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秋菱接收完原身的记忆,终于明白了王绵绵为何在重来一次,却依旧不愿活下去。曾经的王绵绵,在失去父亲与祖母之后,内心满是惶恐与无助。
而那狠毒的舅家,更是如同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都说“娘亲舅大”,可如今连嫡亲的舅舅都不可信任,又怎能奢望姑母会心存善念?
在这冰冷的世界里,每多活一日便多受一分苦楚,倒不如一开始就随着父亲和祖母一同离去,那样至少能少些痛苦折磨。
李秋菱对此亦无法评价,王绵绵不过是个普通女子,又如何能看透这人心险恶?莫说她年岁尚轻,即便已然成年,在这宋代的社会里,一女子想要独自生存也难如登天。
此时的北宋还算好,到了南宋对女子的压迫之重,简直令人发指,那是教条、规矩将女子禁锢起来,令其动弹不得,缠足之风也由此兴起。
话题扯远了,李秋菱暂时按下纷杂的思绪。跟据原主的记忆,她知道,今日有更为重要的事情,在等着自己去应对。
昨日,祖母下葬原主悲痛晕厥;而今天,便是便宜舅舅和姑母前来,商议她去谁家过日子。这不仅是一次简单的抉择,更关乎着她未来的生活走向。
于是她朝屋外轻唤了一声,不多时,丫鬟翠柳便领着一众丫鬟、仆妇鱼贯而入,伺候李秋菱梳洗。
这翠柳是不久前才被买进府中的,李秋菱对她倒也不担心会露出破绽。至于从前伺候原主的那些丫鬟,在祖母过世后,就将其尽数遣散。
彼时原主年幼,便宜舅舅几句话就吓住了,舍弃了那些悉心照料自己的丫鬟,换来了这些年纪尚小、办事还不太利索的新人。
不过这对如今的李秋菱来说倒是好事一桩,省得她为了不被看出端倪,而刻意模仿原主模样行事的麻烦。
因为守孝道缘故,早食并不丰盛,只有一碗碧梗米粥,和一碟子乳酪饼。用完饭没多久,姑母和舅父便到了。
作为晚辈的李秋菱,自然要起身相迎,只是相对于姑母的担忧,她这个所谓的舅舅就显得过于平静。
只见便宜舅舅在受了外甥女的礼后,缓缓移步至椅前落座。他端起侍从刚奉上的茶盏,轻抿一口之后,这才不慌不忙的开口道
路人甲:绵绵,你姑母与我此次前来,是想问问你往后,是愿意跟随你姑母回去,还是到舅舅家中过活呢?
王绵绵(李秋菱):多谢舅舅、姑母惦记着我,两位长辈为我费心,绵绵自是感激不尽。其实无论是去舅舅家还是姑母家,都一样是长辈对我的慈爱。
当这番话入耳,便宜舅舅脸上浮现出满意的笑意。对于这个外甥女,他虽谈不上有多少感情,但好听话总是令人愉悦的。
一时间,他看向李秋菱的目光都多了几分赞许,甚至已经开始盘算,等外甥女到了自己家后,定要叮嘱妻子看顾一二。
只可惜,他注定要失望了,李秋菱随即话锋一转道
王绵绵(李秋菱):舅父一番拳拳盛意,外甥女实在不忍推却。只是祖母在临终之际留下遗言,命我今后跟随姑母生活。
王绵绵(李秋菱):此乃祖母最后的心愿,外甥女不敢有违。今日竟劳烦舅舅亲自前来,实在过意不去。
路人甲:这……
她一番话徐徐道来,竟将对方置于了两难的境地。彼时之人极为看重孝悌,李秋菱以王家老夫人的遗言作为挡箭牌,推拒了舅家的'好意',在外人看了,也是无可厚非。
这下子,即便是舅家,也不好意思提出反对意见了,毕竟,就算是做舅舅的,也不能阻止外甥女尽孝道呢?这般举动,看似温和,实则暗藏机锋,无疑是极为高明的一招。
这便宜舅舅不疑外甥女搪塞自己,只道这一切都是王家老夫人的布局,这位老夫人可不是精明能干的主。
想当年,王家迁至洛阳之时,既无族亲可依靠,又缺乏雄厚的财力支持,不过是小门小户之家。可在王老夫人的运筹帷幄之下,王家竟一步步崛起,最终成为洛阳城中赫赫有名的富商。
由此可见,老夫人当真是精明过人。她能看透自家的小算盘,弥留之际提前给孙女留下话,自己对此毫不意外。
而今,最紧要之事便是,要想方设法把外甥女接到自己家,这个金娃娃万万不能拱手让与郦家。
徵菱从云之羽开始旅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