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李秋菱缓缓打开盒子时,映入眼帘的仅有薄薄两册书卷。然而,当她的指尖轻轻触碰那泛黄的纸张,开始翻阅起来,眼中渐渐绽放出惊喜的光芒。
这两本书虽只有十来页,里面详尽地记录着玉米、红薯各式各样的烹饪方法,从最家常的做法到充满创意的料理;更难能可贵的是,书中还记载了这两种食材的药用价值,以及食用禁忌。
玉米、红薯刚开始推广,因种子有限,目前只有京师和直隶附近少数地方种植,这两种新粮食的食用注意事项,尚且不为人知,能在短时间内见其研究透彻,足见其用心,这书册上每一个字都是难能可贵的。
当意识到这两本书的来历时,李秋菱的心中涌起一股难以抑制的喜悦。她已经猜到了匿名赠书之人的真实身份,而这份猜测带来的不只是简单的确认感。
更重要的是,透过这两本精心挑选的书籍,她深切地感受到对方,对自己正在做的事理解与认同。这种精神层面的认可,远比书籍本身更加珍贵,令她的内心充满了力量。
磨挲着书页,那粗糙的质感仿佛带着记忆的温度,李秋菱的思绪不由自主地飘回了一年前。她敢来坤宁宫时,就见姚子衿站在胡善祥身边,悲戚之声在寂静的宫殿中回荡。
一时情急,热血涌上心头,李秋菱猛的抽出腰间那的匕首,毫不犹豫地将手中的请辞刺破、斩断,那纸张裂开的声音,在那一刻似乎也带着决绝的回响。
见此情景,姚子衿心中一紧,本能地迈前一步,挡在胡善祥身前,沉声道
姚子衿:贵妃娘娘,你这是做什么?
李秋菱冷冷的瞥了对方一眼,那目光中带着一抹轻蔑与不屑。她不慌不忙的将匕首收回鞘中,动作行云流水,仿佛刚才的从未发生。
直到此时,她才缓缓开口,语气中透着一丝慵懒,却又不容置疑。
李秋菱(李婉莹):我若想对皇后有所行动,你真以为凭借自己的一己之力就能阻挡吗?
姚子衿:你误会了,我……
李秋菱(李婉莹):我没功夫跟你虚与委蛇,这是我和皇后之间的恩怨,淑妃你还是呆在一边看着为好。
李秋菱几句话,便将对方的话挡了回去,随即转向胡皇后,目光中那抹不喜依旧如初。不同与往日的是,对面的胡善祥此刻不再心虚的闪躲,或是选择逃避,而是坦然的端坐于原处,坦然接受着来对方的指责。
李秋菱(李婉莹):你以为一死了之,就能恕清胡家的罪刑了?我告诉你这绝不可能的,世间哪有这样便宜的事情。
李秋菱(李婉莹):错了就要接受惩罚,胡家犯下的罪,满门抄斩也不为过,就算你是皇后,也罪责难,岂是你一条命就能抵消的。
面对贵妃的指责,胡善祥心中虽有万千不甘,却也深知对方所言非虚。太祖幼时便遭逢父母至亲离世之痛,这份苦难的经历铸就了他登基后的行事准则——对臣下苛刻严厉近乎冷酷,然而唯有对自己膝下的儿孙,则无尽的宽容与慈爱。
大明律历中明确规定:谋杀未遂且未造成伤亡者,不论主犯从犯,皆需受杖刑一百,并流放两千里;而谋害皇嗣之罪,则更为严苛,按律当满门抄斩,罪及九族。
即便太后看在往日的情分上,能够法外开恩,可这事一旦被揭开,胡家恐怕也难逃分崩离析、支离破碎的命运,家族数百口人将何去何从?一念及此,胡善祥只觉悲凉之意油然而生。
她凝视着李秋菱那义愤填膺的神情,以尽可能平稳的语气回应道
胡善祥:胡家对你的所作所为,过往的种种伤害,我知道都是无法用言语来弥补。
胡善祥:可我还是想请求你能宽恕胡家,只要你愿意饶恕胡家,所有的罪责我都愿一力承担。
李秋菱(李婉莹):是吗?只要我愿意放过胡家,让你做什么都行?
胡善祥:没错,只要不危害陛下、危害百姓,我都愿意。
李秋菱(李婉莹):好,那我要你……
徵菱从云之羽开始旅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