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微写作
2024年
北京卷
450字
题目一
“点赞”现象反映了现代社交的便利与复杂。它既是快速表达认可的方式,也可能成为虚荣心的温床。我认为,适度的点赞能增进互动,但过度追求则可能忽视真实交流。在享受“点赞”带来的愉悦时,我们更应注重真诚的人际交往,用心倾听与沟通,让社交成为传递温暖、分享快乐、理解他人的桥梁,而非虚荣心的展示平台。
题目二
我建议走进孔子的故乡——山东曲阜。作为中国古代的伟大思想家、教育家,孔子的智慧至今依然影响着世界。曲阜拥有孔庙、孔府、孔林等丰富的文化遗产,通过实地研学,我们可以深入了解孔子的生平事迹和儒家文化,感受中华文明的博大精深。这次活动不仅能拓宽我们的视野,还能加深我们对传统文化的认识。
题目三
月的独白
我是那夜空中孤独的守望者,静静地悬挂在夜幕的边际,洒下清冷的银光。我见证了无数的悲欢离合,却依然守望着那份静谧与祥和;我的光芒虽不及太阳炽热,却也能在黑暗中给予人们一丝慰藉。这样的我承载着思念与期盼,愿我的光辉能照亮人间少年前行的道路,陪伴他们度过每一个寂静的夜晚。
二.从善如流,坚守本心
2024年
上海卷
1000字
马克思曾言:“人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生活在社会中,没有人是一座孤岛。他人对自我的评价与自我的价值映射构成了人的本身。个人在作出决定时总是迫切需要他人的认可。在浩渺的人生旅途中,认可度如同一盏明灯,既照亮了我们前行的道路,又映射出我们内心的价值追求。它既是社会对我们行为的反馈,也是我们自我认知的重要参考。
然而,他人的认可并不能与正确划上等号,有时被公众声音裹挟的选择并非最优。面对他人的认可,我们当然可以从善如流;在他人不认可时,我们亦要做到不被认可度绑架,在荆棘之中坚守本心,走出属于自己的一条星光之道。
从善如流,化他人认可为前进之桨。生活中,人们常用认可度判别事物,区分高下。不能否认的是,认可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社会对我们行为的评价。正面的认可,能够激励我们更加努力地追求梦想,实现自我价值;而他人的不认可,则能够促使我们反思自己的行为,不断改进和完善。从善如流乃人生之道,他人的不认可背后可能恰巧反映了个人存在不足之处。奥普拉在成为著名脱口秀主持人之前,播报风格被批评为过于严肃和单调,在同事的建议下她改变了自己的主持风格,更加注重与观众的情感交流,终成全球著名的脱口秀主持人;初期对细节要求过于严苛的乔布斯认真对待同事的不认可,听取建议改善领导方式,注重团队合作,带领苹果走向成功。由此观之,对待认可度,我们要保持一颗平常心,既要以他人认可为前进之桨,也要勇于面对负面的批评,从善如流。
坚守本心,不被他人认可裹挟。认可度并非衡量价值的唯一标准。很多时候,我们过于追求外界的认可,而忽略了内心的声音。真正的价值,往往来源于内心的坚定和执着。且看默默奉献的志愿者,他们不求名利,只为心中的信仰和追求。在大多数人看来他们的行为难以理解,无法获得回报的行为是为许多人所不认可的。然而他们的价值,不在于外界的认可度,而在于他们内心的满足和幸福。再看美国民权斗士马丁·路·德金,很多白人对他的观点持有负面态度。面对政府官员、权威人士和媒体的偏见和批评,他仍坚持自己的信念,为美国的民权事业做出了巨大贡献。他的演讲和行动激发了人们对公正和平等的追求,最终促进了美国社会的进步。因此,认可度虽然重要,但它并不是我们生活的全部。我们不能因为追求认可度而牺牲自己的原则和底线。在坚守正确信念的道路上,即使他人不认可,也要坚守本心,不被裹挟。
认可度既是社会之镜,又是自我之锚。他人的认可为我们的人生道路增添光彩,我们从中汲取力量,奋力向前。不认可之时我们要从善如流,亦要认清对错,坚守本心。且视他人之疑目如盏盏鬼火,大胆去走你的夜路!
