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菱如所承诺的那样,在居所安心养胎。每日里,除了尚食局定时派人送膳,几乎不与外界往来。要不是宫远徵是不是派人送些东西,恐怕宫里都要传出,李才人失宠的谣言。
宫远徵那边,李秋菱也并未主动去找他,对方现在必定很忙,毕竟此事错综复杂,之后还要牵扯为上东宫。他自然要提前准备,非但找到证据还太子清白,展现出自己的能力,还要利用此事为以后铺路,怕是恨不能让下面的人,一天十二个时辰,一刻不停歇。
这天,宫远徵在陪李秋菱吃饭,却被神色焦急的陈芜给叫走了,原因就是喻氏招供,说是行刺陛下是受太子指使,陛下一怒之下,派锦衣卫包围了整个东宫,太子这会正闹自杀,准备一死以证清白。
宫远徵放下筷子站起身来,离开前,对李秋菱小心叮嘱道
宫远徵(朱瞻基):你用完饭早些歇息,我现在去见父亲,等下就不回来了。
李秋菱(李婉莹):那你路上小心些,晚上天气寒冷,记得让袁琦给你加件披风。
宫远徵(朱瞻基):好
待对方离去,李秋菱心中暗自思量:朱棣对朱胖胖的不满,也是事出有因。毕竟,无论性情还是才干,朱胖胖都与早逝的懿文太子颇有几分相似。只可惜,他的能力远不及后者,而体态却比之臃肿许多。
对于自幼便是大哥照顾长大的朱棣,对这位兄长朱棣的感情是复杂,长兄如父,朱棣对这位太子爷有如父亲的崇拜,也有废了兄长帝位,和囚禁侄子朱允熥的愧疚。
活人永远比不过死人,因此朱标在朱棣心中是不断被美化的,如今整日面逊色许多的“复刻版”,难免就会对这个儿子,产生诸多不满,对朱胖胖百般挑刺。
然而,尽管很嫌弃朱胖胖,朱棣却从未有过废太子之心。这其中固然有对朱瞻基这孙儿的偏爱,但更深层次的原因,在于唯有太子方能承担这江山的重担,汉王与赵王皆非治国良材,根本无法治理他走后的大明江山。
不提李秋菱在屋里怎么胡思乱想,另一边,夜晚行走在寂静的宫道上,宫远徵的思绪不禁飘回了,之前与皇爷爷的会面。对于朱棣这位祖父,他的内心是复杂的情感。身为一国之君,在自己初临这个世界、几近疯狂之时,对方却从未有过一丝放弃之意,一直陪伴在他身边。
即便后来确诊他患有“失魂症”,朝中大臣与自己的太子父亲,屡次暗示应当更换继承人,朱棣仍旧力排众议,坚持将他留在身边悉心教导,甚至不惜为此搁置亲征之事。
这份深沉而坚定的爱护,让宫远徵是万分感激的,就算对方真正想维护的人不是自己,但享受庇护的确实是他。
喻氏此次的行径,彻底触动了皇爷爷的底线,而他亦未出言,为那些受牵连之人求情。他认为对于这种意图加害于自己的人,唯有斩草除根,方能绝后患。
即便此过程中难免波及无辜,然人心难测,未经详查,何以断定何者为真无辜?此举,亦是对那些知情不报者的警示——切莫以为装聋作哑便可置身事外,最终依旧难逃连坐的厄运。
他的脑海中不由浮现出当时说出这话后,皇爷爷的开怀大笑,他拍了拍自己的肩膀,脸上的赞赏之情溢于言表。
朱棣:好,不愧是我的孙子,做事就该这般果断。既然有人敢对咱爷们动手,就要做好被朕诛灭的准备。
#宫远徵(朱瞻基):只是孙儿觉得不应让事态扩大,现在外面谣言四起,到时候影响到您的声誉,未免得不偿失。
朱棣:哈哈!朕几时在乎过那些人的看法,朕自登基以来,早朝晚朝从不懈怠,所思所想,无非是百姓的冷暖饥寒,边疆的安定。那些人想以此逼朕让步,简直痴心妄想。
朱棣说完这话后,对宫远徵嘱咐道
朱棣:瞻基啊!回去好好读书、当差,将来这大明江山就靠你了,莫要辜负朕对你的厚望。
#宫远徵(朱瞻基):是
徵菱从云之羽开始旅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