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体在温暖的被褥下几不可察地颤抖了一下,像被寒风吹落的叶片。
那细微的震动却如同投入静水的石子,惊扰了身旁浅眠的宫野明美。
“嗯……”
一声带着浓重睡意的轻哼,宫野明美迷迷糊糊地半睁开眼。
昏暗的光线下,她看到妹妹小小的身体蜷缩着,脸埋在枕头里,只露出一个紧绷的后脑勺,茶色的发丝在枕面上散开。
那双眼睛是睁着的,在黑暗中映着窗外透进的微光,像受惊小兽的瞳仁。
“志保……?”
宫野明美的声音含混不清,带着未褪的睡意,下意识地伸出手臂,摸索着环过妹妹的肩膀,将她往自己温暖的怀里带了带。
“怎么了……还不睡?做噩梦了?”
她的动作有些笨拙,却本能的关切,温暖的手心贴上志保微凉的后背。
宫野志保的身体僵硬了一瞬,
随即缓缓地放松下来。
她没有完全说实话,只是将脸更深地埋进姐姐散发着馨香的颈窝,闷闷地嗯了一声,声音带着刚醒的沙哑和一丝不易察觉的惊悸。
“……被噩梦吓到了…”
她含糊地补充道,手指无意识地攥紧了姐姐胸前的睡衣布料。
宫野明美没有追问,
噩梦的内容对于孩子来说,有时比现实更难以启齿。
她只是收紧了手臂,将妹妹更紧地、更安全地圈在怀里,下巴轻轻抵在志保柔软的发顶,带着睡意的、含混的安慰如同梦呓般流淌出来:
“不怕……姐姐在呢…姐姐就在这里……”
搭在志保后背的手,开始一下一下,极其轻柔地、带着安抚节奏地拍抚着,如同哄慰襁褓中的婴孩。
“睡吧……姐姐陪着你……没事了…”
那温热的体温,熟悉的柔顺剂气息,还有背后那只带着魔力般抚平惊悸的手掌……
宫野志保紧绷的神经,在这片温柔的包裹中,一点点松懈下来。
残留的不安如同退潮的水痕,依旧盘踞在心底的角落,但此刻,她选择了紧紧回抱。
小小的手臂用力地环住姐姐的腰,将脸更深地埋进那片令人安心的温暖里,仿佛要将自己整个嵌入进去。
姐姐的心跳沉稳有力,
隔着薄薄的睡衣传来,
成了这寂静夜晚最安稳的锚点。
她闭上眼睛,长长的睫毛扫过姐姐颈侧的皮肤,无声地汲取着这份独属于她的庇护。
…………
奢华公寓顶层,
水汽氤氲的浴室早已恢复了空旷的寂静。
巨大的落地窗外,纽约的绚烂依旧在不知疲倦地燃烧,将夜空染成一片永不沉沦的、喧嚣的紫红。
贝尔摩德裹着丝绒浴袍,湿漉漉的金发随意披散着,几缕发梢贴在光洁的颈侧,她赤脚踩在冰凉的大理石地板上,走到床边。
手机屏幕亮着,幽白的光映亮了她没什么表情的脸。
屏幕上是一条新收到的短信——
发件人显示为一串经过多重加密跳转的乱码,但贝尔摩德知道源头在哪里。
短信内容极短,只有一行日文:
障眼に徹せよ、Vermouth,プロセスはより重要,組織は彼女を必要としている,手際よく。
(瞒天过海即可,Vermouth,进程更重要,组织需要她,做事干净点。)
字里行间,没有任何多余的修饰或情绪,
简单,直接。
是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
每一个字都像一枚钉子,敲打在女人的神经上……
……
没有提及FBI的威胁,没有询问处境。
只强调了“进程”——那个关于永生的、疯狂的药物研究进程,强调了“组织需要她”——那个被当作珍贵工具豢养着的“私人资产”的价值。
至于她这个执行者如何在这张骤然收紧的FBI大网下腾挪转移,如何“干净”地完成任务,
似乎并不在发信人的首要考量之内。
唇角极其细微地向上牵动了一下,
盯着那行字,指尖在光滑的屏幕上悬停了片刻,她突然有了片刻的哑然失笑。
视万物为棋子……还真是利己。
就像当初,轻描淡写地将“监护人”的枷锁套在她身上,美其名曰“照看”,实则是将仇敌的女儿置于她股掌之下。既能确保研究工具的“稳定”,又能满足她或那位先生某种不便言说的、近乎残忍的趣味,并借此扯住她的自由。
计划?
而她的计划,不也正是“瞒天过海”么?
