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熙五十一年十一月十三日,京城的风如刀子般割着人的脸,紫禁城却被一片庄严肃穆又热烈庄重的氛围笼罩。
今日,是胤禛登基大典的日子,整个皇城从之前康熙薨逝的悲伤之中渐渐苏醒了过来,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
天色未明,紫禁城的各个宫门便缓缓打开。神武门、午门、东华门、西华门,每一道门都有重兵把守,身着鲜亮甲胄的士兵们身姿笔挺,手中长枪林立,枪尖上的红缨在寒风中微微颤动,宛如一片红色的海洋。
太和殿广场上,早已是一番震撼人心的景象。法驾卤簿浩浩荡荡地排列着,五百六十多件仪仗器物闪耀着冷冽的金属光泽。金瓜、钺斧、朝天镫,整齐地伫立在广场两侧,犹如威严的卫士,无声地宣告着皇家的至高无上。
作者君:作者说:卤薄,其实就是指“仪仗队”,是封建社会帝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为帝王的重大活动服务。不仅仅是保卫天子的安危,更是皇帝权威的象征。乾隆时期确定了完整的制度:大驾卤薄,用于皇帝祭祀天帝、祈求农业丰收和风调雨顺,是最为隆重的礼仪;法驾卤薄,用于朝会和太庙祭祖;銮驾卤薄:平时出入使用;骑驾卤薄:用于行幸。
从太和殿前一直延伸到太和门外御道两旁,庞大的卤簿队伍和宫中乐队秩序井然。乐队众人身着华丽服饰,神色专注,面前摆放着按古制精心筹备的乐器,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音俱全。编钟、镈钟泛着古朴的青铜色,仿佛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与厚重;琴瑟的弦丝紧绷,似乎迫不及待地要奏响这历史性的乐章。
在丹陛之下,礼部尚书身着绣着仙鹤的朝服,神色凝重而虔诚,手中捧着大典流程的玉笏。
随着天色渐明,他微微仰头,深吸一口气,而后扯着嗓子高声唱喏:“吉时已到——”这声音如同洪钟鸣响,穿透了紫禁城的每一个角落,在紫禁城上空久久回荡,让每一个听到的人心头一震,瞬间肃穆起来。
养心殿内,胤禛身着明黄色的龙袍,端坐在镜台前。这件龙袍,是由江南织造局顶尖的绣工耗费数月精心缝制而成。龙袍上绣着九条金龙,每一条都栩栩如生,张牙舞爪,似要冲破这锦缎的束缚,翱翔天际。金龙周围,点缀着五彩祥云和汹涌的海水江崖纹,寓意着江山永固、四海升平。
胤禛的面容冷峻而坚毅,他静静地看着镜中的自己,他的心中既有对未来的憧憬与期待,也有对这份沉甸甸责任的敬畏。
转身伸出手握住身侧余莺儿的手,幸好娮娮一直在身侧陪着自己,想到这里眼神愈发坚定,俯身亲吻了一下余莺儿的眉间,随即将余莺儿拥入怀中,“娮娮,我在太和殿等你,别怕。”
余莺儿弯着眉眼,抬头看向胤禛,“嗯,有你在,我什么都不怕。”二人好一番耳鬓厮磨,眉眼间俱是绵绵的情意。
在苏培盛第二次悄声提醒后,胤禛缓缓起身。头戴十二旒冕冠,冕冠上的旒珠由上等的白玉制成,每一颗都圆润光滑,散发着柔和的光芒。旒珠随着他的动作轻轻晃动,发出清脆而有节奏的声响。
胤禛迈着沉稳的步伐,一步步走出养心殿。
太和殿外,无论是否发自心底的臣服,可是此时,一众皇子、王公大臣早已整齐地跪地迎接。身着朝服,朝服上的补子图案各不相同,文官绣飞禽,武官绣走兽,彰显着各自的品级和身份。众人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不管心里的想法如何,面上都是一片恭敬臣服的态度。
胤禛走过时,众人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声音整齐而洪亮,响彻整个太和殿的广场。目光缓缓扫过众人,眼神中透露出威严与审视。
沿着长长的御道,向着太和殿台阶上走去。御道两旁,士兵们手持火把,火焰在寒风中烈烈燃烧,将御道照得通明。
胤禛的身影在火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高大而庄重。步伐坚定有力,每一步都仿佛在丈量着这江山社稷的广袤与厚重。
在太和殿前站定,此时,中和韶乐奏响,庄重而悠扬的乐声响起。在乐声中,胤禛缓缓转身,面向太和殿内的龙椅,上面雕刻着精美的龙纹图案,历经了岁月的洗礼。
胤禛双手轻轻提起龙袍的下摆,迈着沉稳的步伐,一步步走向宝座。在众人的注视下,胤禛稳稳地坐在宝座上,挺直腰杆,目光平视前方,整个太和殿都仿佛在他的注视下变得更加庄严肃穆。
礼部尚书再次高声唱喏:“行三跪九叩大礼——”广场上,王公大臣们整齐地跪下,向着宝座上的四爷行三跪九叩大礼。一时间,“万岁,万岁,万万岁”的呼声震耳欲聋,响彻整个紫禁城。
胤禛端坐在宝座上,神色平静地接受着众人的朝拜。胤禛心中豪情万丈,如今自己成为了这天下的主宰,肩负着祖宗的基业和百姓的期望,自己会让他们都看着,皇阿玛的选择没有错,自己会带着大清走向更高的台阶。
行礼完毕,礼部尚书呈上玉玺。玉玺周身雕刻着九条栩栩如生的金龙,玺面上刻着“受命于天,既寿永昌”八个大字,在阳光的照耀下闪烁着神秘而庄重的光芒。
“朕今日登基,承祖宗之业,继大统之位。自即日起,朕将以天下苍生为念,勤勉治国,不负祖宗之托,不负百姓之望。”胤禛的声音洪亮而坚定,在广场上空回荡。众人再次跪地山呼万岁。
作者君:求花花,求点赞,求收藏,求关注,求打赏吖~
甄嬛传:天道求我帮他消怨气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