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春时,埋在土里的歪苹果核真的发了芽。嫩黄的芽尖不像去年那株往光里钻,反倒先往墙角歪了寸许,像在试探着避开砖缝的硬土。苏然给它换了个宽口陶盆,盆是景德镇陶艺人寄来的新品,盆底故意留了道歪缝,“漏水才养根”,附的纸条上这么写。
老街新开了家“歪物件杂货铺”,老板是那个学箍桶的小姑娘。铺子门是歪的,挂着扎扫帚老两口编的歪招牌,里面摆着小陈的铜补丁茶具、小林的歪榫卯书架,连算账的算盘都是歪的,算珠一边密一边疏,“这样拨着快”,小姑娘敲着算盘笑。
苏然去拍杂货铺开业,镜头里,穿汉服的姑娘捧着歪口陶碗选茶,戴眼镜的男生对着歪木桶研究水位,小姑娘用歪勺给客人舀试喝的米酒,酒液顺着歪勺流进歪口杯,香气比直杯里的浓三分。
老木匠的工棚来了位特殊的学徒——个坐着轮椅的小伙子。他学做歪木盒时,总因手臂使不上劲,让榫头歪得离谱。老木匠却夸:“歪得好,这样的木盒放轮椅扶手边,刚好卡住,掉不了。”后来小伙子做的歪木盒,成了病友圈的抢手货。
母亲把歪苹果的果干装进父亲编的歪竹篮,挂在厨房的歪钉子上。竹篮的歪处卡着篮沿,晃都晃不动。“你爸编这篮时,特意留了个歪篾条,”母亲指着卡篮沿的地方,“说装果干重,歪处能吃力。”
苏然收到大学的邀请,去讲“生活中的不完美美学”。他带的教具不是幻灯片,而是那把裂了缝的擀面杖、铜丝缠着的歪木桶、缺角的馄饨碗。讲到歪榫卯时,他让学生们试着用歪手指搭积木,“看,歪着搭的塔,比直着搭的抗晃”。
暴雨天,老街的排水口堵了。大家用箍桶师傅的歪木桶舀水,桶底的歪处让水流得又快又稳;用扎扫帚的歪篾条通下水道,歪篾条比直铁丝更容易勾出杂物;连小陈的铜补丁茶壶,都被用来给抢险的人递热水,歪嘴刚好能避开淋雨的脸。
雨停后,苏然拍歪木桶放在积水里的样子。水面在桶里斜出的弧度,映着天边的彩虹,像把彩虹装进了桶里。箍桶师傅笑着说:“你看,歪桶不仅能装水,还能装彩虹。”
那株新的歪苹果苗,抽出的枝条开始往杂货铺的方向歪。苏然发现,杂货铺的窗台上,小姑娘总放着碗清水,水汽顺着风飘过来,刚好能润到苗根。“它在跟杂货铺打招呼呢,”母亲看着苗枝,“知道那里有懂它的人。”
纪录片《歪处生暖》获了奖。苏然去领奖时,穿的衣服袖口有点歪——是母亲特意缝的,“歪袖口不勒手腕,举相机舒服”。他在领奖台上说:“这些奖项该给那些歪物件,它们教会我们,日子不用端着过,歪着点,更自在。”
领奖回来,杂货铺的小姑娘送他个新做的歪木牌,上面刻着“歪处有光”。木牌的歪角刚好能插进窗台的砖缝,阳光照过来,字影歪歪地投在歪苹果苗上,像给苗叶镀了层金。
入秋时,新的歪苹果苗也结了果,比去年的更小,歪得更厉害,却挂在枝头不肯掉。苏然知道,这又是一个新的“歪故事”的开始,就像老街的日子,永远有新的褶皱,等着被时光熨成暖。
躺平失败:我在综艺当显眼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