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尔的风带着初夏特有的湿润,裹挟着汉江的水汽,穿过高楼林立的江南区,最终抵达了COEX会展中心。鹿晗站在音乐节后台的休息室里,透过半开的门缝,捕捉着从主舞台飘来的音符。
那音乐很特别——电子节拍下暗藏着传统伽倻琴的韵味,现代与古典的碰撞产生奇妙的化学反应。鹿晗不由自主地放下手中的矿泉水瓶,全神贯注地聆听起来。
"这是谁在表演?"他转头问身边的韩国经纪人。
"吴世勋,最近很受瞩目的年轻作曲家。"经纪人翻看着节目单,"他擅长将韩国传统音乐元素融入电子乐中。"
鹿晗点点头,眼中闪烁着专业音乐人特有的兴趣光芒。作为中国新生代音乐制作人,他一直在寻找能够打破常规的声音。这次受韩国经纪公司邀请参加首尔国际音乐节,本是为了推广自己的新专辑,没想到却在这里发现了意外的惊喜。
当吴世勋的表演结束,鹿晗穿过拥挤的后台走廊,主动走向刚从舞台下来的韩国音乐人。吴世勋比他想象中还要年轻,约莫二十五六岁的样子,高挑的身材包裹在剪裁得体的黑色演出服中,额前的碎发因为表演而微微汗湿。
"你的音乐很特别。"鹿晗用英语开口,伸出手,"我是鹿晗,来自中国的音乐制作人。"
吴世勋略显惊讶地握住他的手,眼睛微微睁大:"鹿晗?我听过你的《某时某刻》,编曲很有创意。"他的英语带着轻微的韩语口音,却流利得令人意外。
两人在后台的嘈杂声中简单交流了几句,发现彼此对音乐融合的理念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但吴世勋很快被工作人员叫走,临别时他只匆匆留下一句:"希望有机会能深入交流。"
鹿晗望着他离去的背影,不知为何觉得这个偶然的相遇或许会带来些什么。但当时他并未多想,毕竟音乐节结束后他就要返回北京,继续筹备自己的下一张专辑。
三个月后,北京的秋意正浓。
鹿晗坐在自己位于胡同深处的工作室里,对着电脑屏幕皱眉。显示器上是新歌的编曲界面,旋律已经完成,却总觉得缺少了什么灵魂性的东西。他摘下耳机,揉了揉太阳穴,望向窗外飘落的银杏叶。
"又卡住了?"助理小林推门进来,放下一杯热美式。
"嗯,想要点不一样的声音。"鹿晗接过咖啡,温度刚好,"传统与现代的结合,但不要太刻意...就像..."
"像你在首尔听到的那个韩国音乐人的风格?"小林敏锐地接话。
鹿晗愣了一下,随即笑了:"你还记得啊。"
"因为你回来后提了不下十次。"小林翻了个白眼,从包里拿出一张名片,"巧的是,这位吴世勋先生昨天联系了公司,说他在北京采风,想见见你。"
鹿晗差点被咖啡呛到:"什么?他在北京?"
"据说是创作遇到瓶颈,来中国寻找灵感。"小林耸耸肩,"要见吗?"
"当然。"鹿晗不假思索地回答,随即又补充道,"不,等等——先问问他想在哪里见面。"
吴世勋选择的见面地点出乎鹿晗的意料——不是高档咖啡厅也不是音乐公司会议室,而是景山公园的万春亭。
当鹿晗气喘吁吁地爬上山顶时,已是黄昏时分。夕阳将整个北京城染成金色,故宫的琉璃瓦在余晖中熠熠生辉。亭子里,一个修长的身影正倚栏远眺,黑色风衣被秋风吹得微微扬起。
"吴世勋?"鹿晗试探性地用韩语打招呼。
那人转过身来,正是三个月前在首尔有过一面之缘的音乐人。但与舞台上锋芒毕露的形象不同,此刻的吴世勋看上去有些疲惫,眼下隐约可见淡淡的青色。
"鹿晗先生。"他微微鞠躬,用带着口音的中文回应,"谢谢你愿意来见我。"
"你会中文?"鹿晗惊讶地切换回母语。
"只会一点点。"吴世勋腼腆地笑了笑,"来中国前突击学的。"
两人并肩站在亭子里,俯瞰北京城。吴世勋从包里拿出一个小型录音机,按下播放键。风中立刻飘来一段奇妙的旋律——二胡与电子合成器的对话,既有胡同的烟火气,又有未来的科技感。
"这是我这两天录的素材。"吴世勋解释道,"但总觉得...缺了什么。"
鹿晗闭上眼睛仔细聆听,突然明白了问题所在:"太刻意了。你在强行把两种元素拼接,而不是让它们自然融合。"
吴世勋的眼睛亮了起来:"正是这样!在韩国我从未遇到过这种困难,但中国的音乐...它太丰富了,我害怕曲解了它的本质。"
"因为你是个完美主义者。"鹿晗一针见血地指出,"音乐不是数学公式,不需要那么精确的计算。"
吴世勋皱起眉头:"但结构是音乐的骨架——"
"骨架重要,但血肉和灵魂更重要。"鹿晗打断他,随即意识到自己的失礼,"抱歉,我太激动了。"
"不,这很有趣。"吴世勋反而露出感兴趣的表情,"在韩国,没人敢这样质疑我的创作方式。"
夕阳渐渐西沉,两人的影子在亭子的地板上拉得很长。不知不觉间,他们从音乐理念聊到各自国家的音乐产业差异,再到童年学音乐的经历。鹿晗惊讶地发现,尽管来自不同国家,有着截然不同的创作方式,但他们对于音乐本质的理解竟如此相似。
"要不要来我的工作室看看?"当日落西山,华灯初上时,鹿晗突然提议,"也许我们能一起找到那个'缺失的东西'。"
吴世勋犹豫了一下:"现在?"
