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看着众人就发现不对了。
这《琅琊榜》里那个薄情寡义的梁帝听着怎么那么熟悉。
同样的身为皇子不受宠,在皇位争夺中不占优势。
同样有两个好兄弟,帮他在军事上占据了优势,为他协调各方势力,为他登基提供了有力的政治保障。
同样的兄弟结义夺得天下之后,为帝者猜忌忌惮之心渐起,最终一人被判谋逆,满门被灭,一人隐退,却非重大时节,再不入皇城。
同样的把身边人都当成棋子,利用亲子谋害结义兄弟,治国期间,更是毫无政绩可言。
同样的说自己是受了小人的蒙蔽,宁愿骗人骗自己,也不敢承认不敢面对,迷失在皇权和欲望中。
最后被揭穿后,最后说道:“并非朕生来无情。只要坐在这把龙椅上人,自然是会变的。你记着,无论景琰现在什么样,等他坐上了这个位子,他也会变的。”
这不就是妥妥的太安帝本帝吗?
反应过来的众人只觉得手里的书都仿佛烫手起来了,但有觉得不就是一话本吧,太安帝不至于那么小心眼地上纲上线吧。
是吧是吧,心里安慰自己后接着又津津有味的读起来。
外行看热闹,内行看门道。有江湖人私下分析着。
“梁帝”的能力不在治国,不在平天下,也不在御下,而是玩弄权术。靠玩弄权术当上皇帝,又靠玩弄权术给自己的皇位加上重重保险杠。
而“梁帝”不肯认错,是因为他觉得认错就代表他的帝王威严受到了挑战,认错了他以后就不能再理直气壮趾高气昂高高在上指挥所有人,他认为别人敬他怕他只是因为他的帝位,他把帝位看的高于一切,
他的眼里也只剩下帝位,他的所作所为都是围绕巩固他的帝位而努力,除此之外估计也别无其它政绩,
所以,他敢认错吗?
他自知一旦承认了他就一无所有了,只能退位。
就像书里私炮房一案,梁帝骂誉王玩弄手段,欺君瞒上,誉王说自己只为自保,又表达了一下自己对皇帝的敬畏之心,梁帝就松口了,不再追究他的过错,从头到尾没提一句那无辜的69条人命,他根本也毫不在意,他在意的是自己不能被藐视的皇威。
在他心里,皇位大于天,大于子民,大于亲情,大于友情,大于德行,为了皇位他可以做任何事。
所以七万赤焰军,大梁的精锐,被他狠心屠戮,可见他心中既无百姓,也无国家未来。一旦他国进犯,大梁危在旦夕。
而北离也是如此。
因为杀了叶羽全家,叶羽为了家国大义,有造反之力却无造反之心,全家被杀。百里洛陈与太安帝离心,如今皇子争权,缺少将帅,周围小国虎视眈眈。
最后不由得感叹一声,难道一个人一旦成了帝王,坐在那个至尊之位上,执掌天下,手握生杀大权,为了一个“罪在将来”的名头,就可以将出生入死的兄弟赶尽杀绝。
这样的故事重复了一朝又一朝,似乎只要坐上了帝王位,一切就开始改变了。
综:路人甲她横空出世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