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夷出山之后开始了忙忙碌碌的生活,而林清欢则在把李相夷帮忙改过的剑法招式全部学熟练之后决定出去走走,毕竟闭门造车不可取,即使再好的武功再好的招式也没用,总要实践出真知的。
顺便微服私访一下自己的产业。
林清欢的大方放手,多数人的智慧荟聚,多年的深耕发展,林清欢的产业庞大到很多人难以想象。
胭脂水粉,金银首饰,绫罗绸缎衣裙,酒馆茶楼客栈,以及最为重要的书院。这些压根都是八竿子打不着的细散商户,无一精专,遍地开花,没人想过这些是同一个人的产业。
也好在林清欢足够低调,不然早就在萌芽时候就被打压了。
那么多产业中,林清欢最在意的是书院。书院中的第一批学生是林清欢所在的青山村的孩子,老师也是当初教林清欢的那些人组成的草台班子。
林清欢见世道艰难,百姓困苦,刚好自己因为站在巨人的肩上还得天眷顾赚了些钱,就让人开了这个书香名苑,无论男女,十五岁以内都能进来学着认字和技能。
但这书院中只教基础,学字是基础,自己选择学一门技术也只教基础,剩下的林清欢找了书放书院的书阁里,大家自己去学自己去看自己去摸索,各自为师,互相探讨各人理解。
因为请的先生都是名不经传的人,所以收的束脩也很低,低到普通百姓也能把孩子送进来学。
因为这书院成分过于复杂,看起来又实在没有前途,所以开始的时候其他书院倒都没有打压,只旁观着看笑话。
但等第一批学生学出来之后,有的留在学院当先生,有的去参加科举,大部分人学成之后进入了林清欢的各个商铺工作。
学生散开之后书院就慢慢出名了,人人皆知这是有好人在做好事,开书院只为教化百姓,很多真正有学识有能力有情怀的人开始到书院坐镇,书院也开始盈利。不过林清欢不缺这点钱,取之于民,用之于民,书院所得收益都让他们拿去优化书院设施和开分院,渐渐形成了良性循环。
朝中高官也不乏寒门之人,清流之辈,忆起自己当初求学艰难,对此书院非常有好感,自动当了书院的靠山,倒是让书院发展的更加顺利了。
而且不止朝中,江湖侠士也有自己的孩子,他们也对这书院颇有好感,有不少人来应了书院护卫或者武先生的职位。
林清欢10岁从青山村进入青山镇生活,用两年时间开了书院,到如今已经过去八年之久,八年的发展,书院已经遍地开花,到了连皇权都不可无原由撼动的程度。
很多朝中清官重臣告老还乡之后选择到书院当一普通先生,也有很多江湖隐士之人到书院教人习武。
综合考虑之后,林清欢出山第一站就是书院。
林清欢在快马扬帆的鲜衣怒马畅意江湖和架着清莲楼不急不缓享受江湖之间选择了后者。
她如今不过二十,正好少年时,按理来说应该更喜欢鲜衣怒马做女侠,可是偏偏她更重享受,她的腿也受不了长时间骑马,还是坐车好一些。
(设定:如今的林清欢20,李相夷22)
综莲花楼:清欢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