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低垂,大营内的灯火微弱摇曳,映照出一张张凝重的脸。赵括坐在桌案旁,手指轻扣桌面,目光如炬地盯着摊开的地图。李牧站在一旁,面色冷静而深沉,手中捏着那封染血的密信,似乎在思索每一个字眼背后的玄机。赵王端坐主位,眉头紧锁,他双肘撑在椅上,身体微微前倾,像是试图压住内心翻涌的不安。
帐篷内空气压抑得令人窒息,蜡烛燃烧的气味混合着士兵靴底带进来的泥土气息,弥漫出一种说不出的沉重感。突然,一名身披甲胄的士兵急匆匆闯入,盔沿溅满泥点,胸膛起伏未定。他的声音在寂静中显得尤为突兀,“报——巡逻队抓获一名潜伏的细作!”
话音落地,整个帐篷瞬间安静下来,连呼吸声都仿佛停滞了片刻。随即,所有人齐刷刷将视线投向这位士兵,目光如刀锋般锋利。赵括第一个站起身,“细作?在哪里抓到的?”语调中带着几分急切和隐忍的怒火。李牧放下密信,眉梢微扬,示意士兵继续说下去。
“回禀诸位将军,是在东侧树林边缘发现的。对方伪装成普通流民模样,但身上携带有可疑符号的令牌。”士兵稍作停顿,低头从怀中掏出一块巴掌大小的铜牌递上前去。铜牌表面锈迹斑驳,可隐约能辨认出刻印的复杂图腾。赵王的目光扫过令牌,脸色阴沉得几乎要滴下水。
李牧接过铜牌,指尖摩挲着那些凹凸不平的纹路,眼神逐渐锐利起来。“这是‘襜褴’的信物。”他语气笃定,却透着一层寒意,“看来,敌人并非只有匈奴,齐国与秦国也已插手其中。”
赵括皱了皱眉,却没有立刻反驳。他知道李牧的话一向有理有据,但这种时候他更希望听到来自战场上的直接行动指令,而非过多猜测。“既然细作已经落网,那就赶紧审讯!”赵括拍了一下桌面,声音铿锵有力,“我们必须尽快弄清他们下一步计划!”
李牧点头,挥手招来两名亲兵吩咐道:“押到审讯室,务必小心处理。若有必要,可以用刑,但绝对不能让他自尽。”他的语气平静,却让人感到莫名的压迫感。两名士兵迅速领命退下,留下一片短暂的静默。
赵王缓缓开口,语气中夹杂着犹豫与无奈:“李卿,你相信这会是匈奴联合齐秦的全面攻势吗?”他的声音沙哑,听上去像是经历了一场漫长挣扎。李矛微微躬身,神色依旧沉稳:“陛下,目前所有迹象指向这一可能。匈奴虽觊觎北方已久,但他们向来狡猾多端,若非确信能够得逞,断不会贸然出手。”
赵括猛地站起,双手撑在桌案上,双眼直视李牧。“即便如此,我们也不能坐以待毙。匈奴距离边境尚远,而敌军主力正在集结,一旦突破防线,后果不堪设想。依臣之见,应尽速调集兵力北上迎战,以求速战速决!”
此言一出,帐篷内的气氛愈加紧张。其他将领纷纷交换目光,显然对赵括的主张存有异议,却又不敢贸然表达自己的看法。李牧稍作沉默,随后抬头看向赵括,目光如鹰隼般锐利:“赵将军,老夫理解你的担忧。然而邯郸城内叛乱未平,大批叛军余孽仍在暗中活动。如果我们贸然抽调主力北上,后果极可能是腹背受敌,甚至导致邯郸失守。这样的代价,赵国承担得起吗?”
赵括的双手因用力握紧而泛白,他并未直接回应李牧,而是转向赵王,语速加快了几分:“陛下,如今局势危急,每拖延一天都意味着更大的损失!北境防线一旦崩塌,邯郸也将孤立无援。与其固守待毙,不如主动出击,震慑四方诸侯!”
赵王的脸色更加苍白,他缓缓摇了摇头,声音颤抖:“两位爱卿所言各有道理,可本王实在难以抉择……”他的目光在众人之间游移,最终落在李牧身上,“李卿,你再谈谈你的想法吧。”
李牧长叹一声,将密信递给赵王。“陛下,这封信中不仅提到了匈奴,还暗示齐秦两国有意合纵连横,共同削弱赵国。倘若我们此刻分兵北上,邯郸城内必然空虚,叛军势必趁虚而入。届时,纵使我们成功击退敌军主力,也只会陷入更深的困局。因此,老夫建议,优先剿灭叛军残余势力,同时派遣精锐守住北境险隘,等待时机。”
赵括的拳头重重砸在桌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他的脸上写满了不甘心,甚至隐约透露出些许愤怒。但在众目睽睽之下,他又无法公开质疑李牧的专业判断。于是,他只是冷冷地哼了一声,重新坐回座位,不再言语。
此时,帐外传来阵阵风声,裹挟着寒冷的气息钻入帐篷,吹动烛火摇晃得更加剧烈。士兵的铠甲撞击声与远处巡逻的脚步声交织在一起,营造出一种喧嚣中的不安氛围。所有人都屏息等待着下一步进展。
不久之后,审讯室的消息传回了大帐。一名审讯官快步走进,表情异常严肃。“启奏陛下,细作已被初步问出口供,他承认自己为齐国效力,并声称齐秦联军将于五日内突袭赵国边境!”
这一句话如同平地惊雷,彻底引爆了大帐内的气氛。赵括猛地站起身,不可置信地瞪大眼睛;赵王则扶着案桌,整个人看起来摇摇欲坠。李牧的脸色铁青,眼中闪过一丝难以察觉的寒光。“五日?”他低声重复,仿佛在咀嚼这个数字背后的重量,“果然还是来不及……”
赵括猛地转向赵王,几乎是咆哮着说道:“陛下,现在难道还不明白吗?我们必须即刻出兵北上!否则后果将是毁灭性的!”他的声音充满刺耳的紧迫感,令在场每一个人都感到头皮发麻。
然而,就在这个时候,李牧忽然抬起头,目光如电一般扫过四周。他挺直脊背,语气坚定而冰冷:“陛下,请准许老夫亲自率军驻守九原。北境防线一日未稳,赵国便一日不安。若老夫留在这里争论不休,只会浪费宝贵时间!”
赵括愣住了,甚至连赵王都没有第一时间回应。偌大的帐篷再次陷入死一般的寂静。最终,赵王缓缓点头,声音虚弱却带着不可抗拒的威严:“准奏。李卿,你务必竭尽全力守住九原。赵国,全靠你了。”
随着这句话落下,李牧抱拳行礼,转身离去。他的背影消失在烛光之外时,赵括终于忍不住摇头叹息——虽然他依旧不认同李牧的策略,却不得不承认,这个人总是能够在最危急的关头做出最适合的选择。
夜风呼啸,吹散了最后一缕烛火,大帐再次归于黑暗。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战国千年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