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北朝的对峙,并未如人们所料般长久僵持。北燕在太祖奠定的坚实基础上,国力蒸蒸日上,胡汉融合日深,长城防线固若金汤。而南朝,虽据江南富庶之地,却因内部门阀倾轧、南迁赵室权威不振,以及承平日久武备渐弛,早已显露颓势。历史的契机,落到了北燕第三代雄主——**燕成祖李尔(化名)** 的肩上。
* **天兵南指,势如破竹:** 成祖李尔,少习韬略,长于军旅,深谙太祖胡汉并用之策的精髓。他整合了北方强大的骑兵(包含归化胡骑精锐)与经过严格训练、装备精良的汉人步卒和水师,组建起一支规模空前、战力超群的**混一军**。公元元年(成祖即位后所定新年号,意喻“公行大道,开元鼎新”),成祖以“吊民伐罪,混一宇内”为号,亲率百万大军(号称,实际主力约六十万),分三路大举南征。北军铁骑踏破江淮平原,水师艨艟蔽江而下,南朝苦心经营的长江防线在绝对实力与北军新式火器(如改良火炮)的猛攻下迅速瓦解。金陵城破之日,南朝末帝素舆出降,南朝享国不足百年而亡。
* **大统初成,版图厘定:** 成祖李尔定鼎金陵,祭告天地,宣告**大燕王朝**一统天下。其疆域,西至陇西、河湟(大致以黄河、湟水为界,未深入西域),北抵长城(含河套,但未大规模向漠北扩张),东临大海(放弃朝鲜半岛),南达南海(包括海南岛)。此版图,**相当于西汉鼎盛时期之核心疆域,然无朝鲜半岛(乐浪等四郡)、无西域都护府辖区(新疆)、乌桓已完全融入燕国体系不复独立存在**。成祖力行郡县,将太祖时期划定的北方诸省与南朝故地整合,全国正式划分为用户所列之**幽、冀、京、平、锦、辽、云、并、青、徐、兖、豫、雍、凉、朔、徽、益、扬、荆、交、广、滇、琼、台**二十四省(注:此划分已包含南方诸省,象征统一),行省制度臻于完善。初步统计,天下一统时,**人口约两千万**,历经战乱,亟待恢复。
* **休养生息,精兵简政:** 深知大战之后民生凋敝,成祖立国之初便定下“**偃武修文,与民休息**”之国策。其一,**大规模裁军**:将统一战争中庞大的军队(巅峰时或近两百万)进行精简整编,汰弱留强,保留一支约**一百八十万**人的精锐常备军,主要部署于长城防线、北方要冲及南方新附之地,以维持统一和震慑潜在威胁。此举极大减轻了国家财政与民力负担。其二,**轻徭薄赋**:颁布《均田令》与《租庸调法》,鼓励垦荒,减免赋税,兴修水利(如重修郑国渠、灵渠),疏通漕运。严令地方官吏不得扰民,违者严惩。其三,**恢复科举,广纳贤才**:在继承前朝科举基础上加以完善,打破门第之见,无论胡汉,唯才是举,迅速填补了统一后庞大的官僚体系需求,也促进了文化认同。
* **公元盛世,海内升平:** 成祖李尔及其继任者(如仁宗、宣宗)励精图治数十年,大燕王朝国力迅速恢复并走向鼎盛,史称“**公元盛世**”。其盛景体现在:
* **人口繁庶:** 鼓励生育、安定环境、农业发展,使得人口稳步增长,虽未达极盛,但已远超统一之初的两千万。
* **仓廪丰实:** “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廪俱丰实”。北方旱作与南方稻作并盛,仓储充盈,足以应对灾荒。
* **百业兴旺:** 官营手工业(如丝绸、瓷器、冶铁)规模扩大,工艺精湛;民间商业活跃,南北货物流通无阻,长安(西京)、洛阳(东京)、金陵(南京)、北京(北京)等大都市商贾云集,邸店林立。海上丝绸之路亦渐复苏。
* **文教昌明:** 国家设太学、国子监,地方广建官学、书院。成祖敕令编纂《大燕一统志》、《公元大典》等宏篇巨著,整理典籍,弘扬儒学,胡汉文化进一步深度交融,形成了包容开放、气象恢弘的“燕风”。
* **四境晏然:** 长城防线稳固,北方游牧势力在燕军威慑与自身元气未复下,少有大规模寇边。南方边疆经略有效,地方安定。一百八十万精兵主要作为威慑力量存在,国内治安良好,呈现“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史书溢美之词)的太平景象。
**君子曰(左传笔法):**
“呜呼!成祖李尔,承两世之基业,秉雷霆之雄略。挥鞭断流,混一南北,其武功之盛,可比秦皇汉武!然其伟烈,非仅在金戈铁马。定鼎之后,深鉴前朝兴替,知戡乱以武,守成以仁。裁冗兵以苏民力,轻赋税以厚民生,兴文教以化胡汉,修水利以固邦本。乃有仓廪溢于府库,弦歌遍于闾阎,胡汉之界渐泯于田畴市井之间。‘公元’之号,不徒纪年,实昭‘天下为公,元元得所’之宏愿。盛世之象,海内共睹,非虚言也!然智者睹叶落而知秋,察盛世之基,亦有隐忧伏焉。百八十万锐卒,岁耗钱粮几何?长城巍峨,能御外侮,可阻内变否?胡汉融融,然根深蒂固之异,岂数十年可尽消?盛世光华之下,暗流或已潜生。天命之弈,永无止息,守成之难,或更甚于开创乎?”
未完待续,敬请期待。
国战风云:学生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