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晓前的露水打湿了巷口的青石板,苏然踏着微凉的潮气往前走,远远就听见“咔嗒咔嗒”的声响。修自行车的老周蹲在马扎上,正给一辆歪链条的旧单车上油,链条歪得像条打了结的蛇,他却用抹布擦得仔细:“这链条歪得有记性,知道跟着齿轮的脾气走,比新链条耐磨。”
老周的工具箱是个歪盖木箱,锁扣早就锈死,他用根麻绳歪歪扭扭地捆着,“这样才好,着急拿工具时不用找钥匙,一扯就开。”他给车胎打气的气筒杆弯了,压下去时会往左边歪,“歪杆省劲,你看我这老胳膊,压着比直杆轻松多了。”
苏然举着相机,镜头里的歪链条正在齿轮上慢慢转,像条苏醒的蛇在舒展身体。老周的手指关节粗大,却能精准地捏住链条的每一节,“物件跟人一样,得顺着它的性子来,强掰是要断的。”这话让苏然想起父亲编竹筐时总说的“竹篾宁肯弯着也别硬折”,原来万物的“歪”,都是与世界和解的方式。
路过早点铺,蒸笼里的包子个个歪头耷脑,褶子拧得像没梳顺的头发。老板娘用歪嘴瓢往碗里舀豆浆,瓢沿的缺口刚好能刮掉多余的沫子,“这瓢舀豆浆,不多不少刚好一碗,比新瓢懂分寸。”苏然买了个歪包子,咬开时汤汁从歪褶里流出来,烫得他直吸气,却香得眯起眼——这让他想起母亲总说“歪包子馅足”,原来好吃的东西,从不在乎模样周正。
上午去拍编草席的老奶奶,她的草绳总搓得一边粗一边细,编出来的席子纹路歪歪扭扭,像流水的波纹。“这样的席子才透气,”老奶奶用布满老茧的手抚平席面,“草绳歪着搭,缝里能漏风,夏天躺在上面,比光溜溜的凉席舒服。”她的竹梭子断了个角,却飞得比谁都快,“断角梭子钻缝灵,不用特意瞄准,歪着就能穿过去。”
苏然蹲在旁边看,草席在阳光下泛着浅黄,歪纹路里漏下的光斑在老奶奶膝头晃,像只调皮的小猫。她忽然指着席子上的一处歪结:“这结是故意歪的,草席铺久了会松,歪结能拽住两边,不容易散。”苏然凑近看,那歪结果然像只小手,紧紧攥着相邻的草绳,心里忽然一动——原来生活里的“歪”,常常是藏着心机的稳妥。
中午在河边的老茶馆歇脚,茶桌的腿垫着块歪石头,桌子晃悠悠的,老板却说“晃着喝茶才不困,你看那些老茶客,晃着晃着就把瞌睡晃没了”。墙角的老座钟摆歪了,走起来“滴答”声忽快忽慢,“这钟懂时辰,天热就走快点,天冷就走慢点,比电子钟有人情味。”
邻桌的老先生用歪嘴烟斗抽烟,烟嘴歪得刚好贴合嘴角,“这烟斗是我年轻时自己刻的,歪嘴是照着我这歪牙刻的,别人用着硌得慌,我叼着正好。”他吐烟圈时,烟圈歪歪扭扭地飘,“你看这烟圈,歪着才好看,太圆了反倒像假的。”
苏然看着歪烟圈在阳光下散成雾,忽然觉得这些“量身定做”的歪处,藏着最私密的舒适。就像那只歪嘴烟斗,外人看着别扭,却是主人与物件相处多年的默契,比任何精致的工艺品都贴心。
下午去拍做木梳的手艺人,他的刻刀钝了个角,刻出来的梳齿一边长一边短,“这样的梳子梳头不扯头发,长短齿错开,能顺着发丝走。”木梳的柄总刻得歪歪扭扭,“歪柄握着省力,梳头时手腕不用较劲,梳多久都不累。”他的工作台是块歪木板,刨花堆得像座小山,“歪木板好,刨花能顺着斜度滑下去,不用总弯腰收拾。”
苏然把镜头对准正在打磨木梳的手艺人,木屑在歪木板上滑,像群排队搬家的小蚂蚁。手艺人的拇指指甲有点歪,却总能精准地捏住木梳,“这指甲是刻刀磨出来的‘卡尺’,歪着比尺子量得准。”他举起一把歪柄木梳,阳光从梳齿的缝隙漏下来,在墙上投下歪歪扭扭的光条,“你看这光,歪着才像画,太直了反倒死板。”
傍晚回家,父亲正在用歪锯子锯柴火,锯齿歪得像排调皮的牙,“这锯子锯湿柴最好,歪齿能咬住木头,不会打滑。”母亲在院子里晒豆角,用的是歪竹筛,豆角摆得横七竖八,“歪竹筛漏风,晒得快,你看这豆角,歪着摆才晒得匀,堆太紧的地方容易捂黄。”
晚饭的菜里,炒豆角长短不一,母亲却说“长的有嚼头,短的入味,各有各的好”。父亲用歪搪瓷缸喝着酒,说起年轻时用歪犁耕地,“犁歪着走,能顺着地势走,比直犁耕得深,庄稼长得旺。”
苏然看着桌上的饭菜、器物,忽然明白生活的智慧,往往就藏在这些“将就”里——不追求形式上的完美,只在意是否合用、舒服。就像编草席的老奶奶故意留的歪结,做木梳的手艺人刻的长短齿,都是在与生活的磨合中,找到的最妥帖的方式。
夜里剪辑编草席的素材,苏然把老奶奶用断角梭子穿草绳的片段放了很久,连草绳摩擦的“沙沙”声都留着。屏幕上,歪纹路的草席在阳光下泛着暖黄,像块被阳光晒软的金子。桌角的歪苹果滚到了木梳旁,裂纹里的籽已经冒出点白芽,歪歪扭扭地往有光的地方钻,像个好奇的孩子在偷看世界。
手机震了震,是做木梳的手艺人发来的照片。他把苏然拍的歪柄木梳摆在窗台上,旁边放着那只歪苹果,梳齿的影子刚好落在苹果的裂纹上,像给苹果梳了个歪辫子。配文写着:“歪物件凑一起,看着就亲热。”苏然回了张母亲晒的歪竹筛,配文:“歪筛子晒豆角,透着气的香。”
窗外的月光把院子照得像铺了层霜,父亲编的歪鸟笼挂在老槐树上,笼条的影子在地上晃,像幅会动的画。苏然知道,明天还会有新的“歪处”等着他发现——或许是老周修的歪链条单车,或许是编草席的老奶奶新织的歪纹席,或许是做木梳的手艺人刻的歪柄梳。
这些“不完美”的瞬间,像一颗颗散落在日子里的珍珠,看似不起眼,串起来却成了最动人的项链。而他会继续举着相机,把这些藏在歪处、裂处、漏处里的美好,都拍进时光里,因为他懂得,生活的精彩,从不在刻意追求的齐整里,而在那些自然而然的“不规矩”里——像那只歪苹果,带着裂纹,却把阳光和甜,都揣得满满当当,活得热气腾腾。
躺平失败:我在综艺当显眼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