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五章:纸灯不灭
城市的夜灯千盏万盏,可真正照亮一个人心的,往往只是一盏——自己点燃的那一盏。
小曦最近有些疲惫。
不是倦怠,也不是放弃,而是一种沉重的疲乏,从骨头里渗出来,在每一次睁眼和闭眼之间悄悄堆积。
她的笔记本已经换到第二本,厚厚一叠A4纸压在书桌的一角,每页都写得密不透风,墨迹有新有旧,字迹有的工整有的潦草,像是一部无声的自传。
她不敢停。
一停下来,就会想起那些年绕不开的孤独,和那两段像翻船一样的感情。那些让她一度以为,人生只能靠别人拯救。
现在她知道了:
人是救不了人的,除非自己愿意上岸。
—
便利店最近调了排班。
她从原来的白班调到早晚轮替,时间更不稳定,但她没抗拒。
调班那天她收拾完货架,站在落地玻璃后,看着外头阳光从高楼缝隙间倾泻,斑驳地打在街头卖煎饼的大妈身上,油烟四起,热腾腾的人间气息扑面而来。
她忽然觉得——自己活得好像也没那么差。
至少她还在坚持。
—
晚上回到住处,她打开邮箱,收到了报考确认函。
“广州成人高等教育招生办公室”几个黑体字跳入眼中,她有点发愣。
原本以为不过是个流程,却在那一刻,像是有人把一面沉默的鼓敲响了。
她打印出来,贴在书桌前,字迹不大,却像灯塔一般亮。
她知道,这不是终点,这只是她人生第一次,主动为自己争取未来的开端。
—
但理想与现实之间,从不缺高墙。
那一周她连续晚班,连着几天晚上十一点才下班,回到出租屋已经没公交,只能骑电动车穿过漆黑的城市。
有一次,她在大马路口险些与一辆闯红灯的货车相撞,刹车急响中,她整个人摔在地上,手臂破皮,衣角撕裂。
路人围上来,有人劝她报警,有人替她骂司机。
她没哭,只是坐在地上喘了几口气,然后站起来,拎起书包,说:“没事了,我得回家复习。”
—
那天回到屋里,雨点已打在玻璃窗上。
她脱下湿衣服,把伤口擦了药,用旧绷带包好。再拖着疲惫的身体坐到桌前,翻开数学书时,眼前一阵发黑。
她趴在桌上小憩,梦里又梦见了那封录取通知书——这次她没拿住,风吹走了它,她拼命追,一直追到天亮。
醒来时,天还没亮。
她点起台灯,望着那张确认函,自言自语:“不管梦里有多远,我也要追到现实。”
—
学习上她遇到了瓶颈。
作文始终拉分,尤其是议论文,一直卡在40分上下。
她试过背范文,试过换结构,但总觉得空洞乏味,没有打动人心的感觉。
有一天,语文老师点评她的作文时说:“你写得规整,但没有‘你’。”
那一刻,她愣住了。
她忽然意识到,她太想变好,反而忘了自己是谁。
那天晚上,她没再去翻作文书。
她打开记事本,写了一篇自己的小故事。
她写小时候母亲如何用废布缝衣服,写自己如何在便利店第一次靠工资买一双不再掉底的鞋,写她在夜晚摔车后一边流血一边复习……
那不是作文,是她的命。
—
第二天,她鼓起勇气把这篇文章交给老师。
老师看完后,只说了一句话:“这篇,是你写得最有分量的文字。”
她没说话,眼眶却泛了潮。
原来所谓写作,不是伪装得好,而是坦然地说出心声。
她第一次意识到,她的过去并非全是羞耻,它也可以成为她通向未来的桥。
—
那晚,她熬夜写了一封信,信里没有地址,也没人会收到。
她写给曾经那个哭着说“我不行了”的自己。
她说:
> “你看,你曾以为快死的日子,如今都熬过来了。你不再需要谁来拯救你,因为你已经学会了点一盏灯,在最黑的地方照亮自己。”
—
结尾,她在信的最后一句写下:
“风吹纸灯,灯不灭。”
—
这一夜,她背完了整整50个英语单词。
睡前,她喝了一口热水,靠在枕头边,望着那张贴在墙上的录取通知书确认函,轻轻地说了一句:
“我会考上。”
那不是誓言。
那是未来在悄悄回答她:
“我等你。”
破碎的光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