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参加高考的职工子弟来请教庄超英学习的事情,最后还是让大人们自己解决了。
桑榆无所谓,只要不打扰到她和筱婷就行。
庄图南不用桑榆操心,庄超英想让庄图南考苏州的重点中学一中呢。
所以,庄图南的学习可是庄超英更重视的事情。
桑榆现在的烦恼是,自从如选上了少年宫后,她都不能肆意撒欢的在巷子里疯玩了。
唉,除了周日要去少年宫学习,每逢周二和周四,桑榆放学了还要去那个阮老师家学声乐。
别问阮老师为啥这么上心桑榆,问就是桑榆时不可多见的具有音乐天赋的天才。
阮老师给黄玲说,若是桑榆学的快,学的好,她想带着桑榆去参加歌唱的比赛。
黄玲有点懵,以为是区域的,能想到最大的范围就是苏州市了。
阮老师柔声笑笑,说只要桑榆努力学习,还能登上更大的舞台。
比如全国的歌唱比赛。
黄玲都惊了,实在无法想象,全国的歌唱比赛,那得是多厉害啊。
回家后,黄玲和庄超英也说起了阮老师讲的关于桑榆参加比赛的事情,庄超英也是激动,激励着桑榆一定要好好学。
桑榆不想说话,她现在天天被大人们鼓励着打鸡血,都真的快成鸡娃了。
桑榆想念以前懒懒散散的快乐舒心日子......
关于送桑榆去学习音乐这件事,周二是由黄玲接送的;周四是庄超英。
而每周日的下午,则是由林无锋骑车带着三孩子去少年宫的。
三孩子自然是林栋哲,桑榆和庄筱婷。
林栋哲和桑榆斜做车梁上,庄筱婷端端正正的坐在车后坐上。
林栋哲就是个皮猴,跟屁股上长了疥疮一样,老是扭来扭去的。
桑榆要不是不想挤着庄筱婷,她才不要和林栋哲挤一块呢。
不过桑榆也不惯着林栋哲,他要是动,桑榆就摸着林栋哲的腰间肉掐一下。
桑榆掌握着力道,掐的不是很疼。但林栋哲还是吱哇乱叫的,桑榆就恐吓林栋哲,再乱动她就不跟他一起去少年宫了。
林栋哲瘪着嘴,伸手抱紧小鱼,也不敢乱动了。
桑榆叹气,没办法,黄玲为了能再周二送桑榆去学习,把周二的工作时间错开换到了周末。
庄超英呢,正好趁着周末能给那些快要高考的学生讲课。
所以,庄家没有大人能在周末送桑榆和筱婷去少年宫学习。
但是林家有大人,也有时间。
得亏是孩子们都小,林武峰骑着一辆自行车带着三个孩子,照样骑的稳稳当当。
桑榆为了筱婷不受罪,自己就受点苦。跟着林栋哲一起坐在车梁上。
桑榆扶着车把坐在车梁的前面,林栋哲抱着桑榆坐车梁的后面,背靠在他爸的怀里。
桑榆不想让林栋哲抱着她,实在是林栋哲手劲没轻没重的,都不是抱了,都快勒死她了。
桑榆让林栋哲抓着她的衣服,好家伙,这次又是衣领子快勒死桑榆了。
桑榆又让林栋哲坐前面,她坐后面。
好嘛,一路上林栋哲都不停的乱动,总要扭过头看看桑榆还在不在。
桑榆要不是碍着林叔叔在,她都要拍林栋哲的脑瓜子了。
能不能安分点,能不能安分点!
她不在车上在哪?在你林栋哲的头顶着飘着吗?
气死了,可是对方是个小孩儿。
桑榆不能打,不能骂,只能微笑着威胁:“林栋哲,你要是再乱动,我就不和你一起去少年宫了。”
林栋哲乖巧,林栋哲听话的一动不动了。
小巷附近出了个半公开半地下的书摊,新出了《西游记》和《演义》的连环画,一分或者两分钱能看一整本。
林栋哲最爱连环画了,经常跑去书摊上看。
偶尔庄筱婷也会去,桑榆不去学习的时候就想在家懒洋洋的躺着发呆。但是庄筱婷一个人不好意思去,就想让桑榆陪着一起去书摊。
桑榆对庄筱婷一向都是宠溺的没有原则,基本都是筱婷说啥,桑榆绝对的执行。
这让独生子的林栋哲羡慕的嫉妒,回去就跟他妈宋莹哭闹着说宋莹说话不算话,之前都说了把小鱼带回家里给他做妹妹的。
作为当事人的桑榆表示:我去你的吧!
我当你哥还差不多!
