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光漫过窗棂时,苏然发现那只歪苹果的芽顶破了果皮,嫩黄的芽尖歪向有光的方向,像只伸出的小手。他小心翼翼地把苹果移到窗台,那里摆着母亲纳到一半的布鞋,鞋头歪得刚好能给苹果挡住晨风。“这芽歪得有灵性,”母亲揉着面团路过,指尖轻轻碰了碰芽尖,“知道往亮处长,比那些长得周正的苗更有劲儿。”
厨房的面案是歪的,边角被擀面杖磨得凹了块,母亲揉面时总要往凹处推,面团在案上滚出歪歪扭扭的轨迹。“这凹处是‘聚宝盆’,”母亲拍着面团笑,“面里的气都往这儿聚,蒸出来的馒头才暄腾。”她的擀面杖裂了道缝,缝里嵌着经年的面粉,却比新擀面杖更称手,“你爸总说,这擀面杖记着咱家的面香,歪着滚才合心意。”
苏然举着相机,镜头对准面团在歪案上滚动的样子。取景框里,面粉的白雾裹着母亲的手,像在云里揉着团月亮。他忽然想起编竹篮的老匠人,说歪篾条“咬得更紧”,原来这些被岁月磨出的歪处,早成了生活的粘合剂,把日子粘得扎扎实实。
上午去拍箍桶的老师傅,他正给只歪桶底上箍,铁箍在他手里弯出不规则的弧度。“这桶底歪得巧,”老师傅用木槌敲着铁箍,“装水时水面会往一边斜,刚好能看清水位,比直桶底实用。”他的刨子刃有点卷,刨出来的木板一边厚一边薄,“这样的木板拼桶身才不漏水,厚的那边挡水压,薄的那边贴得紧,歪着搭才能严丝合缝。”
墙角堆着些歪木桶,有的桶帮裂了缝,用铜丝歪歪扭扭地缠着。“这些都是‘退役功臣’,”老师傅抚摸着桶帮的裂纹,“那只曾陪我去江边挑水,裂了缝反倒能滤掉泥沙;这只装过米酒,歪口处总凝着酒珠,闻着比密封的坛子香。”他的工具箱是个歪木箱,锁扣锈得打不开,却用麻绳捆得结实,“绳子歪着缠才牢,急着取工具时,一拽就开,比钥匙方便。”
苏然拍下铜丝缠桶的特写,铜绿在木纹里闪着光,像给木桶戴了串翡翠项链。老师傅忽然指着他的相机:“你这镜头盖没了,倒像给相机留了扇窗,能偷偷看世界的真模样。”苏然笑着点头,想起磨刀师傅说的“歪处有真章”,原来每个物件的“不完美”,都是它与世界对话的方式。
中午在老街的馄饨摊歇脚,老板的汤锅是歪沿的,沸腾的汤会顺着沿口溢出来,在灶台上积成小水洼。“这水洼是‘聚宝池’,”老板用歪勺舀馄饨,“汤溢出来的都是精华,混着灶火的香,煮出来的馄饨才有烟火气。”他的馄饨碗缺了个角,盛馄饨时总有只馄饨露半个身子,却引得食客常来,“这碗记着老主顾的口味,缺角处露着的馄饨,刚好是最鲜的那只。”
苏然捧着馄饨碗,缺角处贴着掌心,暖得熨帖。馄饨在碗里歪歪扭扭地漂,像群胖嘟嘟的小月亮。他想起母亲的歪口粥碗,说“凉得快”,原来这些歪物件,早把人的习惯刻进了骨里,像群贴心的老友,不用言语就懂你的喜好。
下午去拍扎扫帚的老两口,他们的扫帚苗总扎得一边密一边疏,扫起地来却格外干净。“密的那边扫墙角,疏的那边扫空处,”老爷子用麻绳捆着扫帚柄,绳结歪得像只蝴蝶,“你看那些长得周正的扫帚,看着精神,扫起地来反倒顾此失彼。”老太太的剪刀刃钝了,剪扫帚苗时总要歪着剪,“这样剪出来的苗茬不扎手,握扫帚时舒服,比新剪刀剪的得劲。”
苏然看着扫帚在老两口手里成形,歪苗密疏有致,像片被风吹过的芦苇。孩子们举着扫帚追逐,扫帚苗在地上拖出歪歪扭扭的痕,像幅会动的画。他想起父亲的歪竹篮,漏出的柿子“透着阳光的香”,原来“不规整”里藏着最朴素的智慧,就像这些歪扫帚,比机器扎的更懂生活的需求。
傍晚回家,父亲正用歪木桶腌咸菜,白菜从桶口的歪处露出小半颗,像张探出头的脸。“漏点空气进来,咸菜不会烂,”父亲往桶里撒盐,指尖沾着盐粒,“你爷爷那辈就用这桶,说歪桶腌出来的菜,带着股倔劲儿,吃着更下饭。”母亲在晒被子,晾衣绳歪了根,被子挂在上面一边高一边低,她却说“这样两面都能晒着太阳,你小时候盖的棉被,总爱往低的那边滚,说那边更暖”。
晚饭时,咸菜盛在歪口碟里,白菜帮子歪歪扭扭地堆着,父亲却吃得香:“你看这菜,歪着长的帮子更脆,比那些包得紧实的好吃。”母亲端来的玉米粥,用那只歪沿汤锅盛着,粥面上浮着层米油,“这锅熬的粥,米油总往歪沿处聚,刮着吃最香,新锅熬不出来这味。”
苏然望着桌上的歪木桶、歪碟子、歪汤锅,忽然觉得它们像群围坐的老友,各自带着岁月的刻痕,却相处得热热闹闹。他想起箍桶老师傅说的“歪着搭才严丝合缝”,原来生活从不是靠规整撑起来的,而是这些互相迁就的歪处,把日子拼得圆圆满满。
夜里剪辑箍桶的素材,苏然把老师傅歪着刨木板的片段放了很久,连木槌敲铁箍的“叮当”声都留着。屏幕上,歪木桶在灯光下泛着暖黄,像位揣着故事的老人。桌角的歪苹果芽又长高了些,这次歪向了窗台的布鞋,仿佛在和鞋头的歪处说悄悄话。
手机震了震,是大学生发来的照片。她的毕业照里,同学们举着歪歪扭扭的字牌,上面写着“不完美才是真生活”,字牌的支架是用歪竹片做的,被风吹得轻轻晃。配文写着:“就像苏老师拍的歪苹果,带着裂纹,却把阳光揣得满满当当。”
苏然对着照片笑,指尖划过那些歪歪扭扭的字迹、竹片、笑脸,突然觉得这些“不完美”的背后,藏着最动人的认真——箍桶师傅弯铁箍的耐心,扎扫帚老两口捆绳结的细心,母亲揉面团时歪着推的贴心,还有大学生字牌里的真心。
窗外的月光淌进屋里,给歪苹果、旧相机、缺角碗都镀上了银。苏然拿起相机,对着这堆“歪物件”按下快门。取景框里,它们挤在一起,像群互相依偎的老友,在月光里笑得暖融融的。
他知道,明天还会有新的歪处等着他——或许是箍桶师傅新敲的铁箍,或许是扎扫帚老两口新捆的绳结,或许是母亲揉面时在歪案上滚出的新轨迹。这些不完美的瞬间,会像酒曲一样,在时光里慢慢发酵,酿出日子最醇厚的香。而他会一直举着相机,把这些藏在歪处的暖,都拍进时光里,因为生活的好,本就不在齐整里,而在这些歪歪扭扭的舒服里,甜得扎实,暖得妥帖。
躺平失败:我在综艺当显眼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