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圣门学宫的学子每日除了刻苦学习就是吃饭睡觉。
为了避免枯燥的学习让才子们变为书呆子,学宫每一个月都会举办一次辩论大会,对猫国国政以及天下大事进行自由谈论。
学宫内的学子们也是对儒家、法家、道家、墨家、阴阳家、名家、杂家、农家、小说家、纵横家、兵家、医家等诸子百家进行研读专攻。
……
碧空如洗,蓝天白云,一片澄澈的天空透露着无限的宁静与美好。
猫国国都汉王城外十里的圣门学宫,占地8000亩,学宫内共有数百间独立住房,还有酒馆、书馆、议论殿等。
书馆内珍藏了各国的名著以及诸子百家的典籍。
学宫内还修建了练武所需的校场以及马场,整座圣门学宫建造的是气势磅礴。
又是一个月一次的辩论,近三百名学子先后走进学宫大殿,不仅如此,这次的辩论还有不少大臣也选择参与其中。
他们进入大殿后寻找合适的位置坐下。
待众人就坐后,猫帝武武猫与丞相策策猫这才姗姗来迟。
武武猫与策策猫坐在首位面向众人。
在武武猫与策策猫的面前分别是明明猫与星星猫。
策策猫作为学宫之长负责主持学子们之间的辩论。
武武猫作为一国之君则静心聆听学子们之间的辩论。
待众人均已到齐之后,武武猫示意道:“可以开始了。”
策策猫起身向武武猫施礼,而后对着大殿内的众学子们大声说:“诸位圣门学宫的学子,今日是圣门学宫第六次辩论,学无止境,士无贵贱,大家均可以自由发言,提问辩论,今日辩论之主题,天下大争之世之根源。”
星星猫率先起身道:“在下星星猫,师承承神灵猫,专攻法家法治学派,依在下来看,当今天下大争之世之根源,皆因各国争利,人性本恶!”
“说得好。”
“简直是说的太对了!”
“神灵猫的弟子果然厉害!”
“星星猫不愧是神灵猫的弟子,能一针见血。”
……
不少学子对星星猫的说法十分的认同,并进行吹捧。
然而儒家学派的学子们则纷纷反驳星星猫,因为他们儒家所主张的是人性本善,法家苛政猛于虎,何足道哉。
星星猫对儒家学子进行痛击:“治国之道不在空谈而在力行,谁能融入大争之世使得富国强兵才是正道,否则就是夸夸其谈贻误国政,必将会被大争之世所遗弃。”
星星猫的这一番话说的不少儒家学子都无言以对。
但他们仍不死心,继续反驳星星猫,说人性本善,自有法墨兵三家而沦丧不亦悲乎,至于星星猫所言的人性本恶,完全是在强词夺理。
“恶,乃人之本性。”星星猫继续高谈阔论道:“因为人性有恶才有了法度,因为天下之人生而好利,这才有了财货土地之争夺,因为人生而有贪欲,所以才有盗贼暴力与杀戮,因为人生而有奢望,所以才有声色犬马,正因人性之恶,所以必须以律法来惩处而后正,以法而治防范恶欲邪淫的滋生,以法治来疏导人性,人性才能向善有序,你们儒家学子空谈人性本善,却将治国之功归咎于人性之善上,而又将乱世罪孽归咎于法兵墨三家的身上,无非是要借此故意抹黑兵法墨三家,此乃纵容人性恶行蒙蔽无知幼童,这才是真真正正的大伪之言,尽显你们儒家学派的虚伪。”
“此言大谬!”明明猫起身反驳道:“你所言尽是强词夺理的狗屁言论。”
星星猫冷笑道:“辩论应当要有理有据,你直接上升至人身攻击可不好,敢问你出自何家何派?”
“在下儒家学派学子,明明猫。”
“你说我是在强词夺理有何凭据?”
星星猫完全没有将明明猫放在眼里,他倚仗自己是神灵猫的弟子,丝毫无差别攻击整个儒家学派的学子。
毕竟当初进入学宫的时候他的成绩是第二名,在他的眼里,成绩不如他的根本不配与他辩论。
明明猫信誓旦旦的指出:“你强词夺理主要有三。”
“在下愿闻其详。”
明明猫逐一列举道:“你所说人性本恶实乃对儒家学派的断章取义不能一概而论,此乃其一;你所言人性本恶,那么你对人的定义又是什么?此乃其二;你说儒家学派尽是虚伪,所例举的证据尽是断章取义,此乃其三;你该不会只是看了几页论语就在这里妄言儒家学派尽是虚伪吧?”
“哈哈哈哈……学子们一时间哄堂大笑。
星星猫的脸上已经有些挂不住了,要说整个学宫能压他一头就是这个明明猫了,因为明明猫的成绩跟他是不分伯仲的,按理来说他才是第一名,结果没想到成为了第二,这也使得他心中对明明猫十分不服气。
他开口为自己辩解道:“人的定义难道还需要我说明吗?另外,你不是我,你又是怎么知道我只是看了几页论语就在这里妄言儒家学派?”
明明猫斩钉截铁的说道:“正是因为我不是你,我才知道你并没有没有完整认真的研究过儒家典籍,所以才在这里断章取义妄加评论;你只说人性本恶,但对人这个定义却闭口不谈。”
“这有什么不能谈的?”星星猫不屑一顾,冷笑道:“人者,由父母所生,生长于天地之间,拥有语言与思维,拥有社会组织及自我意识,但我不知道这与你所说的有何关联?”
“当然有关联。因为你所说对人的定义与我儒家学派所对人的定义完全不同,你若是认真的研究过儒家典籍就应该知道。”
“愿闻其详。”
明明猫开始了自己的辩论:“我儒家学派虽主张人性本善,但对人的定义完全不一样。
孟子曰:人皆有不忍人之心。
先王有不忍人之心,斯有不忍之政矣。
以不忍人之心,行不忍人之政,治天下可运之掌上。
所以谓人皆有不忍人之心者,今人乍见孺子将入于井,皆有怵惕恻隐之心,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非恶其声而然也。
由是观之,无恻隐之心,非人也;无羞恶之心,非人也;无辞让之心,非人也;无是非之心,非人也。
恻隐之心,仁之端也;羞恶之心,义之端也;辞让之心,礼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
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
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谓其君不能者,贼其君者也。
凡有四端于我者,知皆扩而充之矣,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
苟能充之,足以保四海;苟不充之,不足以事父母。
福五鼠之天猫帝国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