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老太装豆腐乳的坛子摆了满满一墙根,有粗陶的,有玻璃的,还有个掉了底的搪瓷缸,用水泥补了补,照样装得满满当当。见苏然举着摄像机,她故意把最后一坛的泥封抹得歪歪扭扭:“这样才透气,腐乳在里头发酵,能听见冒泡的声儿,像在跟日子说话。”
粉丝里有个学食品专业的姑娘,蹲在坛子前看了半天,突然红了眼眶:“我奶奶以前也这样,说腐乳要有点‘瑕疵’才香,可我总嫌她弄得不干净。现在她走了,我才知道,那些歪歪扭扭的泥封里,全是她舍不得说的疼。”旁边有人递过纸巾,纸巾包装皱巴巴的,却比崭新的更吸眼泪。
正拍着,卖水产的络腮胡大叔拎着只断螯螃蟹挤进来:“苏导,给我这老伙计也拍张!它现在成网红了,好多人来看它,说要学它‘断螯照样横着走’。”螃蟹在盆里张牙舞爪,断螯的地方结了层硬壳,反倒比完整的更显精神,有个小朋友伸手去摸,被它用仅剩的螯轻轻夹了下,不疼,倒像在打招呼。
突然有人喊:“煤球来了!”众人转头看,煤球举着串矿渣手链跑过来,手链上的红绳松了,矿渣晃来晃去,却在夕阳下闪着光。她身后跟着老郑,手里拎着个铁皮盒,盒盖锈得掉了漆,里面装着煤晶碎片:“苏导,粉丝说想看看煤晶的光,我带了点碎的,能照得更远。”
粉丝们立刻围成圈,煤球把煤晶碎片分给大家,有块碎片的棱角划了手,她也不擦,就着血珠在碎片上抹了抹:“这样光更亮,我奶奶说,血里有火,能把石头焐热。”有个戴眼镜的粉丝举着碎片对着夕阳,光斑落在王老太的豆腐乳坛子上,像给坛子盖了层碎金,引得众人一阵欢呼。
陆沉扛着相机在人群里穿梭,镜头扫过:有人举着带疤的番茄当道具,有人捧着豁口的粗瓷碗模仿老茶婆喝茶,还有个穿汉服的姑娘,裙摆勾破了个洞,却特意把破洞对着镜头,说“这是生活给我的绣花”。
傍晚收工时,粉丝们自发帮着收拾摊子,有个姑娘给王老太的豆腐摊搭遮阳棚,竹竿有点短,她就垫了块砖头,棚子歪向一边,却刚好能挡住斜射的夕阳。“这样才好,”王老太摸着棚子笑,“歪的棚子能接住更多风,比直挺挺的更凉快。”
有人提议拍张大合影,大家挤在一起,有人的帽子歪了,有人的鞋带松了,还有人手里举着没吃完的烤红薯,红薯皮掉在地上,沾了点泥,却没人在意。苏然站在最中间,手里捧着王老太刚塞的豆腐乳,坛子的泥封蹭了他一胸口,像沾了朵不会谢的花。
合影时,不知谁喊了句:“茄子——不对,该喊‘豆腐乳’!”众人笑得前仰后合,笑声里混着菜市场的鱼腥、果香和豆腐乳的咸香,像把所有不搭界的滋味揉在一起,酿出了坛名叫“生活”的酒,呛人,却暖心。
粉丝渐渐散去时,有人在留言本上写字,本子的纸页卷了角,墨水也快没了,字写得歪歪扭扭,却看得人眼睛发烫:“以前总嫌日子不够甜,看了苏导的片子才知道,酸的、咸的、带点苦的,掺在一起才够味。”
苏然翻着留言本,突然发现最后一页夹着片干枯的番茄蒂,青中带黄,像片不会落的叶子。他想起便利店老板媳妇说的“七分熟的番茄最有盼头”,原来粉丝们早就懂了——那些带着缺憾的时光,从来都不是瑕疵,而是生活偷偷埋下的种子,等着在某天,长出让人眼眶发热的温柔。
陆沉突然指着远处的夕阳:“你看那云彩,被风吹得破了个洞,漏出来的光像块金布,比完整的晚霞更动人。”苏然举着摄像机对准天空,镜头里,破洞的云彩正慢慢飘,漏下的光落在粉丝们离去的背影上,像给每个人都披了件会发光的衣裳。
“走,”苏然关掉摄像机,拍了拍陆沉的肩膀,“去给王老太的豆腐乳坛盖块布,别让露水打湿了那歪歪扭扭的泥封——它们还得发酵呢,像这些带着缺憾却照样往前的日子,总得慢慢熬,才够香。”
夜色漫进菜市场时,豆腐乳的酱香混着粉丝们留下的烟火气,在空气里慢慢酿着。苏然知道,只要还有人惦记着歪封的腐乳,记挂着断螯的螃蟹,珍藏着带疤的番茄,这些不完美的故事就永远不会落幕。毕竟,那些藏在毛边里的温柔,那些漏在缺憾里的光,才是人间最该被反复诉说的情话啊。
躺平失败:我在综艺当显眼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