璟岚一行自岳阳返金陵,行至荆楚之地,忽遇北风卷地,天穹铅云低垂。侍从添衣加炭之际,影九掀帘惊呼:“殿下,落雪了!”
璟岚抬眼望去,见细雪初霰,飘若飞絮,倏尔笑道:“金陵雪薄,落地即化,何曾见过‘千山鸟飞绝’之景?改道恩施——听闻峡谷雪深没膝,冰瀑悬川,正可一观。”
影三蹙眉:“恩施山道险峻,雪天恐难行……”
影六已掏出一囊椒盐炙肉:“无妨,属下早备了土家烧刀子,踏雪正宜暖身!”
入恩施地界,雪势愈盛。但见:
绝壁垂冰:崖壁千仞,冰凌倒悬如剑,日光映照,寒芒凛凛。
雾凇迷径:古木凝霜,琼枝玉叶,风过时簌簌坠雪,恍若仙人撒盐。
雪掩土楼:深谷中偶见吊脚楼,瓦上积雪尺余,炊烟袅袅透窗而出,竟似水墨晕染。
影九忽指峡谷深处:“王爷您看!”——原是一道飞瀑冻作冰帘,晶莹剔透,内里犹见流水暗涌,如龙蛰伏。土人称为“冰魄龙吟”,传说是山神冬眠时的吐息所化。
璟岚素手接雪,惊叹:“这雪粒竟有棱角!”影六大笑:“此乃‘霰雪’,金陵少见。恩施地势高,雪落不化,积得比人还深!”
忽闻铃铛清响,一老猎户牵驯鹿踏雪而来,鹿角挂满冰晶。猎户道:“贵人可要坐雪橇?这鹿识得路,能带你们去看‘雪蘑菇’。”
原是溪畔巨石被雪包裹,圆润如菌盖,下有冰柱支撑,恰似白玉雕成的蘑菇林。璟岚童心大起,竟学土家孩童在雪中打滚,貂裘沾满琼屑亦不顾。
夜宿山家,火塘毕剥作响。土家阿婆奉上苞谷酒、熏鹿肉,说起一桩奇事:
“去年大雪封山时,有采药人见峡谷金光浮动,近看竟是冰层下封着一株千年灵芝,通体如琥珀——可惜春来雪消,再寻不得了。”
影三沉吟:“莫非是《本草拾遗》所载‘冰髓芝’?”
璟岚却笑:“既无缘得见,不如赏眼前雪。”推窗望去,月色浸雪野,天地澄澈如琉璃世界。
离山时,影九将一囊雪装入青瓷瓮:“带回金陵埋入梅树下,也算留个念想。”猎户相赠驯鹿额前冰晶一枚,言可镇暑热。
璟岚握晶临风,忽道:“《楚辞》有‘霰雪纷其无垠’,从前只当夸张,今日方知世间真有此景。”
回望雪山苍茫,又叹:
“江南雪软,易化;塞北雪硬,刺骨。唯这鄂西雪,柔能没膝,刚可塑冰,倒像……”
影六插嘴:“像王爷——瞧着温润,实则骨子里执拗得很!”众人笑闹间,惊起松梢雪浪纷纷。
雪泥鸿爪,终有一别。然璟岚袖中那枚渐融的冰晶,已悄然化作一篇《恩施雪赋》的初稿。
《恩施雪赋》
——璟岚 作
序:
癸卯冬,予自金陵返,途遇风雪,改道恩施。初见千山缟素,冰川凝魄,恍入琼瑶之境。归时袖藏冰晶一枚,未至荆门而化,遂以墨代雪,记此绝景。
金陵雪薄,落地无痕;
燕山雪狂,割面如刃。
唯此鄂西之雪
柔时没膝,可埋稚子笑闹;
刚时塑剑,能悬绝壁千年。
(影六回想:王爷滚雪时,确像个稚子。)
夜宿山家时,闻雪压松枝折,
如仙人振衣,簌簌落玉屑。
忽有冰瀑崩裂之声自远谷来,
土人曰:此乃山神翻身。
(影九:当夜殿下惊坐起,还以为地龙翻身!)
晴日映雪时,
峰峦皆作琉璃色,
晃得人睁不得眼。
猎户笑指:『此乃白虎神君晒鳞。』
——倒比金陵的云锦更晃。
(土人传说,白虎神君乃山神坐骑。)
最奇是冰层下暗流仍涌,
似龙蛰伏,似蛟息喘。
采药人说雪底封着千年灵芝,
我想,或许封着的是
古楚国的巫山云雨,
凝作这一川寒玉。
(璟岚自注:归途冰晶化水,竟渗入袖中《楚辞》页码,恰在《山鬼》篇。)
雪终会化,山终入梦。
幸有文字如碑,
刻此一瞬洪荒。
后记:此赋呈王爷后,他竟命人取地窖藏冰雕成微缩雪山,置于案头赏玩。
影六嘀咕:“不如直接再去恩施!最好是楠歌公子陪同”
金陵月残烬楠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