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八十六章:风从书页起
窗外有风,轻得像一页纸翻动的声音。
小曦坐在床边,捧着一本做旧的教材,指尖划过一行行字,就像在触摸通往未来的路。她还没睡,时间已是凌晨一点四十六分。
房间里很安静,只剩下挂钟滴答声和窗外风声,还有她笔头落在纸上的沙沙细响。
她知道自己再这样下去会熬坏身体。
但她更怕的,是一旦停下来,生活就会像泄了气的皮球,倒回那个什么也不是、什么也改变不了的自己。
她喝了一口冷水,手上那道旧伤口已经愈合,但心底那份警醒却变得更深。
她开始学会用“计划”来对抗焦虑。
—
她把日子切成了很多块:
早上六点起床,洗漱后吃两个馒头,边吃边复习单词;
七点四十五出门,踩着点赶公交;
八点半打卡上班,站一天收银、搬货、分类;
晚上六点半下班,不去休息,直奔图书馆;
学习到十点,再回家;
洗澡,复盘,整理错题……
然后,再睡。
这套流程,她坚持了二十六天。
没有人监督她,也没有人替她鼓掌。
但她在日记本的每一页左上角都画了个小圆圈,做完了任务就用红笔打个勾,像是在悄悄标记——“我还活着。”
—
这一日,她在便利店后仓翻找纸巾库存时,无意间听到老板娘在电话那头说:“那小姑娘啊?挺拼的,不过也怪可怜,听说家里也不管她……”
她手上一顿。
她没出声,把听到的藏进心里,就像藏起一根针,不敢碰。
她知道在别人眼里,她的努力不过是“苦孩子自强”,带着点怜悯的成分。
但她不在乎。
她不需要别人的同情。
她要的是,能让自己真正不再回到那个“等人拉一把”的位置上。
—
那天晚上,她做了一件很“小”的事:
她把书桌换了位置。
从靠窗的位置挪到了房间正中间。
她想,她要的是光,不是景色。
她还在房间墙上钉了几张旧挂历,写上目标:
十月,完成所有语数英模拟题;
十一月,参加模拟考试,达到录取线;
十二月,提交申请材料,等待通知书……
没有花哨词语,没有梦想两个字。
只是实打实的、具体的事。
她想给生活一点“可控感”。
在不可预测的命运前,只有握得住的事情,才是她的安全感。
—
学习最困难的,是听力。
她初中毕业,很多基础概念早忘光。
英语听力对她来说,像隔着一面玻璃听人说话,声音模糊、语速太快,理解太慢。
她试着一个句子听五遍,然后一句一句写下来,再对照字幕理解。
有一次她听一句话听到第十遍,还是没听懂。
她摔下耳机,猛地站起来,忍不住往墙上轻轻敲了下拳头。
太难了。
是真的难。
她蹲下来,用手把头埋进臂弯。
好像从来没有一次觉得学习是这么远的路。
她差点哭了。
但下一秒,她擦干眼角,深呼吸,重新坐下,再放一遍录音。
那句英语是:“Success is not final, failure is not fatal: it is the courage to continue that counts.”
她忽然笑了。
她仿佛听见了,那个世界在用另一种方式告诉她:你还可以再来一次。
—
月底发工资,少了两百。
她去问老板,老板说:“你上次请病假三小时,还有那天下雨迟到。”
她咬了咬牙。
她没争。
只是当晚,她放弃了想买的新背包,转头在地摊上挑了一只塑料袋装教辅资料。
回家后,她对着镜子说:“我不欠任何人情,也不求人原谅我迟到。我要靠自己,把日子撑下去。”
那一刻,她第一次看清了镜子里那个女孩:
眼睛有点疲惫,黑眼圈淡淡的,皮肤没有光泽,但眼神极亮,像藏了一团火。
她知道,那团火叫“不能倒下”。
—
十一月的风更凉了。
她还是每天晚上十点才睡,有时候甚至躺在床上翻来覆去,脑中全是公式和作文框架。
但她的字迹越写越整齐,单词默写越来越快,模拟题分数一次比一次高。
有一天,她走出图书馆,回头望了望灯火通明的窗户,心里忽然冒出一句:
“我不是在逃避过去,我是在建设未来。”
她没对谁说,也没发朋友圈。
她只是在心里,悄悄记下这一刻。
—
生活依旧艰难,但她已经不同了。
她像是那种越走越亮的蜡烛,燃烧自己,不为谁,只为了能照亮那一片未来的荒原。
—
章尾铺垫:
下一章可描写一次模拟考试,小曦成绩进步明显,激发斗志;
同时铺设生活危机,比如房东突然涨房租,考验她金钱管理与情绪稳定;
增加图书馆偶遇同龄女生小琴的片段,为后面友情线埋种子。
破碎的光影提示您:看后求收藏(笔尖小说网http://www.bjxsw.cc),接着再看更方便。