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珠按照高逸之给的地址,找到了那座名为“早学书院”的地方。
早书院坐落在一个名为“可镇”的小镇上,四周环水,风景秀丽。
书院的院长是一位姓周的老先生,为人和蔼,学识渊博。
李文珠将高逸之的信交给周院长,说明了自己的来意。
周院长看完信,打量着眼前这个“少年”,点了点头,说:“既然是高贤侄推荐的,那我就信你。书院里正好缺一位教启蒙的先生,你就留下吧。”
李文珠连忙道谢:“多谢周院长收留。”
就这样,李文珠以“谢默”的身份,在早学书院当了一名教书先生。
书院里的学生大多是镇上的孩子,年纪都不大,活泼可爱。
李文珠很喜欢这份工作,每天教孩子们读书写字,日子过得平静而充实。
几个月后,可镇上来了一对夫妇,说是来镇上做生意的,租了书院附近的一间房子住了下来。
这对夫妇看起来很普通,男的憨厚老实,女的温柔贤淑,和镇上的其他人没什么两样。
但李文珠却觉得有些不对劲。
这对夫妇总是有意无意地出现在书院附近,有时还会打听书院里的情况,尤其是关于“谢默”先生的事情。
李文珠提高了警惕,她开始留意这对夫妇的一举一动。
她发现,这对夫妇虽然装作普通的生意人,但言行举止间,却透着一股不同寻常的气质。
而且,他们看她的眼神,总是带着一丝探究和审视。
李文珠知道,自己可能被发现了。
这对夫妇,很有可能就是杜玉成派来的人。
她开始思考对策。
如果现在逃跑,肯定会引起他们的怀疑,说不定还会被当场抓住。
可如果不跑,等他们确认了自己的身份,后果不堪设想。
就在她一筹莫展的时候,周院长找到了她。
“谢默先生,最近是不是有什么心事?”周院长看着她,关切地问道,“我看你这几天总是魂不守舍的。”
李文珠犹豫了一下,决定把事情的真相告诉周院长。
她知道,周院长是个正直的人,如果他知道了自己的处境,说不定会帮自己想办法。
她把自己的真实身份和遭遇告诉了周院长,包括杜玉成的追捕和那对可疑夫妇的事情。
周院长听完,脸上露出了震惊的神色。
他沉默了片刻,说:“没想到谢默先生……不,李文珠姑娘,你竟然有这样的遭遇。杜玉成身为太子,竟然如此草菅人命,实在是太过分了。”
李文珠说:“院长,我知道这件事牵连到您,很抱歉。我现在就离开,不会给书院带来麻烦的。”
周院长摇了摇头,说:“你现在离开,正好中了他们的计。他们既然还没有动手,说明还没有完全确认你的身份。我们还有时间,可以想想办法。”
李文珠看着周院长,眼中充满了感激。
“院长,那您有什么办法?”
周院长想了想,说:“可镇每年这个时候,都会举办一场龙舟赛,到时候镇上会很热闹,人来人往,鱼龙混杂。我们可以利用这个机会,让你脱身。”
李文珠眼前一亮,说:“院长,您的意思是……”
周院长点了点头,说:“没错。龙舟赛那天,我会安排几个人,假装和你发生冲突,把你引到河边。到时候,会有一艘船在那里接应你,你上船后,立刻离开可镇,往西走。那对夫妇就算发现了,也来不及了。”
李文珠激动地说:“院长,谢谢您!您真是我的救命恩人!”
