胤禛将余莺儿打横抱起放到罗汉床上,俯身覆上去,霸道的汲取着余莺儿香甜的津液,过了许久动静才渐渐停了下来。
胤禛喘着粗气,看着余莺儿被亲得小脸红扑扑的,眼睛里水光潋滟,还透着迷离。
被汗水浸得潮润的眼睫滴下一滴水,那滴水晃悠悠落入余莺儿眼中,也在她的心上轻轻打了个旋儿,清凌凌的。唇被贴上,一瞬间万物凝固,不知是谁的心跳声重如炸雷。
书房外守着的苏培盛和玛瑙不约而同的看了一眼天上,青天白日的日头正明晃晃的挂着,听着屋内的声响,二人尴尬的相视一笑,随即有条不紊的开始安排下去,该烧热水的烧热水,该准备衣裳的准备衣裳,当然,最重要的是让周围的奴才都往外退了出去,只余他们二人一眼不错的守着,一是为了能随时听着房内的吩咐,二是为了避免有不长眼的来打探消息。
而书房内只闻一阵阵儿的吞咽声和气息的轻重声,还有大掌与肌肤的摩挲声,伴随着满地的衣裳,要多旖旎有多旖旎。
这一年,仿佛是命运的车轮陡然加速,诸多大事接连发生,让人应接不暇。
先是太子胤礽被二废,曾经那高高在上、不可一世的储君,自一废后储君之位本就开始变得摇摇欲坠,直到康熙五十年九月三十日,这位刚满周岁时即被确立为皇太子的二阿哥,在当了36年皇太子后,以囚禁于紫禁城咸安宫为终章,终于走向了落幕。
作者君:作者说:历史上,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日,胤礽出生于北京紫禁城坤宁宫,其母后赫舍里氏因难产于两个时辰后去世,终年21岁,谥号“仁孝皇后”。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日,康熙帝册封胤礽为皇太子。
胤礽被二废之后,朝堂之上,一片哗然,大臣们各怀心思,心中都清楚这位怕是不会再有复起的可能了,原本在胤礽这艘船上的官员宗亲纷纷站队,整个紫禁城都陷入了一种诡异而紧张的氛围之中。
而在这期间,直亲王正沉浸于宿敌落败的激动喜悦和兄弟阋墙的感伤时,一场以他为核心的密谋部署悄然展开了。
康熙五十年十月十五日,和硕诚亲王胤祉告发直亲王胤禔用魇术诅咒废太子,经康熙查证属实后,同年十一月康熙下令,因魇咒太子胤礽、谋夺储位的罪名,将胤褆削爵囚禁。这位曾经在夺嫡之路上野心勃勃的大千岁,也在这场权力的角逐中一败涂地,彻底失去了自由。
作者君:作者说:历史上,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因胤祉平日与太子胤礽关系素来和睦而博得了康熙帝好感。翌年,在复立胤礽为皇太子的同时,晋封胤祉为和硕诚亲王。因为本文没有改一废的设定,所以此时胤祉的爵位也是诚亲王没有变。
这两件事,如同两颗重磅炸弹,在皇室宗亲与满朝文武的心中掀起了惊涛骇浪,所有人都明白,这意味着有一场更大的风暴即将来临。
随着这两场风波渐渐平息,所有人都看得出,这位大权在握、挥斥方遒的天下之主,在这两场惊雷之后,整日忙于处理朝堂之事,应对各方势力的波动,他的身体也在这巨大的压力下,随着年岁的增长愈发变得虚弱起来。
而在这一年大大小小的动荡中,胤禛与余莺儿不仅一同扛过了前半年来自康熙的催生、敲打和训斥,还在这风云变幻的紫禁城中相互扶持,每一次的困难与挫折,都让他们的感情更加坚定。
至于后半年,原本频繁的催生之事,也在这一系列变故之后渐渐减少。康熙将全部的精力都放在了稳定朝堂局势之上,不再似之前那般密切关注府中的子嗣问题了。胤禛与余莺儿也终于能在这难得的平静中,稍稍松一口气。
而值得一提的是,胤禛原本计划的是设计一场受伤,让李川柏去禀告康熙,为了避免落下病根,他的身子这两年还需要好好调养来着。可是在观察到康熙对胤礽与日俱增的不满和猜忌后,他原本的计划就被搁置了,而是默默隔岸观火,但是也会偶尔不经意的下一步棋,在察觉胤褆和胤禩暗地里的手段时也会不作提醒或者稍稍添补一二。
就这样,这把火越烧越旺,越烧越大,直至终于吞噬了那位自幼即聪慧好学,文武兼备,精通诸子百家经典、历代诗词,而且熟练满洲弓马骑射的风光霁月的皇太子。
作者君:求花花,求点赞,求收藏,求关注,求打赏吖
甄嬛传:天道求我帮他消怨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