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和殿中足足待了一个时辰,李秋菱才带着太后赏赐的物品,坐上轿子离开皇宫。归途中,她轻轻摩挲着手中的银锁,一抹满意的笑意浮现在唇边。
今日觐见刘太后堪称完美,不仅获得了对方的认可,更展示了自己的心机与手段。想必在刘太后眼中,自己这位能将康王玩弄于股掌之间的姨孙女,必定是一枚极有价值的棋子。
李秋菱心中清楚,一个从低贱歌女一路攀登上皇后宝座,直至今日权倾朝野的太后,又怎会对初次见面的姨孙女,怀有多少情感?
若祖母尚在人世,或许看在姐姐的分上,还能得几分重视。然而如今……这一切不过是一场精心准备的戏罢了,目的并非为了她本人,而是为了拉拢她身后的阿远。
近几年来,官家为亲政之事,以及李贤妃之故,与太后之间摩擦不断。而昔日因沈贵妃之死,使太后对阿远始终存有戒心,处处加以提防打压。
如今时局已变,有了自己作为联络纽带,太后便有了拉拢阿远的可能。想必刘太后也在暗自筹谋,一旦与官家之间的矛盾,激化到不可调和的地步,至少还有另一条退路可选。
只是李秋菱亦需凭借刘太后之力,在这皇室之中站稳脚跟,故而欣然配合对方演戏。二人皆是心知肚明,你情我愿间,尽显权谋与算计。
四福斋内,自打李秋菱被召入宫中,郦家上下便如热锅上的蚂蚁,人人眉头紧锁,围聚在大堂内,焦急的等待着消息。
直至日暮时分,人未归,却见一队内官带着赏赐到来。随着内官一声令下,那一箱箱绫罗绸缎、金银玉器、珠翠首饰依次抬入郦家大门。
这些金银首饰闪耀着刺眼的光芒,映照出众人脸上的错愕与不解。即便是六娘与康王的婚事已定,可这等丰厚的赏赐,未免也太多了。
寿华忍不住率先开口询问。
寿华:请问……这些是?
路人乙:诸位,这些都是太后娘娘亲赐的。
内官坦言道
路人乙:圣人与太原县君一见如故,特此重赏以示嘉许。
寿华:敢问这位太原县君是……
路人乙:唉呀,是我一时疏忽,竟忘了说了。
内官微微欠身,想皇宫方向抱拳一礼
路人乙:圣人与王娘子相谈甚欢,认其为干孙女,封为太原县君,并赐婚于康王殿下。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喜讯,众人都愣住了。片刻之后,还是内官轻声提醒
路人乙:这可是天大的喜事,诸位还不快谢恩?
郦娘子:对对对,谢圣人!多谢圣人!
几人这才如梦初醒,纷纷行礼谢恩。郦娘子更是激动得热泪盈眶
郦娘子:绵绵啊,这是修了几世的福分,才得此殊荣……
在郦娘子连珠炮般的好话声中,李秋菱的轿子终于稳稳停在了自家门口。她先吩咐自己的丫鬟翠柳取出二十贯铜钱,递与为首的内官作酬谢。
待宫里的人离去后,这才携众人步入内室。紧接着李秋菱便将宫中的种种见闻,娓娓道来。
当听到宫中太后竟是自己的姨母时,郦娘子激动之下眼前一黑,险些惊得昏厥过去。幸而李秋菱早有预见,从三姐康宁随身携带的医囊中抽出银针,及时为其稳住了心神。
相较之下,乐善和好德就好多了。两姐妹虽也惊讶,却并未太过在意。倒是年长些的寿华、福慧与康宁三位姐姐,听闻此事后面色凝重,忧心忡忡。
这与太后有亲,固然是可喜的事,但对于郦家这样的小门小户,尤其她们这满门都是女眷,究竟是福是祸,谁也无法预料。
几人对视一眼,都在心中思考对策,以应付后面可能发生的状况。
至于郦娘子,自打得知自己的亲姨母竟是当今太后,早已激动得手足无措,此刻更是语无伦次,怕是指望不上了。
徵菱从云之羽开始旅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