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结的歪苹果熟了的时候,杂货铺的小姑娘做了罐苹果酱。她用的是苏然家的歪沿锅,熬酱时,酱汁顺着歪沿慢慢咕嘟,溅出的油星在灶台上积成小小的金斑。装酱的瓶子是陶艺人新烧的歪口瓶,瓶口的歪处刚好能卡住木勺,挖酱时不用拧盖子,方便得很。
“这酱比超市买的稠,”小姑娘给苏然送了一小瓶,瓶身上贴着歪歪扭扭的标签,画着个歪苹果,“歪沿锅熬东西,水分蒸发得匀,酱才挂勺。”苏然打开瓶盖,香气混着陶土的腥甜涌出来,像把整个秋天的暖都装进了瓶里。
老木匠的工棚添了台新机器,却总被闲置着。小伙子用轮椅推着老木匠,两人还是爱用那套歪凿子、歪刨子。“机器做的榫头,直是直,却没手温,”老木匠摸着新做的歪木盒,盒里垫着扎扫帚老太太编的歪篾垫,“你看这木盒,歪处能卡住篾垫,篾垫的歪处能护住里面的物件,这才是互相疼惜。”
苏然去拍他们时,正赶上小伙子的母亲来送午饭。饭盒是歪口的,菜在里面歪歪地堆着,肉总往歪处滑,却刚好被青菜接住。“这样他吃的时候,每口都有菜有肉,”母亲笑着说,“以前用直口饭盒,肉总沉底,他总忘吃。”
大学的课成了常设课,苏然每次去,都带着不同的“歪物件”。这次是那只铜丝缠着的歪木桶,他让学生们轮流提着桶去打水,“感受歪底如何让桶身更稳”;下次是母亲纳到一半的布鞋,鞋头的歪处被学生们的手指摸得发亮,“看,这歪处刚好能护住脚趾,比样板鞋更合脚”。
有个学生做了篇论文,题目叫《歪结构的力学奇迹》,里面分析了歪榫卯的承重原理、歪木桶的平衡技巧、歪扫帚的清扫效率。答辩时,他没用PPT,而是带了个用歪筷子搭的桥,“这桥能承受三个苹果的重量,比直筷子搭的更结实”。
冬天第一场雪落得特别大,老街的电线被压弯了,歪歪地悬在半空。电力工人抢修时,用的是小陈设计的歪口工具箱——工具箱的歪处能卡在电杆上,不用手拎着,取工具时一拽就开。“这箱子比标准工具箱好用,”工人擦着汗,“歪处像长了只手,能自己抓牢。”
苏然拍雪地里的歪电线,镜头里,电线的弧线和远处歪桃树的枝丫、屋顶的歪烟囱连成一片,像大地呼出的白气,在天空画出温柔的褶皱。杂货铺的暖光从歪门里漏出来,映着雪地上歪歪扭扭的脚印,有老木匠的、扎扫帚老两口的、小姑娘的,像串起来的省略号,等着续写新的故事。
那株新的歪苹果苗,枝条已经够到杂货铺的窗台了。小姑娘在窗台上摆了个歪陶盆,里面种着薄荷,薄荷的香气混着苹果苗的气息,在风里缠成一团。“等明年结果,我就用它做苹果薄荷酱,”小姑娘对着苗枝笑,“让酱里也带着歪处的香。”
苏然把相机里的照片导进电脑,最新的文件夹叫“歪处的牵连”。里面有歪木盒与歪篾垫的依偎,有歪口瓶与木勺的相守,有歪电线与歪树枝的呼应,还有那株苹果苗,枝条歪向杂货铺的样子,像在伸长手臂,与懂它的人握手。
他知道,这些牵连永远不会断。就像老匠人传给年轻人的手艺,歪物件带着的生活温度,还有那些藏在不完美里的认真与疼惜,会顺着时光的纹路,一直长下去,长出更多歪歪扭扭的暖,把日子粘得扎扎实实,甜得妥帖安稳。
躺平失败:我在综艺当显眼包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