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华夏悠悠历史长河中,唐朝以其雄浑壮阔的气象、多元包容的文化,孕育出无数传奇人物。叶法善,这位自号罗浮真人的道教天师,宛如一颗璀璨星辰,闪耀于初唐至盛唐的天空。他一生历经七朝,凭借高深的道术、渊博的学识和赤诚的济世之心,成为道教发展史上的一座丰碑,不仅在当时深受尊崇,其事迹和思想更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仙缘天降,初启道途
隋大业十二年(公元616年),叶法善降生于括州括苍县(今浙江省丽水市),占籍为松阳卯山怀德里。他的出生便充满传奇色彩,母亲刘氏白日入梦,梦见流星入腹,就此有孕,怀胎十五个月才生下叶法善。这一奇异的孕育经历,似乎预示着他不凡的人生。
叶家是道教世家,祖宗四代皆为道士。祖父叶国重,因弘道有功,被谥号为有道先生;父亲叶慧明荫封歙州刺史,赐号淳和。在这样浓厚的道教氛围中成长,叶法善自幼便展现出对道家学问的浓厚兴趣和极高天赋。他好古学文,十一岁便能诵读诗书,十二岁研习礼乐,对《周易》《老子》《庄子》等经典深入钻研,对河洛图纬之学也详加览阅。
七岁那年,叶法善不慎溺于江中,然而令人惊奇的是,三年后他安然归来。父母询问缘故,他回答说:“青童引我,饮以云浆,故少留耳 。”亦言青童引他朝见太上老君,太上颔首留他。这段神奇经历,让人们对他更加另眼相看,也为他的人生增添了一抹神秘色彩。
年少的叶法善,不仅学识出众,还拥有异于常人的外表。弱冠之年,他身长九尺,额有二午,性淳和洁白,不茹荤辛。他常独处幽室,或游林泽,或访云泉,沉浸在自然与道的世界中。从仙府归还后,他已掌握役使之术,于是入居卯酉山。
卯酉山的生活,是叶法善修行路上的重要阶段。他的居所附近,有巨石挡路,众人皆绕行避之。叶法善却投符起石,须臾间巨石飞去,道路变得平坦,众人无不惊异。这段经历,既展示了他的道术,也体现了他敢于挑战困难、改变现状的精神。
一次,叶法善在括苍白马山的石室内,遇到三位神人。他们皆锦衣宝冠,对叶法善说:“我奉太上命,以密旨告子。子本太极紫微左仙卿,以校录不勤,谪于人世,速宜立功济人,佐国功满,当复旧任。以正一三五之法,令授于子。又勤行助化。宜勉之焉 。”言讫而去。自此,叶法善更加坚定了立功济人、辅佐国家的信念,以诛荡精怪、扫馘凶妖、救人为己任,踏上了济世救人的道路。
问道四方,精进道术
叶法善深知,要想在道术上达到更高境界,必须不断学习,广访名师。他的求道之旅,充满了艰辛与奇遇。
十五岁时,叶法善中毒殆死,关键时刻,他见到青童,青童告知他:“天台苗君,飞印相救。”于是他得以苏醒。这次死里逃生的经历,让叶法善更加珍惜生命,也更加渴望提升自己的道术。
此后,他师从天台茅君,学习道教的符箓之术;又前往青城山,向赵元阳真人学习遁甲之术;在嵩山,他与韦善俊真人交流,传习八史。他还东入蒙山,得神人授书;诣嵩山,获神仙授剑。这些经历,让他的道术日益精进,也让他对道教的理解更加深刻。
在蒙山,神人授予他的书籍,蕴含着天地至理和神秘的道术。叶法善日夜研读,不断领悟其中的奥秘。书中的每一个符号、每一句话,都像是一把钥匙,为他打开了一扇通往更高境界的门。
在嵩山,神仙授予他的宝剑,不仅是一件利器,更是一种象征。它代表着叶法善的责任和使命,激励着他用自己的力量去保护苍生、降妖除魔。
除了学习道术,叶法善还注重自身的修养和品德的培养。他常说:“道者,德之基也。无德而求道,犹无基而建楼,必不能成。”他以自己的言行,践行着道家的道德准则,成为众人敬仰的楷模。
