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厅的英烈纪念馆新添了一面墙,黑底金字,刻着近三十年牺牲的缉毒警姓名。苏振庭、苏岸、易胭的名字,被工匠特意刻在了一起,阳光透过高窗落在上面,泛着沉静的光。
揭幕那天,苏彩拄着拐杖站在墙前,赵队给她递过一束白菊。
老太太的手在“易民国”三个字上摸了很久,又移到“苏振庭”,“苏岸”和“易胭”那里,指尖的温度仿佛能焐热冰冷的金属。
“老头子,你看啊,”她声音很轻,像在跟空气说话,“小岸和胭丫头跟你作伴了,你们仨在那边,可别再总想着查案子,好好歇歇。”
周宇带着小念也来了,小姑娘已经戴上了红领巾,对着名字敬了个标准的队礼:“老师说,烈士就是保护大家的英雄,胭姐姐和苏岸哥哥,还有苏爷爷,都是大英雄。”
苏彩摸着墙上的名字,轻声说:“我们胭胭从小就犟,认定的事八头牛都拉不回,她选的路,我们懂。”
纪念馆的讲解员在给参观的学生们介绍:“这位苏振庭警官,在上世纪九十年代深入东南亚毒巢,为了获取证据被打断双腿,回来后整理出第一份新型毒品图谱,却在三年后被报复性袭击,壮烈牺牲。
他的儿子苏岸,继承父志成为缉毒警,在捣毁跨国贩毒集团‘榕树’时,为保护关键证据牺牲,年仅二十八岁。”
“这位易胭警官,是苏岸的爱人,也是一名法医,后来主动加入缉毒队伍,在追捕‘榕树’残余势力时,用身体护住了包含全部毒枭名单的U盘,牺牲时,口袋里还装着一片干薄荷叶——那是苏岸留给她的信物。”
学生们的惊叹声里,有个扎羊角辫的小姑娘举手:“老师,他们家都牺牲了,会不会很疼啊?”
讲解员蹲下身,指着墙上的名字:“疼,但他们更怕我们被毒品伤害。你看外面的阳光,看公园里的花,都是他们用疼换来的安稳。”
那天下午,苏彩把苏振庭的旧笔记本、苏岸的警号、易胭的薄荷标本,一起捐给了纪念馆。工作人员打开笔记本,
最后一页写着苏振庭的字迹:“若我辈牺牲能换后世无毒,纵九死亦无悔。”
下面不知何时多了两行字,是苏岸的笔迹:“父志子承,必护山河无恙。”
再下面,是易胭清秀的字迹:“夫志妻继,愿以吾血卫苍生。”
三行字,跨越三十年,在泛黄的纸页上相遇,像一场无声的接力。
年底的表彰大会上,赵队代表缉毒队发言,讲到苏岸一家时,这个从不落泪的硬汉红了眼眶:“他们不是天生的英雄,只是在危难面前,选择了挺身而出。苏振庭守的是开拓之路,苏岸守的是攻坚之路,易胭守的是传承之路,三代人,一条心,把生命变成了照亮禁毒战场的光。”
台下响起经久不息的掌声,很多年轻警员红着眼,悄悄握紧了胸前的警号——那些编号里,有继承自前辈的,有刚刚启用的,但无一例外,都在那一刻,感受到了沉甸甸的分量。
海边的薄荷田年复一年地绿着,苏彩年纪大了,周宇就带着小念常来帮忙打理。
小念会在薄荷丛里放上两个小小的警察玩偶,一个戴眼镜(像苏振庭),一个穿西装(像苏岸),还有个扎马尾的(像易胭),说这样他们就能永远守着这片田。
风过时,薄荷的清香漫过海岸,漫过城市,漫过每一个安稳的清晨和黄昏。
人们或许会忘记具体的名字,但总会记得,有这样一家人,用三代人的牺牲,换来了阳光下的薄荷香,换来了孩子们口袋里没有毒品的糖果,换来了“平安”二字背后,那些不为人知的沉重与滚烫。
他们的名字,刻在墙上,也刻在岁月里,成为一个民族永不褪色的勋章。
烬火渡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