利用卡慕制造的混乱,将FBI的视线引向别处,如同在猛兽眼前挥舞一件沾血的破布。
她需要一个足够吸引火力的“替身”,一场发生在远离波士顿的、足够轰动的“表演”,将那些猎犬牢牢钉死在她希望他们聚焦的地方。然后,她才能带着那个核心的“进程”,悄无声息地滑入阴影深处。
思路不谋而合,本该是件省心的事。
但这冰冷的指令,却让心底掠过一丝极淡的、被利用又被无视的荒谬感。
她放下手机,屏幕的光暗了下去,房间重新被窗外变幻的霓虹光影主宰。
走到巨大的落地窗前,俯瞰着脚下这座永不沉睡的巨兽。
灯火璀璨,车流如织,一派繁华盛景。
然而,就在这片璀璨之下,几小时前,组织的利爪刚刚与FBI的猎犬进行了一场无声的“死亡拉扯”。
一条生命在肮脏的小巷里被开膛破肚,一枚染血的芯片被取走,而由此引发的风暴,正悄然席卷开来。
未来四至五天,她给自己定下的期限,也差不多是FBI对她制定捕捉网的时期。
这四至五天里,她需要离开波士顿——让宫野志保暂时留在那个由温情编织的脆弱气泡里,是计划中不可或缺的“安全屋”。
她需要在美国的另一个地方,一个能最大限度吸引FBI注意力的舞台——或许是西海岸喧嚣的洛杉矶,或许是南部燥热的迈阿密,又或许是中部某个看似平静的小镇——上演一场精心策划的“金蝉脱壳”。
她需要制造混乱,留下痕迹,像一个技艺精湛的幻术师,用假象牵引着追捕者的目光,与他们周旋、拉扯,耗尽他们的精力,误导他们的方向。
直到最后,将FBI对她存在的这份新生的、危险的“怀疑”,彻底、干净地解决掉。
如同擦去棋盘上无用的灰尘。
窗玻璃冰冷,映出她模糊的侧影。
浅蓝色的眼眸里,倒映着窗外那片永无止境的、紫红色的喧嚣光海,深处却是一片计算精准的、无机质的冷静。
纽约的繁华与罪恶,此刻都成了庞大棋局上流动的背景。
她端起不知何时又倒上的半杯威士忌,琥珀色的液体在霓虹映照下折射出冰冷的光泽。
指尖无意识地摩挲着冰凉的杯壁。
四天……
足够她拉开这场“捉迷藏”的序幕了。
————
……
波士顿FBI分局地下三层的战术分析室内,
空气仿佛凝固的铅块。
没有窗户,只有嵌入天花板的冷白灯管发出嘶嘶的微弱电流声,将巨大的电子地图和环绕的屏幕墙映照得一片惨白。
空气里弥漫着浓重的咖啡因、汗液和电子设备过热的焦糊味混合的气息。
长条会议桌旁,围坐着七个人。
每个人的脸上都写着疲惫和一种高度紧绷的专注。
屏幕墙上,正反复播放着一段经过降噪处理的音频波形图,旁边同步滚动着文字转录。
声音经过处理,失真而冰冷,带着一种非人的质感,但语调里的从容和不容置疑的权威却穿透了技术屏障:
【音频片段开始】
“……确保所有观察点覆盖目标区域,尤其是A点和B点的活动轨迹,每日报告时间节点不变。”
一个模糊的男性声音里带着恭敬:
“明白。C点的异常波动是否需要额外关注?”
“波动在预期阈值内。按既定方案处理,保持静默。特殊教育方案的物资,明天下午三点前送达指定地点,有什么问题立刻联系我。”
男声:“是。那…关于D对象的情绪评估?”
“常规记录即可。她嘛……在可控范围内就行了…嗯…就这样…”
……
【音频片段结束】
………………
音频循环播放着第三遍,室内只剩下机器散热风扇的低鸣……
“这就是‘钥匙’留下的唯一能解析的片段。”
坐在主位、肩章上缀着银鹰的高级探员打破了沉默,他的声音不高,却像砂纸磨过金属。
“那个自作聪明的家伙喉咙里抠出来的‘礼物’已经被人拿走了。他甚至临死前还在吹嘘那个‘重磅炸弹’让我们重视,现在……从这个普通的通话来看,确实很有用,但我们挖掘的信息也十分有限……”
他旁边,一个头发花白、眼神锐利如鹰的分析师推了推眼镜,镜片反射着屏幕的冷光。
“内容极度日常化,指令模糊。‘观察点’、‘活动轨迹’、‘报告时间节点’……标准的安全监控术语。”
“A点、B点、C点像是地理位置代号。‘特殊教育方案……”
他顿了顿,指尖敲击着桌面。
“这些是隐喻。指向性非常明确——他们在监控着某个人,或者说,某些人。并且有一个核心的角色。”
“重点在最后一句。”
坐在分析师对面的技术主管接口,她的手指在面前的平板电脑上快速滑动,调出频谱分析图。
“D对象的情绪评估、可控范围内。这个D对象,初步猜测是活体,可能是人,也可能是其他的。而且是被监控、被评估、被适应某种环境或状态的对象。结合麦克恩之前透露的‘监护人’这个称谓……”
她没有说完,但结论已浮现在每个人心头——囚禁,或者某种形式的高度控制。
“声音。”
另一个角落,负责声纹比对的专家声音干涩,他抚了抚眼镜。
“主声纹经过多重加密和扭曲,无法匹配现有数据库。但那种语调…居高临下,不容置疑。发布指令时几乎没有情绪波动,只有在提‘她’时,有更多的起伏以情绪…”
“这不是普通的执行者,这是决策层,至少是某个关键节点的直接负责人。”
银鹰探员的目光扫过众人:
“目标留在美国的核心目的,结合这份窃听,指向性已经很强了。她在监护某个极其重要的‘资产’。”
“这个‘资产’D对象的状态,以及围绕其建立的监控网络‘观察点’、‘活动轨迹’,是她停留的核心原因。特殊教育方案……可能指代某种持续的、针对性的控制或改造程序。”
“位置呢?”