初入宫廷,力谏炼丹
唐显庆年间,叶法善的名声传到了唐高宗的耳中。高宗对他的道术和学识十分钦佩,诏他入京,留在宫中奉为法师。这是叶法善人生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他从此开始了与宫廷的不解之缘。
当时,高宗下令广召天下方术之士,准备合炼“神丹”,以求长生不老。在那个追求长生的时代,炼丹之风盛行,许多方士都声称自己能炼制出神奇的丹药,满足皇帝对长生的渴望。然而,叶法善深知金丹含有毒素,对身体无益。他不顾众人的反对,毅然向高宗进谏:“金丹难就,徒费财物,有亏政理,请核其真伪。”
他的谏言,展现了他的正直和勇气。在众多方士为了名利而迎合皇帝的时候,叶法善敢于说出真相,不为权力和利益所诱惑。高宗最终接受了他的意见,并命他裁办此事。叶法善毫不留情地遣退了九十余人,合炼长生不老神丹之事就此停止。
这次事件,让叶法善在宫廷中声名鹊起。他的智慧和品德,赢得了高宗的信任和尊重,也让其他方士对他刮目相看。从此,叶法善成为宫廷中的重要人物,为皇帝出谋划策,排忧解难。
历仕七朝,护佑皇室
叶法善一生经历唐高祖、唐太宗、唐高宗、武则天、唐中宗、唐睿宗、唐玄宗七朝,在风云变幻的宫廷政治中,始终坚守自己的信念,以道术护佑皇室,维护国家的稳定。
在武则天时期,政治局势复杂多变。武三思尚秉国权,叶法善凭借自己的敏锐洞察力和道术,频察袄祥,保护中宗、相王及玄宗,因此遭到武三思的忌恨,被窜于南海。然而,叶法善并没有因此而退缩。在南海,他依然心系国家和百姓,利用自己的能力为当地人民排忧解难。
广州人庶,夙仰其名,北向候之。叶法善乘白鹿,自海上而至,止于龙兴新观。他的到来,让广州百姓欢欣鼓舞。人们纷纷前来拜访,向他请教问题,寻求帮助。叶法善一一耐心解答,用自己的智慧和道术为他们解决难题。他还利用当地的资源,修缮观宇,为百姓提供一个心灵的寄托之所。
岁余,叶法善入洪州西山,养神修道。在西山的宁静环境中,他进一步提升自己的道术,同时也在思考国家的未来和自己的使命。他深知,自己虽然身处山林,但不能忘记对国家和人民的责任。
景龙四年(公元710年),括苍三神人再次降临,传太上之命:“汝当辅我睿宗及开元圣帝,未可隐迹山岩,以旷委任 。”叶法善明白,自己的使命还未完成,于是再次出山,回到宫廷,辅佐睿宗和玄宗。
在玄宗时期,叶法善更是发挥了重要作用。他参与宫廷决策,为玄宗出谋划策,帮助玄宗稳定政权,开创开元盛世。他的智慧和忠诚,赢得了玄宗的高度信任和尊重。
神通显化,传奇轶事
叶法善的一生,充满了神奇的传说和故事。这些故事,不仅展示了他的高超道术,也反映了他的善良和正义。
相传,钱塘江有巨蜃,时常危害百姓,沦溺舟楫,行旅苦不堪言。叶法善得知后,投符江中,使神人斩之。他的这一行为,让百姓们感激不已,也让他的名声更加响亮。
又有一次,吐蕃遣使进宝函封,声称:“请陛下自开,无令他人知机密 。”朝廷大臣们皆不敢轻易决定,唯有叶法善看出其中的凶险,他对玄宗说:“此是凶函,请陛下勿开,宜令蕃使自开。”玄宗听从了他的建议。当蕃使自开宝函时,函中弩发,中番使死,果如叶法善所言。这一事件,让玄宗对他的预知能力和智慧佩服得五体投地。
