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峰雄镇东南,翠屏千叠连云起。烟霞吞吐,溪泉鸣佩,风光殊丽。更有陵园,丰碑矗立,英魂长寄。念当年鏖战,枪林弹雨,多少士、捐生死。
漫道青山凝泪。记曾经、旌旗蔽地。丹心报国,碧血沃野,功垂青史。岁月峥嵘,精神永续,后人承志。看今朝故里,弦歌不辍,共书新志。
作者:永闯
《水龙吟·安峰山抒怀》译解与赏析
原词
安峰雄镇东南,翠屏千叠连云起。烟霞吞吐,溪泉鸣佩,风光殊丽。更有陵园,丰碑矗立,英魂长寄。念当年鏖战,枪林弹雨,多少士、捐生死。
漫道青山凝泪。记曾经、旌旗蔽地。丹心报国,碧血沃野,功垂青史。岁月峥嵘,精神永续,后人承志。看今朝故里,弦歌不辍,共书新志。
诗意译写
安峰山雄伟地镇守在东南之地,层叠的山峦宛如翠绿的屏障,连绵起伏直与云际相接。山间烟霞氤氲,时而聚拢时而飘散,潺潺的溪流声如同玉佩相击,清脆悦耳,此地风光格外秀丽。山中更有庄严的烈士陵园,高大的丰碑巍然耸立,英雄的英魂永远安息于此。回想起当年激烈的战斗,战场上枪林弹雨,无数勇士不惜牺牲生命,为理想信念而战。
莫道青山不曾动情,它也仿佛为逝去的英雄而凝泪。还记得往昔,战场上旌旗遮天蔽日,战士们怀着赤诚之心报效祖国,鲜血染红了大地,他们的功绩永远铭刻在历史之中。尽管岁月艰难曲折,但英雄们的精神代代相传,永不停息,后人继承先辈遗志,砥砺前行。看如今的安峰山故里,文化传承绵延不绝,人们携手并肩,共同书写新时代的壮丽篇章。
赏析
一、雄浑壮阔的意象营造
上阕开篇“安峰雄镇东南,翠屏千叠连云起”,以宏大的视角切入,“雄镇”二字赋予安峰山以镇守一方的威严气势,“翠屏千叠”描绘出山脉连绵、层峦叠嶂的形态,“连云起”则进一步强化其高耸入云的巍峨感,展现出自然景观的壮美。“烟霞吞吐,溪泉鸣佩”通过细腻的描写,将山间云雾缭绕、溪流叮咚的景致生动呈现,“吞吐”二字赋予烟霞以动态感,“鸣佩”则以比喻手法,将溪水声比作玉佩相击,视听结合,尽显风光之秀丽。
然而,词人并未止步于对自然美景的描绘,而是笔锋一转,引入“陵园”“丰碑”等人文意象。“更有陵园,丰碑矗立,英魂长寄”,简洁的语句中,陵园的庄严肃穆、丰碑的高大巍峨跃然纸上,而“英魂长寄”则点明此地承载着英雄的精神与记忆。随后“念当年鏖战,枪林弹雨,多少士、捐生死”,以“念”字领起,将思绪拉回到战火纷飞的岁月,“枪林弹雨”的激烈场景与“捐生死”的壮烈牺牲形成强烈冲击,既展现了战争的残酷,更凸显了英雄们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
二、今昔交织的情感脉络
下阕以“漫道青山凝泪”起句,赋予青山以人的情感,仿佛连无情的山峦都在为逝去的英雄而垂泪,进一步烘托出悲壮的氛围。“记曾经、旌旗蔽地”,再次回溯历史,“旌旗蔽地”描绘出当年战斗的宏大场面,为后文的情感抒发做铺垫。“丹心报国,碧血沃野,功垂青史”,三个短句铿锵有力,高度概括了英雄们的爱国情怀、牺牲精神和不朽功绩,“丹心”“碧血”的色彩对比,使情感表达更加浓烈。
从“岁月峥嵘”开始,词意由对历史的缅怀转向对精神传承的歌颂。“精神永续,后人承志”点明主题,强调英雄精神不会因岁月流逝而消亡,而是代代相传,激励后人。结尾“看今朝故里,弦歌不辍,共书新志”,将视角拉回当下,展现出安峰山故里在新时代的蓬勃发展与文化传承,“弦歌不辍”既指文化教育的延续,也象征着人们继承先辈精神,不断进取的决心,“共书新志”则体现出团结奋斗、开拓创新的时代风貌,使整首词的情感从悲壮升华至昂扬,充满希望与力量。
三、豪放与婉约交融的艺术风格
这首词在艺术风格上兼具豪放与婉约之美。上阕对安峰山自然景观的描写,以及对战争场面的追忆,用词雄浑大气,意象壮阔宏大,如“雄镇”“翠屏千叠”“枪林弹雨”等,尽显豪放派词风的豪迈气势。而下阕中“漫道青山凝泪”等语句,赋予自然以情感,细腻地表达出对英雄的缅怀之情,带有婉约词的含蓄与柔情。这种豪放与婉约的交融,使词作既具有历史的厚重感与震撼力,又不失情感的细腻与深沉,丰富了作品的艺术层次。
四、严谨的格律与凝练的语言
从格律上看,这首《水龙吟》严守词牌规范,平仄协调,音韵和谐。在语言运用上,词人用词精准凝练,如“雄镇”“吞吐”“鸣佩”等词语,生动形象且富有表现力;“丹心报国,碧血沃野”等短句,对仗工整,言简意赅,高度概括情感与内容。整首词在有限的篇幅内,将写景、叙事、抒情、言志巧妙融合,既有对自然景观和历史事件的生动描绘,又蕴含着深刻的情感与哲理,体现出较高的艺术水准。
《水龙吟·安峰山抒怀》通过雄浑的意象、今昔交织的情感、豪放婉约交融的风格以及严谨凝练的语言,生动地展现了安峰山的自然风光与历史底蕴,深情缅怀了英雄先烈,热情歌颂了英雄精神的传承,同时也表达了对新时代的美好展望,是一首兼具思想性与艺术性的佳作。
永闯诗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