一个年轻些的男探员忍不住问。
“东海岸?西海岸?那个指定地点……”
“范围太大。”
分析师摇头…
“ ‘A、B、C点’可能是城市,也可能是建筑。但那个‘她’我猜测是需要一定的舒适度……这暗示了相对稳定的、非流动性的环境,很可能在城市核心区或特定功能的场所……”
“结合他们活动需要避开我们大规模筛查的特点,人口密集、流动性高、同时具备一定隐蔽性的区域可能性更大。学术机构?私人医疗机构?高档社区?……”
“还有麦克恩临死前提到的‘筹码’。”
技术主管提醒道,话语藏着一丝不甘。
“他说还有一枚芯片,记录了重要的通话,关于这个目标的真实身份和她与更高层级的直接联络。”
“那是能锁定她的钥匙,只可惜……”
她没再说下去,黑客麦克恩把芯片当作保命符,结果成了催命符。
那个杀手的残忍“清理”彻底断绝了这条线索。
会议室再次陷入沉默,
只有电子设备运行的嗡鸣。
屏幕上,那段冰冷的对话文字依旧在滚动。每一个模糊的代称,都像一块沉重的砖,砌成一道名为“未知”的高墙。
“捕捉方案。”
银鹰探员的声音打破了沉寂,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决断。
“基于现有信息,两步走。”
“第一,大海捞针,也要捞出那根针。”
他指向屏幕上的“A、B、C点”和“指定地点”。
“动用所有资源,交叉分析近期所有异常的资金流动、安保升级、物资采购,尤其是符合‘特殊教育方案’隐喻的物品,以及符合‘监护人’身份特征的人员异常活动。”
“重点筛查符合‘稳定环境’、‘城市核心区’特征的区域。找出可能的‘点’。”
“第二……”
他的目光锐利如刀。
“目标极其谨慎,常规诱捕无效。我们需要一个她能看见,却无法拒绝的‘饵’。”
他看向声纹专家和技术主管。
“利用这段音频,尤其是她最后提到‘D对象’时那极其细微的关注点……制造一个‘情境’。”
“一个能让她相信,‘D对象’的状态出现了她必须亲自介入、且符合她‘监护人’逻辑的‘危机’或‘机会’。地点,就设在我们分析出的、可能性最高的区域之一…”
“……逼她现身。”
“风险很大。”
分析师皱眉,
“ ‘饵’的设计必须天衣无缝,那个家伙对细节的掌控力,从这段对话就能看出。一旦被她识破是陷阱……”
“所以是‘情境’,不是简单的诱饵。”
银鹰探员强调,
“要利用她自身的逻辑,让她觉得行动是出于‘必要’。这需要最顶尖的行为侧写和心理建模团队介入,结合我们对她行事风格的所有碎片化认知。”
他顿了顿,目光扫过在座每一个人。
“时间窗口很短。那位手脚干净的残忍‘清洁工’的表演吸引了火力,但也提醒了他们,我们正在逼近。”
“目标很可能已经收到了风声,开始准备转移或隐匿。我们必须在她彻底消失前,布下这张网……”
他最后敲了敲桌子,
声音低沉且充满压力:
“找到那枚丢失的芯片是捷径,但别抱太大希望。现在,让我们自己成为那把钥匙。在圣诞的钟声彻底敲响前,把这位神秘的监护人,从阴影里拖出来……行动代号为——”
他停顿了一下,
目光落在屏幕上那个被麦克恩提及的大写的“监护人”代号上……
——VERMOUTH
他的眼神多了分锐利,含着隐秘的锋芒。
……
“——牧羊人行动。”
“散会。”
————————————————
孩子们,懂不懂手机上交的绝望感😇😵😵,我上课又不看手机,我又不是高三,窝还那么小,肯定很乖呀🥺🥺🌹
还有,我现在是上课阶段,只有周日才休息,会定时更一更文,平时校长要收手机,我只能偷偷摸摸的不上交,晚上再偷偷写文,看我的模型机什么时候到(周一到周六的更新得看情况,周日一定会更新)这种情况会持续8月14日😭😭😭😭
贝哀:黑色情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