三.认可度
2024年
上海卷
1000字
在我们的生活中,“认可度”无处不在,这些认可度不仅塑造了我们的形象,也无形中成为了一种桎梏,束缚着我们的思维,限制了我们的创新与突破。因此,我们需要打破“认可度”,免于思维桎梏,才能真正实现自我成长和价值提升。
“认可度”通常意味着社会对个体价值的认可和肯定。这种认可可能来自于学历、职位、财富,甚至是社会地位。例如,只知盲目模仿、跟从,不知变通的战国“邯郸学步”的故事,让人印象多么深刻呀!这种对“认可度”的迷信,使得许多人陷入了思维的桎梏。他们变得只关注外在的评价标准,而忽视了内在的真实感受和价值追求。只知一味模仿,不知思考的“邯郸学步”不正是典型事例吗?久而久之,这种思维定势不仅限制了个人的发展,也阻碍了社会的进步。
要打破“认可度”的桎梏,我们首先需要认识到,每个人的价值并不完全取决于社会的认可。真正的创新往往源自于那些敢于突破常规、挑战权威的人。历史上,许多伟大的科学家、艺术家、思想家都是在不被主流社会认可的情况下,坚持自己的理念,最终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爱因斯坦的相对论在最初提出时,遭到了许多权威科学家的质疑和反对,但他坚信自己的理论,最终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尊重。梵高在生前并未得到多少认可,但他坚持自己的艺术风格,最终成为了艺术史上的巨匠。
其次,打破“认可度”的桎梏,需要我们培养批判性思维和独立判断的能力。我们不应盲目接受,而应保持独立思考的能力,敢于质疑和反思。“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的亚里士多德虽然尊敬自己的老师,但是在学识方面,他没有一味的崇拜权威、唯唯诺诺,不赞同老师在哲学方面的数学倾向,毅然选择了离开,独自踏上寻找真理的道路,最终成就自己在哲学等诸多领域的学术地位。
最后,打破“认可度”的桎梏,还需要我们勇于创新,迎接挑战。创新往往意味着不确定性和风险,但正是这种不确定性和风险,才是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动力。港珠澳大桥工程在经历了韩国与荷兰的拒绝后由中国工程师林鸣挑起了大梁。他在前人经验和世界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港珠澳地质特点,进行桥梁设计。用他的创新思维完成了设计任务、又在他的科学精神的影响下,将偏差缩小到了4毫米左右。打破“认可度”的桎梏,我们需要有勇气去尝试新的事物,挑战传统的观念和做法,只有这样,才能不断突破自我,实现真正的成长。
打破“认可度”的束缚,免于思维桎梏,我们需要重视内在动机,追求真正的价值;培养批判性思维,敢于挑战权威;接纳失败,学会从中成长。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将会发现,生活不仅仅是为了迎合他人的期望,更是为了追求内心的充实与满足。让我们勇敢打破“认可度”的束缚,迎接更加自由和丰富的人生。
四.为定义遮望眼 ,坚定自我绽芳华
2024年
天津卷
900字
从小到大我们都难逃脱被定义的命运 ,一次次被迫戴上这样那样的“帽子”。你是否曾因被定义为“乖孩子”而不敢流下委屈的泪水,是否曾因被定义为“差生”而黯然神伤。 那“内向者”的称呼是否让你对展现自我的闪亮舞台望而却步 ,那“失败者”的名片是否让你在春天的门外独自徘徊?
