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了地方也没下去,只是把马车停在一旁,不打扰报名之人排队。
将帘子掀开一角。
能清楚看到外面排队之人都是衣着陈旧的家贫女子,她们绝大部分连自己的名字都不会写,有个别就连说起来都不知是哪个字。
还有的妇人询问上工的时候能不能带着孩子一块儿去。
各种乱七八糟的事情弄得芸娘头大,拖慢了她登记的速度,她只能又让身边跟来的一个人一同登记。
“她们若是来做工了家里是不是就没人带孩子了?”和惠看着好几个妇人都背着孩子来,不由得将心里的问题问出。
和惠不至于问出什么,她们怎么不请下人来带这种不食肉糜的问题,只是思考要带孩子和要做工赚钱之间的矛盾。
林黛玉沉吟了一会摇了摇头,“大部分家里或许能有老人帮衬,也有小一点的孩子在家照看。女人若是能出来挣到钱了,在家里说话也有底气,就像我的姐妹们将来出嫁,嫁妆就是她们的底气。”
和惠理解的点了点头,继而提出一个新想法,“若是在绣坊附近建一个学堂,那这些孩子们岂不是可以去学堂读书,不用人照顾了。”
这是一个好想法,但实施起来有不少困难。
“和惠,这是一个好想法,或许我们可以等绣庄的事走上正轨再开始考虑。”
三天后招工结束,女工们分批学习,毕竟之前要求的就是要会织布,因此掌握起织布机和纺纱机都十分简单。
十天后,织出来的布已经可以在售卖。
以极低的价格在京城里的一家店铺出售,因为布料没有什么花样,又没有做成成衣,因此即使被老百姓们抢购一空也没有太影响其他人家的生意。
一个月后,织出来的布已经可以运往其它地方售卖。
林黛玉翻看账本,发现在发了女工们的工钱后并没有太多利润,毕竟这东西定价实在是低。
她将账本递给和惠,“一个月也不过赚了百来两,若是机器改善能做出不同花样子那能赚得就多了。”
百来两,和惠妆匣里随便一个首饰都超过了这个价格,她难免有些失落,花了时间和精力却只赚到这么一点儿。
她现在也有了体会,原来事情不是做了就能达成自己的想法。
“黛玉,赚钱真不容易呀,一个月只能赚百来两,那些女工们也不过挣二两银子。”和惠长叹一声。
林黛玉反倒没有那么低落,她安慰着和惠,“起码还赚到了钱,不仅给那些妇人们提供了赚钱的机会,还让不少人买到了便宜的布料,这已经是一件大好事了。”
“而且,未必就不能赚到钱。”林黛玉扭头看向和惠。
“大船出海带回来不少西洋物件,我们也可以把东西卖到别的国家去,完全不用跑远,就到安南、缅甸、暹罗这些地方。
还可以把羊毛纺成线,从蒙古收购羊毛,做成成衣后再卖到蒙古去。”
一个个注意从林黛玉嘴里冒出,听得和惠连连点头,先前那些困难在林黛玉嘴里就什么都不是了。
伏黛:赠尔一枝春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