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末的时候,苏然去乡下拍晒秋。农户们把玉米串挂在屋檐下,有的绳结松了,棒子垂下来晃悠悠的;红辣椒晒得半干,有的皱成了团,却更显透亮。有个扎羊角辫的小丫头,踮着脚往竹匾里撒稻谷,撒得东一簇西一撮,她娘笑着骂:“傻闺女,撒匀点才晒得透。”小丫头却指着匾里歪歪扭扭的谷堆:“这样像小山坡呀,风来的时候,谷粒能在坡上打滚儿。”
苏然蹲在田埂上拍这画面,陆沉凑过来递了块烤红薯,皮烤焦了个角,甜香却顺着裂口往外冒。“你看那红薯,”陆沉咬了口,烫得直哈气,“焦了的地方最甜。”苏然举着相机笑,镜头里,小丫头的羊角辫歪在一边,竹匾里的稻谷堆成歪歪扭扭的小山,远处玉米串晃出金晃晃的弧线,倒比精心码齐的更有滋味。
回来的路上,路过当初煤球住的矿区,远远看见矿口的坡上多了片新绿。走近了才发现,是煤球种的格桑花,有几株茎杆弯了,花盘却歪着头朝着太阳。煤球不在,只有瘸腿羊拴在石头上,正低头啃着脚边的草,矿渣手链被羊蹭到地上,阳光透过矿渣的碎缝,在草叶上投下星星点点的光斑,像谁撒了把碎钻。
苏然把这画面也收进了镜头。晚上整理素材时,发现手机里存了好多这样的片段:母亲腌菜时坛口没封严,渗出的酱汁在坛沿结了层红晶;父亲编竹筐时多留了个豁口,说是能顺手挂把剪刀;粉丝寄来的旧相册,边角磨得发毛,里面的照片却笑得比谁都亮。
冬天来得突然,第一场雪下得细碎,苏然家阳台的小花池里,韭菜被雪压得弯了腰,却有根新芽从歪扭的池缝里钻出来,顶着点雪粒,绿得扎眼。母亲扒开雪看了看,直乐:“你看这小家伙,偏要从缝里长,倒比别的更结实。”
那天晚上,苏然收到个快递,是那个弱视的小姑娘寄来的。拆开一看,是只新缝的布娃娃,胳膊终于缝正了,可娃娃的嘴角却歪歪扭扭的,像在偷笑。附了张字条,字写得东倒西歪:“苏导,我学会看线了,但我觉得歪嘴的娃娃更可爱,像我弟弟睡觉的样子。”
苏然把布娃娃摆在书桌最显眼的地方,旁边是父亲编的竹筐,筐底的洞漏进点月光,落在布娃娃歪着的嘴角上,竟像撒了层银粉。她忽然明白,那些不完美的缝隙里,藏着的才是日子最生动的模样——像菜市场石板路的缝里长出的草,像书页空白处冒出的画,像每个人心里那点不规整的温柔,不耀眼,却活得热气腾腾,自有光。
窗外的雪还在下,苏然打开电脑,新的短片素材已经攒了不少。她想,下一部该叫什么呢?或许就叫《缝隙里的春天》吧,毕竟那些从缺憾里钻出来的生机,比任何精心雕琢的风景,都更让人心里发暖。
躺平失败:我在综艺当显眼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