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话一出,犹如平地惊雷,炸得太后与赵王都有一瞬间失神。谁能料到,被陛下独宠的贵妃的心腹宫婢,竟会是锦衣卫安插在宫内的暗子。
因着夏荷这一句话,游一帆心神微晃,这一瞬的分神,恰被李秋菱抓到,她趁势打落了对方手中的刀,本来能顺势将人擒下。
可谁曾想,当赵王见状,捡起地上的刀,再度冲向太后而来,夏荷几人联手,竟一时难以招架,眼看就要逼近太后和小皇子。这般情形逼得李秋菱不得不回身防守,保护太后和孩子的安全。
赵王不愧是追随太宗皇帝纵横塞外,于靖难之役中立下无数战功的悍将。他虽不及自己二哥勇武,却也目光如炬,对战场局势洞若观火。
当余光瞥见李秋菱杀至时,当即果决的放弃原本目标,连退数步,巧妙拉开双方的距离。确认对方并无追击之意后,这才迅速与游一帆汇合。
李秋菱刚热身完毕,正蓄势待发,准备认真起来,与赵王和游一帆一较高下。却见二人仿佛心有灵犀一般,默契的退出了门外,这让她不由得有些遗憾。
要不是自己如今的内力,不及从前的千分之一,在来到大明之前,也甚少与人交过手,加之又要护着太后和孩子,那还任由对方逃跑。
若是没有这些掣肘,她定能将这二人轻松拿下。可眼下,也只能将此事交给阿远去处理了,心中虽有不甘,但也只能放弃自己亲自动手。
两人刚从大殿中仓皇逃出,便迎面撞上了破门而入的禁军。刹那间,如潮水般的禁军涌入,迅速将残余的赵王亲军团团包围。
游一帆眼见四周被围得密不透风,心中明了大局已定,自己等再无翻盘可能,遂暗叹一声,沉声道
游一帆:我们已经败了,湘王绝不可能制造出如此大的动静。那真正指挥禁军的人,现在难道不该现身了吗?
话音方落,宫远徵已在禁军的簇拥下大步而来。那一瞬间,所有目光都聚焦在他身上。这着实令人意外,却又在情理之中——试问这世上,除了陪伴太宗皇帝左右,被其亲手栽培的当今圣上,又有谁能如此轻易的掌控全局?
随之而来到的,还有被生擒的汉王,和作为其内应的袁琦。在攻打乐安前夜,汉王暗中命令威胁袁琦,让对方给皇帝下毒。汉王的计划是一旦皇帝中毒,大军必定群人心惶惶,他再趁机率领麾下精锐出城迎敌,如此一来,定能大获全胜。
然而,这一切都没能骗过宫远徵。他不仅识破了这个阴谋,更当机立断,选择将计就计,先让汉王以为自己中毒,又在对方必经之路上布下埋伏。最终,宫远徵成功生擒汉王,迅速平定了这场叛乱。
为了不引起赵王有戒心,宫远徵一面封锁消息,一面日夜兼程赶回京师。恰好赶上,赵王私自带兵进京,与游一帆里应外合,妄图发动政变篡位。
知晓了事情的来龙去脉后,游一帆也忍不住感叹,对方的运气实在太好。若那朱瞻基能早一天归来,或许这场变故便不会发生;若是迟上一日,那他们就算政变失败,也能逃出京城再做打算。
可偏偏,事情就这么凑巧,就像被冥冥之中的一只手控制着,不早不晚,正好让他们自投罗网,这也许就是天意吧。
这时宫远徵开口对赵王问道
宫远徵(朱瞻基):三叔,游一帆是不是同你说,待控制住京师,便找个借口,将汉王骗入宫,伺机除掉,让你登基。
即使沦为阶下之囚,汉王依旧压住不住心中的愤怒,忍不住插话道
路人乙:老三,他跟我说,你已被挟持入京,只要我挥师北上,他便将杀害太后的罪名,落在你头上,到时候,我可成为清君侧的贤王。
徵菱从云之羽开始旅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