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李秋菱这副无精打采的模样,宫远徵不由得觉得有趣。他将人搂得更紧了些,带着一丝玩味说
赵得益(宫远徵):好了,别气了。我可不是那忍气吞声的人?你且看着,明日入了宫,定有好戏上演。
李秋菱没好气的敷衍道
王绵绵(李秋菱):是是是,我们的康王殿下,可是这汴京城里的小霸王,哪能任人欺辱。我呀,就等着你替咱们出气呢。
说着,李秋菱便环上了他的脖颈,宫远徵则趁势低下头,气氛变得暧昧起来
#赵得益(宫远徵):好,不过娘子,你莫不是忘了,今夜乃是我们的洞房花烛夜,与其生气,倒不如做些有意义的事。
王绵绵(李秋菱):讨厌!
李秋菱嗔怪地瞪了他一眼,下一瞬却被对方封住了双唇。此刻,红烛高照,映着双喜,洞房之内春意浓,良宵正当时。
一夜无话
次日清晨,李秋菱望着铜镜里,那眉毛弯似新月,显得格外温婉动人。
她对宫远徵的成果甚是满意,不禁夸赞道
王绵绵(李秋菱):画得真不错!
一旁的宫远徵把人搂入怀中,讨好的说
#赵得益(宫远徵):都是菱儿教导有方,我这画眉的手艺才没生疏。当然主要还是我的菱儿天生丽质,不管怎么画都漂亮。
这等赞美的话谁不爱听呢?李秋菱被哄得心花怒放,片刻后见阿远还是抱着自己不放,她娇嗔地瞪了对方一眼,口是心非的说
王绵绵(李秋菱):你呀,就知道哄人,真是油嘴滑舌。
说着便轻轻地推开宫远徵,嘴上嫌弃道
王绵绵(李秋菱):好了,你别在这儿妨碍我上妆了,时候不早了,待会还得进宫呢。
#赵得益(宫远徵):都依你,我就在一旁看着,不会碍着你的。
随即李秋菱便重新打扮起来,宫远徵倒也乖觉,不再胡闹,反而殷勤地递这递那,不多时便收拾妥当。
李秋菱看着镜中的自己,身上是王妃规制的华服,头戴赤金红宝石头面,整个人看起来雍容华贵、仪态万方。
她略一思忖,心中不禁暗自窃喜。幸好此刻身处宋朝,这里的首饰多以精致玲珑为主,倒也颇为合意。
况且如今自己身为王妃,相较于昔日为皇后时那套繁重的礼服与饰物,今日这身装扮,已然算得上轻便了许多。
妆毕,李秋菱刚欲起身,眼前却多出一挂项链。那水晶金饰项链上串着长菱形水晶珠,间以南瓜棱小金珠和金鱼金饰,这种菱形珠正是当下的流行款。
李秋菱见后心下甚是喜爱,抬头时恰巧对上宫远徵那灼灼的目光,那眼神中满是期待,求表扬的意味不要太浓。
为了不挫伤对方的积极性,她适时夸赞道
王绵绵(李秋菱):这串珠子真美,还是官人你有眼光,瞧,配这身打扮简直是绝配。
#赵得益(宫远徵):你喜欢就好!
当听到那令他满意的回答时,宫远徵的唇边悄然浮起一抹浅笑。他缓步向前,动作轻柔地将项链为对方戴上,指尖不经意间掠过那细腻的肌肤,似有微风拂过般温柔。
待一切妥帖,才伸手搀扶起李秋菱,二人并肩而行。穿过长廊,移至饭厅用膳,随后,他们登上马车,车轮碾过青石路面,驶向宫中,渐行渐远的身影隐没在晨光之中。
抵达太后宫中时,官家、皇后以及杨太妃早已在这等候多时。两人一番见礼过后,刘太后赐了座。
待众人落座,宫人随即奉上茶水。几人边品茗边寒暄,这时刘太后放下茶盏,对宫远徵殷切嘱咐道
太后刘娥:得益啊!你如今已然成家,切不可再像往日那般胡闹。
太后刘娥:整天游手好闲,与那些纨绔子弟饮酒作乐,也该收心,扛起一家之主的责任。
而宫远徵却仿若充耳不闻,只顾着摆弄手中的茶盏,一副满不在乎的模样。这番作为,让刘太后脸色瞬间变得难看起来。
她心中暗自恼怒,本以为康王娶了自己的侄孙女,能够缓和彼此间的关系,没承想康王竟如此不给面子。
眼见太后陷入尴尬境地,身为'好孙女'的李秋菱,自然得出来打圆场。她赶忙接过话茬
#王绵绵(李秋菱):大娘娘,您所言极是。王爷以前不过是受人蛊惑,才会行事肆意放纵。
#王绵绵(李秋菱):以后必然会谨守本分,行事循规蹈矩,再不会如往日那般肆意妄为。
徵菱从云之羽开始旅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