“你看这色块分布,像不像行业变革的起伏曲线?”导演憋笑憋得肩膀直抖:“苏导,咱这是生活综艺,不是纪录片研讨会。”
中午在古镇面馆当帮工,苏然负责端面,结果端着两碗面在堂屋转圈,愣是找不到对应桌号。有客人喊他“那个举着面跳华尔兹的”,他一紧张,手一抖,热汤溅在胳膊上,吓得把碗往桌上一墩,面条撒出来半截。他慌忙拿抹布去擦,又把醋瓶碰倒了,酸味儿弥漫开来,客人笑得直拍桌子:“苏导,您这是给面条加戏呢?”
下午的古镇寻宝环节,节目组给了张手绘地图,苏然对着地图研究半天,硬是把东厢房看成西厢房,带着同组嘉宾在巷子里绕了三圈,最后跟着一群游客误打误撞找到线索点。当他举着找到的玉佩欢呼时,才发现玉佩上还挂着个“游客勿动”的牌子,身后的景区管理员正黑着脸盯着他,弹幕瞬间笑疯:“显眼包实锤!寻宝变偷宝可还行?”
傍晚跟古镇老人学唱民谣,苏然记不住词,就自己瞎编:“说行业,道行业,黑幕不如真话烈……”唱得五音不全,还带着浓重的纪录片旁白腔,逗得老人直抹笑出来的眼泪:“你这娃,编得比原词还带劲,就是调跑得能绕古镇三圈。”
录制结束前,节目组让每个人写句感言贴在古镇的留言墙上。别人都写“难忘的旅程”“收获满满”,苏然琢磨半天,写下“原来笨手笨脚的真实,比完美的剧本更让人记得住”。写完回头,发现摄像机正怼着他笑出的鱼尾纹拍,旁边的嘉宾调侃:“苏导,您这是把综艺录成纪录片感悟了?”
离开古镇时,苏然的帆布包鼓鼓囊囊——装着扎染失败的抹布、刻坏的木雕、面馆老板塞的酸梅汤,还有孩子们托老人转交的手绘明信片,上面画着他在综艺里闹笑话的样子,旁边歪歪扭扭写着“苏叔叔好可爱”。
坐上车,他翻出手机刷自己的热搜词条——#苏然把综艺录成纪录片现场# #显眼包苏然的古镇奇遇#,点进去全是网友截的表情包:有他被螃蟹夹手的龇牙咧嘴,有他踩反凉鞋的企鹅步,还有他唱跑调民谣时的认真脸。陆沉发来消息:“听说你现在是中老年妇女新偶像?我妈天天追你综艺,说你比那些小鲜肉实在。”
苏然笑着回了个鬼脸,转头看向窗外。古镇的灯笼次第亮起,暖黄的光透过车窗洒在他脸上,像极了当年直播事故后,粉丝们举着的手电筒光。他突然明白,自己闹的这些笑话,之所以被人记住,不是因为有多滑稽,而是因为在这些笨拙里,大家看到了一个卸下盔甲的普通人——会犯错,会狼狈,却始终带着热气腾腾的真诚。
车开出老远,他还能看见留言墙上自己写的那句话,在灯笼的光里轻轻晃动。就像他现在做的事,或许不够光鲜,不够利落,却在每个普通人的笑声里,悄悄种下了一颗种子——关于真实,关于勇气,也关于,不完美的人生里那些闪闪发光的瞬间。
躺平失败:我在综艺当显眼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