周院长笑了笑,说:“不用谢。我只是看不惯杜玉成的所作所为罢了。你放心,这件事交给我来安排,一定不会出岔子的。”
接下来的几天,李文珠像往常一样在书院教书,只是暗地里配合周院长做着准备。
她知道,这次的计划一旦成功,自己就可以彻底摆脱杜玉成的追捕,开始新的生活。
可如果失败了,后果不堪设想。
龙舟赛当天,可镇果然热闹非凡。
河岸两旁挤满了人,欢呼声、呐喊声此起彼伏。
李文珠按照周院长的安排,假装去河边看热闹,慢慢朝着约定的地点走去。
那对夫妇果然跟了上来,不远不近地跟在她身后,眼神警惕地盯着她。
就在李文珠快要到达约定地点时,忽然从旁边冲出来几个大汉,和她扭打在一起。
周围的人见状,纷纷围了上来,场面一片混乱。
那对夫妇见状,立刻冲了过来,想要靠近李文珠。
可就在这时,周院长安排的几个人拦住了他们,双方发生了冲突。
趁着这个机会,李文珠摆脱了那几个大汉,飞快地跑到河边。
一艘小船早已在那里等候,船上的人看到她,连忙招手。
李文珠纵身跳上船,小船立刻划了出去,很快就消失在茫茫的水面上。
那对夫妇摆脱了阻拦,冲到河边时,只看到空荡荡的水面,哪里还有李文珠的身影。
“追!”男的怒吼一声,立刻带着女的,朝着小船消失的方向追去。
可他们没有船,只能沿着河岸奔跑,根本追不上。
很快,小船就彻底不见了踪影。
男的停下脚步,狠狠地一拳砸在旁边的树上,骂道:“可恶!让她跑了!”
女的也皱着眉头,说:“怎么办?要不要立刻禀报太子殿下?”
男的想了想,说:“不行。我们没能抓住她,回去肯定会受罚。我们先在附近找找,说不定她还没走远。”
就这样,他们开始在可镇附近搜寻李文珠的下落。
而此时的李文珠,已经坐着小船,远离了乌镇,朝着江南更深处驶去。
小船载着李文珠,划破江南氤氲的水汽,一路向南。
两岸的芦苇在风中摇曳,远处传来隐约的渔歌,她站在船头,望着渐渐模糊的可镇轮廓,心中百感交集。
周院长的仗义、孩子们的笑脸,都成了这段短暂安稳日子里最温暖的印记。
船行数日,她在一个名为“夕阳浦”的渔村靠了岸。
这里三面环山,一面临海,村民们靠打渔为生,民风淳朴,对外来者虽有好奇,却无过多探问。
李文珠决定留在这里,她用身上剩余的银两租了一间临海的小屋,依旧以“谢默”的身份生活。
起初,她帮村里的老渔民修补渔网,跟着学辨认潮汐,日子过得简单而规律。
海风拂去了她眉宇间的警惕,阳光晒黑了她的皮肤,手掌磨出了薄茧,可那双眼睛里的光,却越来越亮。
她发现,抛开“李文珠”的身份,抛开太子府的阴影,原来人可以活得这样轻松。
饿了就煮一碗刚上岸的海鲜粥,累了就坐在礁石上看日落,夜晚听着海浪声入眠,再无噩梦惊扰。
村里的孩子们喜欢围着这个会读书写字的“谢大哥”,她便在村口的老槐树下教他们认字,用贝壳串成项链当奖品。
渔民们出海归来,常会送她几条新鲜的鱼;阿婆做了新米糕,也总不忘给她留一份。
这里没有阴谋算计,没有步步惊心,只有最朴素的善意,像海风一样,温柔地包裹着她。
半年后,杜玉成的追捕似乎成了遥远的过去。
李文珠偶尔会从过往的商船口中听到京城的消息,说太子性情愈发暴戾,因找不到她而迁怒百官,朝野上下人心惶惶。
但这些都已与她无关,夕阳浦的海,隔绝了尘世的纷扰。
她不再执着于“谢默”的伪装,在只有自己的小屋里,会换上简单的布裙,对着镜子梳起长发。
镜中的女子,眉眼间褪去了昔日的柔弱,多了几分历经风霜后的沉静与坚韧。
从此,夕阳浦多了一位居民,没人知道她的过去,只知道她识文断字,待人和善,会在潮起潮落间,安静地守着一片海,过着自己想要的、安稳而快乐的日子。
失业后我靠评价网文暴富了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