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朝回门后,我就着手安排扬州这边的产业,安排众仆各司其职,吩咐他们每年的收益存银庄,到时把银票和账本托来送节礼的人带回即可。张逸风也带着掌柜、庄头这几个管事的来外祖这边认门,日后有什么急事可上门求助,并拜托舅舅他们照应着些。
很快便到了要启程回汴京的日子,拜别完扬州的亲朋好友就着水路到汴京。由于行李太多,张逸风租了两艘大船,一艘装行李,一艘住人,一路浩浩荡荡的往汴京而去。
行至半途,忽遇大雨倾盆。船身摇晃,众人忙将船只靠岸暂避风雨。岸边恰有一小镇,我与张逸风便携几名家仆下船入镇寻找歇脚之处。
这小镇虽小却热闹非凡,街边有不少小贩售卖特色物件。我瞧见一个老妪卖的香囊甚是精美,正欲买下,旁边一个小童跑来撞到了我。那小童的娘亲赶忙过来赔罪,我笑着摆手并不在意。交谈间得知镇上今日有庙会,还有独特的祈愿仪式。
我心中好奇,拉着张逸风同去。庙会上人山人海,我们挤在人群里观看仪式。只见众人手持彩色布条系于树上,口中念念有词祈求平安顺遂。我也依样而为,张逸风站在一旁含笑望着我。
而后我们找了一家客栈住下,晚上听店家说起这镇上一些奇闻轶事,有关于狐仙庇佑的传说,亦有神秘宝藏的传言。我听得津津有味,对这意外停留的小镇满是喜爱,只盼这雨再下得久些才好。
第二日,雨势渐小。我们告别小镇,重新登船向汴京进发。一路上,张逸风兴致勃勃地给我讲述汴京的繁华盛景,我满心期待。
离汴京越近,张逸风话越多起来。“娘子,我家在汴京也算名门望族,族中有诸多长辈与兄弟姊妹。祖父一生清正,颇受敬重;祖母最是慈善和蔼之人;父亲常年在外为官,母亲持家有道。家中庭院错落有致,花园里四季繁花盛开……”我静静听着,想象着他家的模样。
又行了几日,终于看到汴京高大的城墙。进城之后,马车缓缓驶向张家宅邸。还未到门口,就听到阵阵欢声笑语传来。下了车,只见一群人簇拥着两位老者站在门前。张逸风急忙上前拜见祖父母,我也跟着行礼。二老打量着我,眼神中透着满意。随后,众人将我们迎进府内。穿过回廊,进入大厅,厅中的布置尽显富贵典雅。这时,我知道我的汴京生活即将开启,心中既紧张又兴奋。
也是真正到了汴京我才发现张家家境有多好,族人也超多,且为官者众多,自己能嫁张逸风真是捡漏了。若不是他脸上有一道恐怖的疤痕,让他在婚事上不顺,让其长辈对他对象的标准一降再降,自己这个孤女恐怕连做妾的资格都没有。
张逸风祖父虽己致仕,身上却也挂着个二品闲职,祖母出身子爵府是二品诰命夫人,父亲外放当官,是大名府知府,母亲出身扬州清贵的书香世家,现在是四品恭人,母亲本来也是随父亲在大名府,只是近两年因他的亲事才在汴京,不久也会出发去大名府。他大哥张乘风也是进士出身,目前也是在外当官,是济州通判,从五品,大嫂是工部侍郎家的长女,目前夫妻双方在济州,听说有一嫡子二庶女三个子女。另外还有两个己成家的庶出弟弟,虽是八九官的小官,但也不是寻常百姓可比的。还有三个己出嫁的姐妹都不在汴京,听说大名府那边还有一个年幼的弟弟和两个妹妹,都是庶出的,加起来足足十个兄弟姐妹。我这个公公也是个风流人物啊。另外还有一位叔叔因喜爱经商,考了个秀才功名后就开始负责经营家族的铺子田产庄子。名下嫡庶子女也不少,目前有成家的也有未成家的,人数也有不少。最最重要的是张逸风的大太爷也就是他祖父的嫡亲兄长居然是《知否》里的英国公。太不可思了,兜兜转转我又和剧情里的人物有了联系。
这么一大家族,是文官、武官、勋贵都有,难怪《知否》里皇后会不择手段地将英国公之女张桂芳指婚给自己的弟弟。
真正了解到婆家的家境,身为有外挂空间的穿越者的罕见的有了些许自卑感。这极力迫使着我想改变这一现象。
综穿之丫鬟逆袭记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