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方入宫不久,便独得当时的太孙、如今的太子殿下垂青。短短一年的时间,便从一名小小的才人,一跃晋升为炙手可热的侧妃,更是诞下太子的长子,也是目前唯一的子嗣。
族中也曾派人接触姐弟三人,可无论是宫外的两兄弟,还是深居宫中的李婉莹,皆对此不屑一顾。
他原本以为,对方身处后宫,自己身为外臣理应不会碰面,未曾料想他们会在这等情境下见面。李婉莹不仅将李家的往事宣之于口,更令他难堪的是,对方见到了自己的狼狈的一面。
面对那双充斥着不屑与轻蔑的眼眸,被对方看见自己狼狈的样子,李时勉感到只觉得一阵羞耻,他无法与之对视,唯有低头沉默不语。
可李秋菱并不打算就此放过,她的嘴角勾勒出一抹冷笑,语气冰冷而锋利,字字句句都像是锐利的刀刃,直刺人心。
李秋菱(李婉莹):李大人怎么不说话,刚才不是挺能说的吗?那叫一个慷慨陈词,我听了都要以为,你是个耿直之人。
李秋菱(李婉莹):谁能想到这铁骨铮铮的皮囊下,是怎么一副龌龊不堪。
路人乙:侧妃,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闻言,李秋菱双目圆瞪,对着他破口大骂
李秋菱(李婉莹):呸!你少在这攀关系,从我母亲死后,我跟李氏就没了任何干系(*`へ´*)
路人乙:可李氏毕竟是你的父族啊!
李秋菱(李婉莹):从李浩害死我母亲时,我与李氏便已经恩断义绝了。
随即她话风一转说道
李秋菱(李婉莹):母亲去世后,李家对我们姐弟三人不闻不问,要不是有外祖父在,我们怕是早已不在人世了。
李时勉没想到,对方这么疯狂。世人都说家丑不可外扬,她竟然将当年的阴司,就这么公之于众,难道就不怕影响自己在殿下心中的地位吗?
不过,这些都不是他现在要考虑的,目前的当务之急,是在这件事传出乾清宫前,尽可能挽回李家的声誉。否则以后李氏别说嫁娶困难,就连外出求学、交友都为让人看低。
李时勉这样想着,连忙向她解释道
路人乙:谁说李家没有管你们,每年你祖父都会派人,送两百两银子到苏家,用作你们姐弟三人吃穿,直到三年前病逝,才没有送银两了。
路人乙:不仅如此,族叔临终前,将所以家产都留给了你们姐弟几个,此事不但请了族老作证,更有其生前的知交好友,杨士奇大人做见证人。
见他说得言之凿凿,又牵扯上杨大人。众人没有不信的,全都同情的看着李秋菱。原以为李侧妃父族不得利,好歹有个不错的母族,没想到却是假象的。
李秋菱也没想到苏家会这么无耻,明明收了这么多钱,却还苛待原身姐弟,三个加起来都不满十岁的孩子,能吃、用多少,最后剩下的大半银子,还不是都进了苏家的口袋。
可他们连这点银子,都不愿花在姐弟几个身上,竟将事情隐瞒下来,害的原身姐弟在外家受尽磋磨,还不停给他们洗脑,让其要懂得感恩。
难怪原身外祖父临死之前,不是给自己孙子、孙女求恩典,而是给外孙女。原来是因为愧疚,怕到了地下无颜见长女和老友,才会给原身求个前程。
可这也导致原主到死,都在恨自己的祖父,怨他为何不为自己母亲做主,怨他身为人父,却养出李浩这种禽兽不如的东西,又不加以管束。
想到此处,李秋菱只觉得心如刀绞,紧接着一阵头晕目眩,眼看就要摔倒,还是姚子衿眼疾手快,一把将人扶住。
此时,宫远徵亦站起身来,大步流星地走到姚子衿面前,轻轻接过她手中的李秋菱,小心翼翼的将其安置于座位之上,才转身面向众人,沉声吩咐道
宫远徵(朱瞻基):够了,全都给我退下!
众人见太子面色坚定如初,纷纷识趣地退下。姚子衿原本打算提及郭贵妃之事,但一瞥见李侧妃那张苍白如纸的脸庞,便将满腹话语尽数咽了回去。
李侧妃正沉是最痛苦的时候,自己实在不忍心在此刻去打扰她。毕竟,她们都是被至亲之人所利用,最终又被无情抛弃的可怜人,这遭遇何其相似。
徵菱从云之羽开始旅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