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最终,李秋菱也没能嘲讽到杜仰熙。因为跟着众人一起来看热闹的二娘福慧,突然发动要生了。
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在场的其他人都没经历过这种事,只能由她出面先将人扶上马车,一边吩咐马夫往回赶,一边照看二姐的情况。
众人历经千辛万苦,终于在二姐生产前赶回范府,只是不等稳婆赶到,孩子已呱呱坠地。
郦家迎来了一位可爱的小女郎,这乳母娇娇的小家伙一出生,便越了五娘乐善和李秋菱,成为了郦娘子最疼爱的心肝宝贝。
光阴似箭,转瞬已是腊月,不久后便是小侄女的百日宴。李秋菱早早备好了贺礼,像长命锁、小手镯,还有百家被等。
她历经三世,一直渴望有个女儿,可膝下尽是臭小子,故而对这个侄女极为喜爱。
这一日正是腊八节,李秋菱与宫远徵正在品尝腊八粥。这粥是李秋菱亲手做的,自打上次听宫远徵抱怨,许久未见她下厨后。
她深觉自己疏忽了对方,于是后面的日子,时常亲自下厨烹制美食。好在李秋菱本就喜好烹饪,并不觉得麻烦,毕竟无需自己洗碗。
正吃着,忽听得外头小厮来报,说是有郦氏族人到四福斋闹事,还带了个一对母子,声称那少年是郦家已故家主的私生子。
李秋菱闻讯,缓缓放下碗,拭了拭嘴角,冷笑一声
王绵绵(李秋菱):这些天杀的畜生,真是好了伤疤忘了疼,以为到了汴京,姑奶奶就奈何不了他们了。
宫远徵见李秋菱笑得愈发温柔,忙尽量缩小自己的存在感。依以往经验,菱儿大吵大闹倒不可怕,就怕这般笑里藏刀。
通常,她笑得越灿烂,心中的怒火就越旺。果不其然,下一刻便听李秋菱对翠柳吩咐道
王绵绵(李秋菱):你去庄子上把徐氏带来,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我家的饭可不是白吃的,也该让她发挥作用了。
翠柳:是。
翠柳连忙应声退下。
王绵绵(李秋菱):哼!既然千里迢迢来到汴京,那就别回去了。
说完,她又重新端起碗,对宫远徵招呼道
王绵绵(李秋菱):快吃吧!可不能浪费粮食,我打算吃完粥就去郦家。
见菱儿似乎并非特别动怒,宫远徵这才壮着胆子问
赵得益(宫远徵):菱儿,那郦氏一族怎么招惹到你了?
李秋菱斜了他一眼,冷声道
王绵绵(李秋菱):自然是新仇旧怨加在一起。那些郦氏族人,都是喂不饱的白眼狼。
王绵绵(李秋菱):我那姑父、表弟刚走,他们就欺上门来,全然不顾姑父平日对族里的帮扶。
王绵绵(李秋菱):不仅如此,还害得王父惨死。我既承接了这具身体,自然要为她报杀父之仇。
说着,李秋菱又拉起宫远徵的袖子哭诉
王绵绵(李秋菱):阿远你都不知道,那些人有多过分,趁我重伤之时,三天两头到郦家闹事,顺走了不少财物,就连你当年送我的第一支步摇,都差点被他们抢走。
宫远徵顺势将人揽入怀中,柔声安慰
赵得益(宫远徵):莫哭了,都是我不好,该早点寻到你的。你放心,那些郦氏族人,我一个都不会放过。
王绵绵(李秋菱):可别脏了你的手,这仇我快报完了。那些到郦家闹事的,我差不多都整治了。
王绵绵(李秋菱):如今只剩四个最刁钻无赖的。他们习惯向郦家伸手,从不劳作,如今郦家迁至汴京,想必钱财耗尽,这才又找上门来。
想到方才她吩咐侍女去办的事,宫远徵接话道
赵得益(宫远徵):看来你已有对付那四人的办法了。
王绵绵(李秋菱):是啊,很快我就能了结这因果。
李秋菱幽幽的道
谁知宫远徵突然开口说道
赵得益(宫远徵):此事你莫要插手,让你的侍女把人交给贵喜,由我来替你处理。
王绵绵(李秋菱):为何?
赵得益(宫远徵):傻瓜,这自然是为了你好。虽说郦氏那三人是自寻死路,但这世道对女子过于苛刻。
赵得益(宫远徵):因虞家之事,那些文官本就对你多有非议,只是后来咱家献上新作物,才将之前的风波压了下去。
赵得益(宫远徵):如今你不宜再引人注目,由我出面才是最佳之选。
随即话风一转
赵得益(宫远徵):况且,当初那件事,虽然郦氏族人是罪魁祸首,但毕竟因郦家而起。现在旧事重提,姑母和几位姨姐难免会心存芥蒂。
赵得益(宫远徵):由我来操办,到时候旁人只会以为,这是我为了给你出气。如此一来,便能避免诸多麻烦。
见对方为自己考虑得如此周到,李秋菱满眼感动的说
王绵绵(李秋菱):阿远,你真好了!
徵菱从云之羽开始旅行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