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目拍了三个月,没按剧本走,也没设什么挑战环节,就跟着日子慢慢晃。
拍到那个骑旧自行车的老人时,正赶上他孙子满月。老人非要骑车去城郊的老作坊打壶香油,说给孙子抹屁股用,“老法子养人”。车把上的铁皮盒叮当作响,里面装着给作坊师傅带的糖糕,糖霜化了点,黏在盒底,甜香混着车链的机油味,倒成了独一份的气息。
苏然扛着那台快门卡壳的相机跟着,镜头好几次因为颠簸没对上焦,却意外拍下老人爬坡时佝偻的背,和铁皮盒里晃出来的半块糖糕——被风吹得颤巍巍的,像片舍不得掉的夕阳。后期剪辑时,苏然没删那些模糊的帧,就让它们留在画面里,像老人额头没擦净的汗,真实得能摸出温度。
有期拍王老太的豆腐摊,赶上连阴雨,摊位的帆布漏了个洞,雨丝斜斜地飘进来,打在嫩豆腐上,洇出小小的水痕。王老太也不挪,就拿块抹布时不时擦一把,边擦边跟买主唠:“这雨好,豆腐吸了潮气,更嫩。”镜头里,水珠在豆腐上滚来滚去,像给颤巍巍的嫩白缀了串透明的珠子,旁边络腮胡大叔的断螯螃蟹在筐里吐泡泡,溅起的水花和雨丝混在一起,倒比晴天更热闹。
节目播出前,平台方有点担心,怕这种“没爆点”的内容没人看。苏然却把那本磕角的《日子的毛边》寄给了负责人,附了张字条:“您摸摸书页的毛边,就知道大家等的是什么了。”
首播那天,苏然和团队没守在屏幕前,在菜市场摆了张长桌,请了王老太、骑车老人、弱视小姑娘,还有特意从矿区赶来的煤球。煤球把瘸腿羊也带来了,就拴在桌腿边,羊啃着苏然母亲刚蒸的玉米面窝头,渣子掉了一地,矿渣手链在羊脖子上晃,映着路灯,碎光洒了满桌。
有人举着手机看直播,弹幕刷得飞快:
“那台老相机的镜头晃得我想起爷爷拍的家庭录像。”
“王老太漏雨的帆布底下,豆腐看着比米其林甜点香。”
“煤球的羊瘸得真可爱,我家猫少了颗牙,笑起来也这样。”
陆沉举着相机拍大家看直播的样子,镜头扫过小姑娘反胳膊的布娃娃、老人车把上的铁皮盒、煤球手里啃了一半的窝头,最后落在苏然脸上。她正笑着给王老太夹韭菜盒子,盒子边歪歪扭扭的,馅从缝里冒出来,油星溅在她手背上,像颗会跑的星星。
夜里散场时,煤球牵着羊要回矿区,苏然塞给她个新做的布偶,是只断了个耳朵的小狗。“跟你的羊作伴,”苏然说,“断耳朵的听得更清。”煤球咧嘴笑,露出两颗刚换的小虎牙,一高一低的:“我知道,就像我这牙,咬窝头更有劲。”
羊脖子上的矿渣手链晃啊晃,把路灯的光切成一片一片的,铺在回家的路上,像条碎金铺的路。苏然站在路口看着,突然觉得这档节目哪是什么“记录”,分明是让那些藏在日子缝隙里的光,终于有机会串成串,亮给更多人看。
手机响了,是出版社的编辑,说《日子的毛边》加印到第十版了,这次特意让印刷厂把书脊做得糙点,“摸起来更像奶奶的围裙了”。苏然笑着应着,抬头看见父亲编的竹筐挂在墙上,筐底的洞漏进月光,在地上投下细碎的影子,像谁撒了把会发芽的种子。
她知道,这故事还长着呢。毕竟日子的毛边总在长,那些不完美的、晃悠悠的、带着点糙劲儿的光,也会一直亮下去,照亮更多人心里的春天。
躺平失败:我在综艺当显眼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