反正之前林栋哲也不是没给桑榆叫过哥,虽然是二的。
时间过得真快啊,冬去春又来。
江南的春天,赋满诗意。
姑苏杨柳青青,寒山樱花簇簇。
杏花春雨,飞燕呢喃。
谁不道一声,江南美。
桑榆拜师了,拜了阮老师的父亲阮先生,苏州的评弹的大师,现在称呼为艺术家。
桑榆跟着阮老师学了半年之久,也真的去参加了市里的歌唱比赛。
桑榆这一世多亏了有了个好嗓子,童声的天籁之音,在大人们听来就像是在净化心灵。
所以,桑榆在唱歌比赛上,很吃香,每次都是第一,还是名副其实的第一。
桑榆喜欢跟着阮老师参加比赛,因为比赛获奖了真的有奖金拿。
哎呦喂,这年头,赚钱说容易也容易,说难也很难。
但是对于小孩子来说,超过一毛的都是巨额。
可桑榆每次参加比赛获得的奖金,有时候比的上黄玲几个月的薪资。
桑榆对奖金的钱不是很在乎,反正她以后会赚更多的钱。
比赛获得的奖金,阮老师一份不要都给了桑榆,桑榆拿了一两块,剩下的都给黄玲。
黄玲受宠若惊,又惊又喜,又自豪,又骄傲。没想到家里赚钱最多的竟然是小女儿。
哎呀,看着这么多的比赛奖杯,黄玲乐的嘴都没合上过,逢人夸起来,就谦虚的说只怪家里地方小,这么多的奖杯,都快放不下了。
黄玲单独的把桑榆的奖金都给存起来了,和庄超英说了,这钱是桑榆得奖挣回来的,那么就是用,也得用在桑榆的身上。
庄超英对桑榆的优秀也是高兴,听了黄玲的话,也没有意见。家里大人们都能赚钱,花孩子的钱,就有点没尊严了。
庄超英最是看重自己的脸面和尊严了。
桑榆却是知道钱这玩意,随着时间的流逝,它会贬值啊。所以直接跟黄玲说,奖金该花就花,别存着,时间长了,就不值钱了。
这话让林栋哲听了,很疑惑,追问桑榆为啥不值钱。
桑榆很难跟林栋哲解释清楚经济学的原理,就直接说花就完事了。
林栋哲在钱这方面,脑子是非常灵活的。桑榆解释不清楚,他就自己去调查。还真是给他查出来了点东西,以物价的对比来看,原来钱在生活中真的不知不觉的就不值钱了呢。
桑榆在唱歌的天赋让阮老师很是欣赏和惜才,桑榆在阮老师家学习的时间长了以后,对阮老师的家庭状况也有了更多的了解。
阮老师也算是出身艺术世家了,阮老师的父亲阮先生是家传的评弹学艺,旧社会地位地下,但是新社会人人平等了。
阮老师也是天赋型选手,一辈子啊,就专精了评弹一门艺术,可以说是在现在的时间里,阮老师可堪称为大师级的。
苏州嘛,老一辈的苏州人对苏州评弹的尤为喜爱。
苏州话唱着苏州的曲,这才是姑苏的味道。
桑榆拜阮先生为师是偶然的,她不清楚阮先生对她了解不,反正桑榆在阮老师家学了了半年之久,见过阮老先生的次数寥寥可数的。
也就是有一天,碰巧了,阮老先生正好在女儿家。听到桑榆在唱歌,被干净透亮的童声所吸引,就寻着声音去看看是哪家的孩子在唱歌。
阮老先生见桑榆的第一面,是在楼上看着院子里的桑榆。
可桑榆背对着老先生,她可没见到老先生。
桑榆第一次见到老先生,是疑惑阮老师家的三弦音从哪发出来的。好奇的桑榆直接问了阮老师,阮老师笑笑,暂停了教学,带着桑榆去见了阮老先生。
桑榆第一次直观的面对老先生弹唱苏州的评弹,简直是惊为天人。
哎呦,扑面而来的说不清的富有年代感的韵味,惊艳无比!
桑榆听得入迷了,一曲罢了还是沉浸其中,回味无穷。
“想学吗?”
老先生满目慈蔼,看着桑榆,温声问话。
桑榆缓缓回神,抬头看向老先生,咧嘴一笑,狠狠点头:“想学!”
桑榆拜了阮老先生做了关门弟子,老先生用的三弦,桑榆学的琵琶。评弹词,老先生亲自教导,一字一句的念唱。
幸好,桑榆的记忆力好,基本上一两遍后就能完全记住词。
阮老师教的乐理和歌唱,桑榆也得学。
以前,阮老师是桑榆的老师,现在拜了阮老先生为师,桑榆也能称得上是阮老师的小师妹了!
嘻嘻,阮老先生门下,同门的师兄师姐还有不少呢。都在文曲界内都有不错的发展前途。
阮老师没有继承阮老先生的衣钵,她早年受过西方专业音乐教育,对音乐有自己的偏爱和坚持。
桑榆跟着阮老先生学评弹的琵琶都是用的阮老师以前用的,阮老师也惊叹与桑榆对音乐上的天赋,简直是让人嫉妒。
桑榆虽然是小孩子,但是弹起琵琶来也比同龄的好多孩子更有力量感,还赋有感情。
阮老师感叹,桑榆啊,天生的就该是吃艺术这碗饭的。
桑榆却不这么想,她的人生目标已经有了,可不是走艺术家这条路的。
桑榆学评弹的想法也很纯粹,一是遇到这么好的师父,她不答应学习简直是吃大亏啊。
二来像是苏州评弹这种地方特色的文化艺术,桑榆很愿意去接触和学习的。
说不定哪个世界里,她就能用的到了呢!
综影视:我挖墙脚的那些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