叶法善还与玄宗有过许多神奇的经历。正月望夜,玄宗移仗于上阳宫以观灯。尚方匠毛顺心结构彩楼三十余间,金翠珠玉,间厕其内,楼高百五十尺,微风所触,锵然成韵。以灯为龙、凤、螭、豹腾踯之状,似非人力。玄宗见大悦,促召叶法善观于楼下。叶法善却说:“灯影之盛,固无比矣;然西凉府今夕之灯,亦亚于此。”玄宗惊讶地问:“师顷尝游乎?”叶法善回答:“适自彼来,便蒙急召。”玄宗好奇地问:“今欲一往,得乎?”叶法善说:“此易耳。”于是令玄宗闭目,约曰:“必不得妄视,若误有所视,必有非常惊骇。”如其言,闭目距跃,已在霄汉。俄而足已及地。叶法善说:“可以观矣。”既睹影灯,连亘数十里,车马骈阗,士女纷委。玄宗称其盛者久之,乃请回。复闭目腾空而上,顷之已在楼下,而歌舞之曲未终。玄宗于凉州,以镂铁如意质酒,翌日命中使,托以他事,使于凉州,因求如意以还,验之非谬。
八月望夜,叶法善与玄宗游月宫,聆月中天乐。问其曲名,曰:“《紫云曲》。”玄宗素晓音律,默记其声,归传其音,名之曰《霓裳羽衣》。自月宫还,过潞州城上,俯视城郭悄然,而月光如昼。叶法善因请玄宗以玉笛奏曲。时玉笛在寝殿中,叶法善命人取,顷之而至。奏曲既,投金钱于城中而还。旬日,潞州奏八月望夜,有天乐临城,兼获金钱以进。
这些故事,虽然充满了神话色彩,但它们反映了人们对叶法善的敬仰和崇拜。他的神通广大,不仅为宫廷带来了神秘和传奇,也为民间百姓带来了希望和安慰。
弘扬道法,传承道统
叶法善不仅是一位道术高深的天师,更是一位道教文化的传承者和弘扬者。他道门弟子之众,在道教史上罕有匹俦。他将自己的学识和道术,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弟子们,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的道教人才。
他的弟子们,遍布各地,他们秉承着叶法善的教诲,继续传播道教文化,为道教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在叶法善的影响下,道教在唐朝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发展,成为唐朝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叶法善还对道教音乐深有研究。他将多年在皇宫、皇家内道场所积累的宫廷音乐,移植、应用、融入到具有宫廷特色的“叶氏居家”音乐中去,培养和造就了一批高素质叶氏弟子。他的这一贡献,不仅丰富了道教音乐的内涵,也为后世道教音乐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功成身退,羽化登仙
开元十年(公元722年),叶法善在长安景龙观无疾而终,享年一百零七岁。他的离去,让世人深感悲痛。然而,他的传奇故事和高尚品德,却永远留在了人们的心中。
据说,他去世时,所居院异香芬郁,仙乐缤纷,有青烟直上烛天,竟日方灭。弟子既齐物、尹愔,睹真仙下降之事,秘而不言。唐玄宗得知他的死讯后,深感悲痛,诏赠金紫光禄大夫越州都督,并请归葬故乡。敕度其侄润州司马仲容为道士,与中使监护,葬于松阳。诏衢、婺、括三州助葬,供给所须。发引日,敕官缟衣祖送于国门之外。
叶法善的一生,是传奇的一生,是济世的一生,是追求道的一生。他以自己的智慧、勇气和善良,为国家和人民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事迹和思想,不仅对当时的社会产生了深远影响,也为后世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他是道教史上的一颗璀璨明星,永远闪耀在人们的心中。
永闯文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