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逸尘放下手中的信,眉头紧锁。窗外的古城街道依旧熙攘,但他的思绪早已飞远。苏婉仪的信息还在屏幕上亮着,那条关于唐代纹样被海外注册的消息,像一根刺扎在他心头。
“这不是简单的侵权。”他低声自语,“这是在偷我们的文化。”
赵阳站在一旁,沉默片刻后开口:“我们得想办法从源头遏制这种行为,不能让他们再把我们的东西拿去变成别人的资产。”
李逸尘点了点头,目光渐渐坚定起来。“是时候换一种思路了。我们不能再只是被动防守,而是要主动出击,让古城文化真正活起来、走出去。”
几天后,在古城文化协会的会议室里,一场全新的计划正在酝酿。
“我们要做的不是限制别人使用这些文化元素,”李逸尘面对团队成员说道,“而是引导他们用正确的方式去创新、去表达。只有当大家都能从中受益,才能形成良性循环。”
赵阳点头附和:“没错,监管固然重要,但如果缺乏创造力,古城文化终究会失去生命力。”
于是,一项名为“古梦新声”的创新激励计划正式启动。李逸尘亲自拟定政策框架,设立总额为五百万元的创新奖励基金,专门用于支持那些在古城文化保护、展示、传播等方面有独特创意的个人或团队。同时,他还推动建立了一个线上创新平台,供所有从业者交流想法、发布项目,并提供专家指导与资源对接。
消息一经公布,古城文化圈顿时沸腾。
有人质疑:“这会不会又是一场形式主义?”
也有人兴奋:“终于有人愿意给年轻人机会了!”
为了让更多人了解这项计划,李逸尘亲自带队,组织了一场线上线下联动的推广活动。他们在社交媒体上开设专题页面,邀请知名博主和非遗传承人进行直播讲解;在线下,他们走进高校、社区,举办宣讲会,甚至在古城主街上设置了互动体验区,让人们亲身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苏婉仪负责统筹宣传工作,她一边整理反馈数据,一边感慨:“没想到反响这么热烈。很多人其实一直想参与,只是苦于没有渠道。”
刘长老也表示赞同:“这个平台的意义不仅在于资金支持,更在于它构建了一个开放、包容的文化生态。”
随着政策的落地,越来越多的创新项目开始涌现。有人尝试将传统建筑技艺与现代设计结合,打造具有地域特色的文创产品;有人开发沉浸式剧本杀游戏,让游客在游玩中了解古城历史;还有人利用AI技术复原古籍中的诗词吟唱方式,重新演绎千年古韵。
然而,问题也随之而来。
“有些项目的质量参差不齐。”赵阳翻看着提交上来的方案,皱眉道,“有的只是换个名字就说是创新,根本没有深入理解古城文化的内涵。”
李逸尘也注意到了这个问题。他在一次评审会上发现,有几份作品虽然形式新颖,但在文化底蕴和专业性上明显不足,甚至存在对历史误解的情况。
“我们需要一个机制来筛选真正有价值的作品。”他沉思道,“不能让‘创新’变成噱头。”
为此,他召集了一批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对所有提交的项目进行分级评定。优秀者可以获得更高额度的资金支持和更优质的资源倾斜,而那些基础薄弱的项目,则会被推荐进入培训体系,由专业导师进行一对一指导。
这一举措很快见效。一些原本不够成熟的创作者,在经过系统培训后,逐渐掌握了正确的创作方法,他们的作品也开始展现出更高的水准。
与此同时,古城文化协会还推出了“古城文化节”系列活动,为优秀的创新项目提供展示平台。活动涵盖展览、演出、讲座、手作工坊等多种形式,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媒体关注。
“原来传统文化也可以这么有趣!”一位年轻游客在体验完一款以《清明上河图》为灵感的AR互动展后感叹道。
“这就是我们想要的效果。”李逸尘站在人群中,看着眼前热闹的场景,嘴角微微上扬。
然而,就在一切看似顺利推进时,新的挑战悄然浮现。
某天晚上,苏婉仪急匆匆地敲开了李逸尘办公室的门。
“出事了?”他抬头问道。
“是我们最近策划的一场大型文化活动出了点状况。”她神色凝重,“主办方反馈说,很多节目内容缺乏专业性,现场执行也出现了不少混乱。”
李逸尘接过她递来的资料,快速浏览了一遍,发现确实有不少问题:演员对历史背景理解不深,舞台布置不符合时代特征,甚至连某些服饰都出现了明显的错误。
“看来我们忽略了活动策划的专业性。”他叹了口气,“光靠热情远远不够。”
苏婉仪点头:“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内部缺乏专业的活动策划人才,很多项目都是临时拼凑出来的。”
李逸尘陷入沉思。他知道,如果不尽快解决这个问题,后续的文化节活动可能会频频受挫,甚至影响整个古城文化的形象。
“我们必须引进专业力量。”他说,“找几个经验丰富的活动策划公司合作,同时也要培养自己的团队。”
赵阳听后提议:“不如趁这次机会,把活动策划也纳入创新激励计划,鼓励更多专业人士加入进来。”
李逸尘眼中闪过一丝光亮:“好主意。我们可以设立专项扶持基金,吸引专业团队参与古城文化活动策划,提升整体水平。”
说干就干,第二天,他们便开始着手调整计划,增设“文化活动策划专项奖”,并邀请业内知名策划人担任顾问,协助制定标准流程和评估体系。
尽管困难重重,但他们知道,只有不断优化、不断前行,才能真正让古城文化焕发出新的生机。
夜色渐深,李逸尘站在办公室窗前,望着远处灯火通明的古城街道。那里,正有一群年轻人围坐在一处露天茶馆,热烈讨论着他们即将参与的古城文化剧目创作。
“你觉得我们真的能改变什么吗?”其中一人问。
另一个人笑着回答:“至少我们在努力。”
李逸尘轻轻一笑,转身坐回桌前,打开电脑,继续修改那份还未完成的策划案。
手机震动了一下,是苏婉仪发来的信息:
“今晚的测试活动中,有个团队提出可以将古城传说改编成沉浸式实景剧场,观众可以边走边体验剧情发展。”
李逸尘盯着屏幕,手指轻敲桌面。
“听起来不错。”他回复道,“明天上午十点,会议室见。”
都市重生:以诗词歌赋重塑华夏古梦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