如果这样的定义曾困扰过你的曾经,那么不要让它们再伴随你走向未来。因为这些定义只是别人在一时一地对你做出的不全面甚至是不公正的判断,它不该成为你的“标签” ,更不能限定你的人生。
历史的滚滚烟尘中走出了身如不系之舟的苏东坡,漂泊黄州、惠州、儋州的他也曾被定义为失败者。但他只是笑着拂去身上的尘埃 ,面对世俗的恶意走出了云淡风轻天地宽。还有执着变法的王安石,曾经的好友给他的定义更是让人不堪,侵官、生事、征利、拒谏、以致天下怨谤。字字句句如刀剑加身,催人心魄。可他傲然挺立,用文人的脊梁骨担承起举世的怨谤,只为搏一个山河无恙,盛世长安的锦绣中华。
这个世界没有谁可以定义你自己 ,能定义你自己的只有你。
最了解你的人是你,还有多少潜力,还能突破多少难关,还能再上几层云霄,没有人比你自己更清楚。
口吃的林肯把自己定义为知名的律师,定义为杰出的演讲家,口含石子,面朝大海,在日复一日的坚持中淬炼出自己的风采。火山爷爷刘嘉琪,把自己定义为直播领域的“年轻人”,满头的华发无法阻挡他踏上新的征程,满腹的才华让他成为新一代的闪亮巨星。
个人如此,群体和国家亦如此。
曾几何时,我们国家被定义为“弱国”,国人被定义为“东亚病夫”,但四万万同胞不会被别人的定义困住跋涉的脚步。一次次的抗争,一步步浴血前行,沉睡的雄狮被唤醒,我们打开了世界民族之林中又一扇属于大国强国的大门。
曾几何时,00后被定义为“垮掉的一代”,可你看他们可曾被这定义遮住了心中的阳光?无论是疫情中的逆流而上,还是科技战线的攻坚克难,无论是作为村官勇担民生重担,还是作为工匠传承文明火炬。他们把自己定义为中国梦的缔造者,踏山河,顶风雨,开创着未来。
能困住你的永远只有你的心。让我们大胆的定义自己,展现自己的芳华,迎接自己的精彩。
五.自知者明,自胜者强
2024年
天津卷
1000字
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在这信息化时代,无论是个人、群体还是国家,我们无时无刻无处不在面对着别人对我们的定义。那么,面对“被定义”,我们该如何自处?如何“自定义”,实现个人成长亦或国家发展?
“被定义”时,我们要明辨是非、去芜存真,自知者明。韩信,年少胯下受辱,被乡里小人定义为胆小怕事之人,韩信并未因此自怨自艾自轻自贱,皆因他深知自己的能力和抱负。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他不断寻找机遇,投奔项羽无果,再寻刘邦,终遇伯乐,萧何月下追韩信,创造传奇,助汉王登顶至尊宝座。皇后乐队主唱牙叔,曾被父亲一度定义为该好好做个小职员,娶妻生子终了一生。可牙叔没有被父亲的偏见迷失了自己前行的路,他知道自己的天赋和梦想,于是组建乐队,写歌出唱片,开演唱会,造就传奇,成为了音乐史上最伟大的摇滚歌手。试想,若他们当时遵循“被定义”,没有认清自我、坚持自我,那恐怕,古今中外的历史、人文都将被改写。
“被定义”时,我们要提升自己、向阳生长,自强者胜。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一代明君唐太宗,从政前期勤俭谨慎利国利民,从政后期逐渐骄奢忘本。当看到魏征的《谏太宗十思疏》,猛然醒悟,从魏征字里行间的“定义”里,看到了自己劳民伤财的形象,后从谏改过,治国兴邦,遂成千古一帝的美名。
不惧“被定义”,亦勇于“自定义”。
这是最好的时代,这是最坏的时代。这是内卷的时代,这是躺平的时代。当我们走过十八岁的成人礼,踟蹰于人生的岔路口上,吾辈青年,该用怎样的笔墨,定义属于我们青春篇章?吾私以为,唯有奋斗,自胜者强,踔厉奋发,才能不负韶华。何以为之?其一,不停。像苏炳添一般,虽已过当打之年,却仍心怀信念,刷亚洲短跑新记录;其二,不畏,勇敢尝试。毕竟“尽吾力而不能至者,可以无悔矣。”其三,不否决。绝不否定自己。“盈握之璧,不必采于昆仑之山。”用“奋斗”定义青春,定将塑造自我、彰显风华、用自己的方式驶向梦想的彼岸!
个人如此,国家亦如此。***总书记有言:征途漫漫,唯有奋斗。这一振奋人心的话语,定义了国家这一年的精神基调,正因如此,才有了:一批高精尖、绿色化、智能化等新兴产业崛起,粮食生产“二十连丰”,雄安新区拔节生长,东北老工业基地再创辉煌,粤港澳大湾区勇立潮头……中国经济在风浪中,用奋斗定义征途,磨练了筋骨,坚实了脊梁!
青年朋友们,自知者明,自胜者强!愿我们汲取“定义”的营养,山河不负追梦人,奋斗永远正青春!
彼岸的逝言2水月镜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