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7月,回龙观的暑气蒸得人发蔫。
孙宇明坐在社区店门口的折叠椅上,看李思晨给新到的豆角打价签。九岁的孙宇航趴在玻璃柜台上,用计算器敲出震天响:“爸!3乘5等于15!”
“算你大爷,”孙宇明拍了下孩子的头,“那是电子秤,不是玩具。”
刘福贵叼着冰棍晃进来,棍上的糖水滴滴答答掉在地上:“老孙,绿源优选在美廉美搞‘有机蔬菜节’,一颗生菜卖八块八。”
李思晨抬头,价签纸粘在手指上:“有机认证又下来了?上次被查出农残超标还没半年呢。”
老周推着辆二手三轮车进来,车斗里装着新榨的花生油:“张胖子的绿源优选上市了,电视里都播广告,说什么‘让每个家庭吃上安心菜’。”
“安心个屁,”孙宇明踢了踢脚边的菜筐,“上个月他们的黄瓜把王大妈吃拉肚子,赔了两千块。”
7月15日,昌平区食药监局突击检查社区店,孙宇明正在给顾客称茄子,穿制服的人就冲了进来。李思晨赶紧翻出检测报告,手都在发抖:“领导,每批菜都送检了,报告在这儿。”
“不是查你,”执法队长挥了挥手,“绿源优选的蔬菜出了事,顺道看看你们。”
刘福贵凑过来,压低声音:“听说绿源的冷库肉变质了,跟‘僵尸肉’似的。”
“僵尸肉”三个字让孙宇明心里一紧,他突然想起上个月在新发地看见的绿源冷链车,制冷机响得跟拖拉机似的。
8月,回龙观夜市改造,孙宇明的社区店被划进“便民商业带”,租金暂时稳定。李思晨在门口摆了个旧冰箱,专门存放需要保鲜的山药和豆角,电费单又涨了一圈。
“思晨,”孙宇明敲着电费单,“把冰箱关了吧,菜蔫就蔫点,总比赔电费强。”
“蔫个屁,”李思晨白他一眼,“客户投诉一次,够交半年电费。”
老周抱着袋新磨的面粉过来,袋子上印着儿子的大学录取通知书:“小宇航将来考哪儿?别像咱卖菜的,一辈子蹲在案板前。”
孙宇航正在给黄瓜贴标签,头也不抬:“考清华!开消防车救清华的菜!”
刘福贵笑得直拍大腿:“小兔崽子,清华食堂的菜还用你救?”
9月,阿里巴巴在美国上市,刘福贵举着报纸冲进店里:“老孙,咱的淘宝店是不是也能上市?”
“上市个屁,”孙宇明扫了眼报纸,“马云能卖菜?他连韭菜和麦苗都分不清。”
李思晨却盯着报纸出神:“宇明,咱把客户评价整理整理,说不定能上新闻。”
“上啥新闻,”孙宇明继续给辣椒去蒂,“咱就是个卖菜的,别想那些虚的。”
9月20日,孙宇航在学校运动会摔破了膝盖,李思晨抱着孩子冲进店门时,孙宇明正在跟批发商吵架。“老子要的是河北圆茄子,你给我发山东长茄子?”他对着手机吼完,转身看见孩子腿上的血,立刻软了下来。
“没事,爸,”孙宇航咬着牙,“就跟被菜筐硌了似的。”
刘福贵拎着红花油冲进来:“跟老子小时候摔的比,这算个球!来,叔给你抹药,保证比你爸的菜还管用。”
10月,绿源优选的股价暴跌,原因是被曝光用工业盐腌制泡菜。孙宇明看着手机上的新闻,突然觉得胸口发闷——这个老对手折腾了十年,终于栽了。
“宇明,”李思晨指着新闻,“他们的配送站要转让,咱把西三旗那个盘下来?”
“盘个屁,”孙宇明摇头,“张胖子的烂摊子,咱不接。”
老周却不这么想:“思晨说得对,绿源的客户都是咱回龙观的老邻居,转让协议我来谈。”
10月15日,孙宇明站在西三旗便民市场的绿源配送站门口,看着刘福贵和老周跟转让方砍价。秋风吹过,他突然想起城北市场的老槐树,想起移栽到店门口的小树苗已经长到三米高,树干上不知谁刻了“龙观”两个字,歪歪扭扭的。
“爸,”孙宇航拽了拽他衣角,“这树比咱家的高。”
“傻小子,”孙宇明揉了揉孩子的头,“树长得高,根就得扎得深,跟咱卖菜一个道理。”
夜里,商户们在配送站里聚餐,刘福贵开了瓶珍藏的二锅头,老周带来老家的酱牛肉。孙宇航举着塑料杯挨个敬酒,突然问:“刘叔,绿源是不是快倒了?”
“倒不了,”刘福贵灌了口酒,“瘦死的骆驼比马大,但咱小商户的日子,就得像这酱牛肉——有嚼劲,耐回味。”
孙宇明看着配送站墙上的绿源logo,突然觉得有些刺眼。他撕下那张logo,露出背后斑驳的墙面,就像撕下了十年竞争的标签。李思晨在账本上记下“西三旗配送站转让费”,旁边画了个小小的消防车,那是孙宇航的提议。
“宇明,”李思晨突然说,“你说咱这辈子,是不是就跟菜筐子杠上了?”
孙宇明看着店门口的槐树,叶子在路灯下泛着微光:“杠上就杠上,你看这树,十年前还是小苗,现在不也能遮阳了?咱的日子,不也跟这树似的,慢慢扎根,慢慢长大?”
刘福贵突然指着窗外:“操!绿源的冷链车撞了咱的三轮车!”
众人冲出去时,只见张胖子站在车旁,脸色比十年前苍白不少:“孙老板,对不住,司机新手。”
孙宇明看着地上的菜筐,突然笑了:“张总,你这是来给咱送赔偿费的?”
张胖子叹口气:“绿源快撑不住了,想把城北市场的老槐树移栽到总部,你...要不要去看看?”
夜里,孙宇明独自来到城北市场旧址,推土机已经平整了土地,唯有那棵老槐树还在,只是树干上的“龙观”刻痕已经模糊不清。他摸着粗糙的树皮,突然听见身后传来脚步声——是李思晨带着孙宇航来了。
“爸,”孩子举着荧光笔,“我给老槐树画了消防车,这样它就不怕着火了。”
孙宇明笑了,看着孩子在树干上画歪歪扭扭的红色图案。秋风掠过树冠,树叶沙沙作响,像在诉说十年前的故事。他知道,绿源会倒,市场会变,但有些东西永远不会变——比如老槐树的根,比如他们这帮小商户的韧劲儿,比如回龙观居民对实在菜的信任。
回龙观记忆之城北市场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