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雍亲王,懿福晋,万岁爷召见。”不一会儿,梁九功便出来了。
胤禛安抚性的看了一眼余莺儿,见余莺儿对自己微微颔首,这才放下心来。
乾清宫的龙涎香裹着墨香扑面而来,康熙正坐在龙椅上批阅奏折,明黄缎面奏匣堆得似小山。见他们进来,放下手中的朱笔,端坐着等待受礼。待二人三跪九叩之后,方才满意的笑着点点头,“起磕吧。”
二人起身,余莺儿悄悄抬眸打量着康熙。只见康熙面容威严又不失慈祥,身着明黄色龙袍,尽显帝王风范。
康熙目光落在余莺儿身上:“淑嘉啊,如今你是老四的懿福晋了,你向来聪慧,皇阿玛向你保证,那乌拉那拉氏成不了什么大气候,你日后也无需顾忌。你只需要记住,日后你便是雍亲王府的女主子即可。”
话锋一转,语气严厉,“但是只一点,朕的底线便是子嗣,否则,那乌拉那拉氏便是你的前车之鉴,你可明白?”
余莺儿连忙跪下:“儿媳明白,皇阿玛之教诲,儿媳定当谨记于心,绝不辜负皇阿玛的一番心意。”
胤禛隐晦的朝余莺儿投去担忧的目光,余莺儿感受到了却没有任何回应的动作。她要让胤禛记住这份担忧,要让胤禛记住自己的不易,这样才能长久的将自己放在心尖上。
康熙又看向胤禛,“老四啊,如今你与淑嘉成婚了,朕知道之前那乌拉那拉氏伤了你,但是淑嘉是个好孩子,你也与她大哥熟识。朕希望你能好好待淑嘉,与她夫妻同心,共同进退。”
胤禛跪地恭敬的回答:“儿臣明白,定当不负皇阿玛的期望,与福晋同心同德,共同进退。”
康熙听后满意的点了点头,亲自走下台阶扶起二人,将他们二人的手叠在一起,欣慰道:“若如此,皇阿玛也能放心了。好了,时辰也不早了,今日你们便留下来,陪皇阿玛用膳吧。”
“梁九功,传膳。”
“嗻,奴才遵旨。”说完,梁九功便出去了。
不一会儿,梁九功便带领着御前的太监宫女们便摆上了一桌丰盛的菜肴,山珍海味,应有尽有。
见余莺儿有些许拘谨,康熙笑着说:“淑嘉啊,今日咱们一家人用些家常便饭罢了,不必如此拘谨。”
余莺儿害羞的点点头,“儿媳晓得了,多谢皇阿玛提点。”
其实内心想的是,拘谨只是因为这宫里吃饭的规矩太多了而已。膳品摆好后,太监先用银筷试菜,再将银牌放入菜中检验是否有毒,确认无毒后,还得让皇上的亲信太监再尝膳,无异常皇上才开始用膳。
而且若是皇上未吃完放下筷子,其他人也需停筷。进食时也要小口咀嚼,不能大口吞咽或狼吞虎咽,食物不能掉桌上或地上;最重要的是食不过三的规矩,简直让她觉得折磨,不能痛痛快快的好好吃顿饭。
用膳时也要少说话,保持安静,如有必要交流,声音要低,避免影响他人用膳,但是皇上可与身边人交谈,而其他人若被问到,则需立即停筷恭敬回答。此外,用餐时动作也要轻缓,保持优雅的仪态,不能发出声响。
幸而胤禛明白她为何如此拘谨,于是当康熙开始动筷后,胤禛仍如之前二人用膳时一般动作,意在让她放松下来。
胤禛亲自动手盛了一碗汤,轻声道:“福晋,你尝尝看,这可是御膳房的招牌。”
余莺儿双手接过,微微点头,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然后小口小口的喝了起来。
康熙看着这一幕,心中十分欣慰:“不错,老四你如今倒是越发懂得疼惜人了,以前总是冷冰冰的,不像话。今日见你们夫妻如此恩爱,朕也能放心了。”
用完膳后,胤禛和余莺儿又陪着康熙聊了一会儿天,这才告辞离开。走出乾清宫,余莺儿长舒一口气,见周围的奴才没有看向这边,悄悄与胤禛咬耳朵,“呼,终于结束了,刚刚在里面,我紧张得手心都出汗了。”
胤禛握住她的手,轻轻捏了捏,凑近余莺儿的耳边小声道:“都说了不必担心,皇阿玛很喜欢你,要知道不是谁的福晋都能在大婚后得皇阿玛亲自召见受礼的,更何况今日我们还留下陪皇阿玛用膳了,这份待遇,我们兄弟中可是一只手都能数得过来的。”
余莺儿听罢,抬眸看着胤禛,眼中闪烁着幸福与自信的光芒,一副胤禛捡了大便宜的表情,“那当然了,我可是一直都很讨人喜欢的。”
胤禛忍俊不禁,柔和了眉眼,心中一片火热,要不是因为还在宫中,恨不得马上把余莺儿搂进怀里好好亲一亲才行。
二人在宽大袖袍之下手牵着手,走出紫禁城,登上马车,返回王府,身后跟着浩浩荡荡的赏赐队伍,都是康熙刚刚赏赐下来的。
如此不似胤禛以往风格的招摇过市,是康熙特意嘱咐的。既是向紫禁城的核心权利圈子表明他对余莺儿很满意,也是表明他对于余莺儿日后便是雍亲王王府女主子的认可;同时也是警告,让那些暗地里上不得台面的暗涌都消停消停。
作者君:求花花,求点赞,求收藏,求关注,求打赏吖~
甄嬛传:天道求我帮他消怨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