"音乐人哪分什么白天黑夜。"鹿晗笑道,"除非你另有安排?"
"不,我没有。"吴世勋摇摇头,眼中闪烁着跃跃欲试的光芒,"带路吧。"
鹿晗的工作室位于一个改造过的四合院内,既保留了传统建筑的风貌,又配备了顶尖的音乐制作设备。吴世勋一进门就被墙上挂着的各种中国传统乐器吸引了目光——二胡、古筝、琵琶,甚至还有一套小巧的编钟。
"这些都是你的收藏?"他小心翼翼地触摸一把紫檀木制成的月琴。
"有些是,有些是朋友暂放在这里的。"鹿晗打开设备电源,"我经常邀请民间艺人来这里录音,记录一些快要失传的演奏技法。"
吴世勋若有所思地点点头:"在韩国,我们也有类似的保护计划...但政府的支持力度不够。"
"中国也面临同样的问题。"鹿晗叹了口气,随即打起精神,"好了,先听听你的完整作品吧。"
吴世勋从包里拿出笔记本电脑,接上工作室的音响系统。随着音乐响起,鹿晗的表情逐渐从专注变为惊讶——这是一首完成度相当高的作品,融合了韩国传统唱腔和现代电子元素,技术层面堪称完美,但正如吴世勋所说,总觉得少了点什么。
"我明白了。"音乐结束后,鹿晗突然说,"你的音乐太...干净了。"
"干净?"吴世勋困惑地皱眉。
"就像过滤了所有杂质的蒸馏水,安全但缺乏生命力。"鹿晗走到一台合成器前,即兴弹奏了几个音符,"音乐需要一些意外,一些不完美,就像——"
"就像北京胡同里的叫卖声,或者市场里的嘈杂人声?"吴世勋接话道。
"Exactly!"鹿晗打了个响指,"那些你无法精确计算的'噪音',才是让音乐有温度的关键。"
吴世勋沉默了片刻,突然站起身走向角落里的二胡:"能教我基本指法吗?就最简单的音阶。"
接下来的两小时里,工作室里回荡着不成调的弦音和此起彼伏的笑声。吴世勋的手指被琴弦磨得发红,却执拗地不肯放弃。鹿晗则尝试用电子设备处理传统乐器的声音,创造出介于古今之间的奇妙音效。
"等等,把刚才那段再放一遍!"吴世勋突然喊道,耳朵几乎贴在音箱上。
鹿晗重放了那段他随意混音的旋律。吴世勋闭上眼睛,手指随着节奏轻轻敲打膝盖,突然抓起笔在乐谱上快速记录着什么。
"我想我找到了。"他抬起头,眼中闪烁着兴奋的光芒,"那个'缺失的东西',是偶然性,是不可预测的化学反应——就像我们的相遇。"
鹿晗怔了怔,随即笑了:"所以,要正式合作吗?"
"如果你不介意和一个控制狂完美主义者共事的话。"吴世勋难得地开了个玩笑。
"正好互补,我经常被批评太随性。"鹿晗伸出手,"中韩音乐融合企划?"
吴世勋握住他的手:"首尔的风吹到北京...听起来是个不错的企划名称。"
窗外,北京的夜色已深,但工作室里的创作热情才刚刚点燃。两杯早已冷掉的咖啡放在控制台旁,无人问津。两台电脑屏幕相对而立,映照出两张专注的面孔——一张带着韩国人特有的棱角分明,一张则有着中国人温润的轮廓。
首尔的风确实吹到了北京,而在这风中,孕育着无限可能性的种子正在悄然发芽。
合集小杂文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